古体诗亦称“古诗”,唐以前的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诗体裁都有哪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古诗体裁都有哪些(古诗鉴赏诗歌体裁)

古诗体裁都有哪些

古体诗

亦称“古诗”,唐以前的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

古体诗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如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饮酒》、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

乐府,最初是汉代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责主要是采集民间歌词和文人的诗作,并配以乐曲,以备朝廷祭祀朝会宴饮时演奏之用。后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如《陌上桑》、《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孔雀东南飞》。

近代诗

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排律。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又称格律诗。

律诗格律十分严密,要求:①每句字数整齐划一,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②句数通常为八句,超过八句称排律或长律。③每两句为一联,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若是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④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

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方法:①句数:古体诗句数不限,近体诗句数有限定,绝句4句,律诗8句。②字数:古体诗每句不拘字数,有五言、七言、杂言。近体诗都为五言或七言。③押韵:古体诗用韵宽,押韵可平可仄,又可换韵;近体诗用韵严格,只用平声韵,不可用仄声韵,更不可换韵。④平仄:古体诗不拘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一定要符合平仄格式的要求:七绝、七律句中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不论,二、四、六字的平仄须分明,五绝、五律句中一三字平仄不论,二、四字平仄要分明。

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兴于唐,盛于宋。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又称曲子词。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①小令:58字以内。②中调:59—90字。③长调:91字以上。词有定调,调有定格,句有长短。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即词曲调的名称。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

散曲

元曲指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散曲是指继词之后兴起的可供歌唱的新诗体,有一定的乐调和一定的歌词格式,按节拍来歌唱的。形式上,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别。

小令因其体制短小而得名,通常指独立的、只有一支曲子的散曲形式。词中的小令是对中长调而言的,指的是篇幅较为短小、曲调比较活泼的词;曲中的小令则是与成套的曲子而言,只要是单独的一支曲子,不论长短都叫小令。

套曲,又称套数。它是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组曲。

曲,是和乐的诗,每曲都有一定的乐谱,即“曲调”,每种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即“曲牌”,每种曲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一般都在小令或散套的前面写上宫调名,曲调名,并根据内容写出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