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敢想古人的造字思维(浅谈传承一词)(1)

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就是正月初一,在这举国欢庆喜迎新春佳节的日子里,说说人们喜欢谈论的话题——“传承”。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奕叶崇光的当下,那就更离不开“传承”二字了。我想就传承(二字及词),谈谈一点我肤浅的看法,希望能起到大家谈共同提高,抛砖引玉的预期效果。

“传承”这一词,在当下这样解释道:“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其内涵及真实意义要比这解释丰富得多。至于“传承”这一词汇的出处:多半是由日语”伝承densho”演变而来。郭沫若《孔墨的批判•墨子的思想体系》首次提到这个词,很快被世人采纳并流行入世。进一步诠释“传承”二字,有继承、延续,承上启下、发扬光大的意思。就是要将优秀品质、良好的作风、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择不扣地接(学)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这就是传承字面上的解释。

世界奇迹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以“仁义”为中核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它以博大精深著称;另一个是以“孝道”为纽带的强大传承力量,这股力量自三四千年以来,促使成千上万个家族,常常就是靠着几部书、甚至只是一条祖训,把传统价值观代代延续下去,千家万户汇集起来,就成了一部中国的历史。

在此声明一下,按老传统,对先辈不可直呼其名的,必须用字或号,而且后面要加个“公”字。为便于阅读,我按如今习惯来称呼,望先祖鉴谅!

我真不敢想古人的造字思维(浅谈传承一词)(2)

自小熟读圣贤书曾祖张仁芬①,一生克己复礼乐善好施,是位极具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孔孟之道,圣贤之礼、知白守黑之理念,自幼融入精髓流于血脉。早已在脑海中深根蒂固,其理念均能在日常言行,琐碎的事务中逐一体现出来。

记得家父曾这样说过:“长子继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习惯,曾祖喜欢溺爱祖父(启瑞)②,其中在“传承”二字上做得好与坏占很大的因素。诠释得细一点,那就是祖父秉承了张家人“清白忠厚、不爱钱……”的这条祖训,具有张家人敦厚豁达的品质,在思想、行动中,尤为明显。更是与:“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这条张家的传统理念一脉相承;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生奉行仁义,从不宣扬自己,以致所做的事外人一概不知。

我真不敢想古人的造字思维(浅谈传承一词)(3)

家父出生于民国元年,及西元1912年。就在这一年,祖母的父亲,杭(洲)嘉(兴)湖(州)兵备道郭馥卿去世。作为杭嘉湖兵备道,又称兵备副使,全称:“整饬兵备道”, 是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兵备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清朝沿置,乾隆时定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兵备道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体,成为明清时期一项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杭嘉湖”实乃江浙的富庶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经济上也是数一数二之地,作为省军事要冲的整饬兵备之“道员”,掌监督军事,管理钱粮和田亩,这类富庶地区的美差,也是官场上争夺激烈的肥职,信手可拈到的好处,在此就不必细言了。

我真不敢想古人的造字思维(浅谈传承一词)(4)

郭家虽然姊妹众多,继母也健在,但,嫡系子孙就只有祖母一人。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家中老爷去世,后事的处理、财产分配(权),均归嫡系子孙说了算。当年因家父刚出生不久,产后的祖母不能远行,郭家老外公的后事料理,只有委托祖父一人前往,全权代替祖母进行办理。“杭嘉湖兵备道”乃全国富庶地区之一,这一级军政长官家中富有殷实可想而知。仅从祖母陪嫁的嫁妆上看,这位“杭嘉湖兵备道”,不像张氏官员那样,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家底足实殷实,富裕程度,要比辞官回汉做生意成功的曾祖厚实得多。别的不说,郭家的貂皮褥子就有十几床,老外公曾用十万两白银购回喜爱的《西岳华山碑》“长垣本”③,为此,他还特地请上海“苏三兴”照相馆师傅,将其翻拍成昂贵的珂珞版本。珂罗版,即珂罗版印刷,又称玻璃版印刷,它是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一种。1852年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发现,经过铬酸盐处理的明胶膜层曝光后,表面会发生硬化的现象的一种技术。在保护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或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的书法、绘画等作品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在复制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珂珞乃外文的译音,具体是哪国,一时说不清。按照珂珞原意翻译,即是多色还原度的意思。清朝末年感光胶片技术还未问世,仅有黑白的玻璃感光技术。“珂珞”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当年一种商标名称?还是指当年观念的成像技术?现很难考证,只有忽略不计。

我真不敢想古人的造字思维(浅谈传承一词)(5)

老外公将珂珞版(玻璃底片)《西岳华山碑》“长垣本”洗印成册,一册就有七十多张照片。(该册现在家兄手里)。读书人喜欢碑帖、字画无可非议,十万两白银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当年在北京新街口,80两白银就能买一套大宅子。拿这笔巨款购回自己心仪之物,没实力是难于办到的。《西岳华山碑》帖在老外公手中没玩两年,由于仕途上遇到麻烦,值得忍痛割爱,将此碑帖送给上峰托忒克•端方④。据说端方曾收齐了世上仅有的四套《西岳华山碑》帖,四明版、长垣版、华阴本、玲珑版。端方女儿嫁给袁世凯儿子时,将四明版作为嫁妆一并送入袁家。因家道中落流落民间,中国交通银行行长胡笔江儿子胡惠春购得,1964胡惠春请章士钊题跋,章有言在先,胡去世时捐给国家,1975年胡惠春遵照承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作为这样一户官宦的人家,爱女(祖母)的陪嫁之丰实也就不足为奇了。文革前,家中的虎皮、狼皮褥子、乾隆御用官窑瓷器几箱、宜兴上等紫砂壶几箱、珠宝首饰......都是祖母的陪嫁品。

我真不敢想古人的造字思维(浅谈传承一词)(6)

祖父到了杭州之后,将郭家所有资产全部就地封存,直言不讳道:“我是来接岳父大人的灵柩(回家乡)的,现家中所有的一切财产,均由岳(继)母和弟妹分配,我分文不取。”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只身一人手扶灵柩几经艰难回到武汉,并送往孝感安葬。

祖父这一敦厚、漂亮之举,深得曾祖的大力赞扬,曾祖曾自豪地说:“这才像我的儿子,才具有我们老张家人的秉性……”那趟江南之行,风雨兼程一路颠簸,异域山川之艰辛在此不表,一路上因饱受感风寒而病倒,置身在外的祖父,值得抱病将岳父灵柩运回,等下葬安顿完后,病情突然加重,经医治无效不久也随之而去。长子英年早逝,让曾祖悲痛不已。曾祖将对长子的爱和期望,全部转移至长孙家父身上了!

实质上,家父是曾祖一手教育(抚养)大的,曾祖事必躬亲地将家父培养成人,高分送进“武汉大学”。据北京大学教授世英叔讲:“我父亲常对我说:“你要向世模(哥)学习,他读书勤奋、文章写得好,莫看他一天的学堂门槛没迈,却高分一举进《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即后来的《国立武汉大学》。

我真不敢想古人的造字思维(浅谈传承一词)(7)

表叔万又煊(四姑奶奶张云岫的儿子),同样是中国传承文化教育下的佼佼者。他虽然出生于富甲一方的万家,其祖父万绍度曾和曾祖一道赈灾捐款,辛亥革命清军反扑汉阳时,捐赠3000石粮食组建民团,维护汉阳的社会治安(摘自夏口志)。表叔的父母放弃大陆的所有家产,带着儿子到台湾,一切从零开始,特别是四姑奶奶,边打工边辅导儿子学习。万煊仪夫妇,可以说吃尽千辛万苦后,将儿子培养成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的终生教授。他多次应北京大学经济系、武汉大学经济系、厦门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的邀请,前往国内来讲授《新国际贸易理论》课程。并于2012年11月8日参加,台北论坛基金会举办的"中美台学者对谈"。

家父一生舌耕为食,三尺讲台奋斗一辈子,虽没著书等身的荣耀,也是桃李满天下,为人师表的楷模。这次黄陂“长乐园”名人评选活动,父母双方和开国将军一道同时入选,这是传统华夏民族,追捧文化美德的一种体现。

我真不敢想古人的造字思维(浅谈传承一词)(8)

根据文史资料记载,和父辈们的口述,曾祖的人品,最像八世祖,浙江绍兴府知府张三异了。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乐善好施,甚至连片言断案,果敢神勇的魄力,均一脉相承。虽然没能像先祖们荣耀地,被皇上御批进名宦祠,在其享受人间四季香火外。那是时代变迁所致,但“粒我烝民”、“离任留靴”的功名,和进“名宦祠”的先祖们一样流芳百世。不愧是拥有“八省名宦,五世乡贤,廿科甲第,百忍家声”——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的后裔。近百年来,一直受到所服务之地——东台市安丰镇,官方和民间的颂扬。近百年来纪念活动年年不断。曾祖父和祖父不爱钱财,尤以活人为念的品质、不为金钱所动的气魄,就是人们追寻的传承;就是、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奕叶重光的精神实质。传承是面镜子,它能照耀着华夏子孙脚下的路,使其千秋万代永不迷航。

我真不敢想古人的造字思维(浅谈传承一词)(9)

注:1) 张仁芬汉阳柏泉人(1868—1935),字季郁,张三异八世孙。清末以道员身份三次出任两淮盐场大使,每任均深得当地民众的感戴。2)张启瑞汉阳柏泉人(1887—1912)字祥云号辑五,张三异九世孙。浙江候补知县。3.西岳华山庙碑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刻,另一说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刻。有篆额。立于华山。原石明代初叶尚存。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2年)地震碑毁。原石拓本有四本传世,即“四明本”、“长垣本”、“关中本”(又称“华阴本”)、“顺德本”(又称“小玲珑山馆本”),惜“长垣本”已外流日本,顺德本因毁两页,被认为是“半本”。该帖极其珍贵,是古籍收藏大家极力追捧的上上品。4.托忒克•端方(1861年—1911年),字午桥,号陶斋,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满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端方幼年时被过继给伯父桂清为嗣子,1889年,28岁的端方才正式受命做官,因其工作勤勉,仕途也还算顺利。1898年3月,在翁同龢与刚毅的保荐之下,端方第一次被光绪帝召见,由此获得了年轻皇帝的青睐。戊戌变法中,朝廷下诏筹办农工商总局,端方被任命为督办。对当时“志大心切”的端方来说,这既是一个重大机遇,但同时也是一个厄运的开始。戊戌变法期间,端方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筹办的部门当中,他曾一天连上三折,其工作热情与效率,可见一斑。但是,戊戌变法很快被慈禧太后推翻,除京师大学堂予以保留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包括农工商总局一律撤销,端方本人也被革职。宣统三年起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入川镇压保路运动,为起义新军所杀。谥忠敏。著有《陶斋吉金录》、《端忠敏公奏稿》等。端方生前爱收藏,曾收藏了不少名贵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