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血液管理(PBM)

患者血液管理(PBM)是1种基于循证医学的多学科方法,旨在优化可能需要输血患者的治疗过程,改善患者预后。循证输血指南是合理用血的基础,但PBM超越了合理用血的范畴。PBM包括医疗的整个过程,从患者入院前到治疗结束后。PBM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管理患者“自身血液”提高患者安全和改善其临床转归。PBM需要循证地应用药理学、内科和外科技术和方法来治疗贫血、优化止血并减少失血,通过个体化方案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此外,当输血成为唯一合理的治疗措施时,PBM要求输血决策应当基于最佳实践,并执行最小输注剂量原则。

血液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患者血液管理的基本原理)(1)

患者血液管理理念

“患者血液管理”其理念一直随着医学的进步而同步发展着。有2个例子表明,输血和PBM有着共同的驱动因素。第一是战伤的影响。20世纪初,血型的发现、交叉配血和血液保存技术的成熟,使用库存血液来治疗战伤失血成为可能。但血液运送较为困难,战地外科医生开发了多种无输血技术来救治伤员。第二是耶和华见证者的影响,耶和华见证者引用圣经作为拒绝输血治疗的依据。20世纪中叶,输血成为常用的治疗手段被普遍接受,而耶和华见证者患者不得不就诊于少数能提供无输血医疗的医师和医院。这些能提供无输血医疗的外科医师和医院越来越受到耶和华见证者和其他拒绝输血患者的青睐,血液保护项目开始蓬勃发展。血液保护项目强调个体化策略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便发展成当今的患者血液管理。

患者血液管理主要内容

尽管PBM通常关注于外科领域,实际上PBM涵盖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

•在治疗前,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和出血风险并给予治疗。

•应用减少出血的外科手术技术和自体血液回收技术。

•应用辅助措施降低患者在ICU及术后的输血需求。

•临床用血审核及反馈。

•对参与患者治疗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PBM培训。

患者血液管理基本原理

实施PBM有很多缘由,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医疗改进研究所提出的“三大目标”倡议,这与PBM理念一致——即提高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转归以及降低医疗成本。

血液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患者血液管理的基本原理)(2)

一、患者安全

尽管目前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很少见,但异体输血并非没有风险。例如,新发病原体仍是血液安全的隐忧。此外,非感染性不良事件,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错血和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经是输血相关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只有遵循符合指征和最小有效剂量的输血原则才能降低这些风险。

二、医疗质量

临床输血实践的巨大差异性表明有许多输血可能是不适当的,是可以避免的。在过去的15年里,关于限制与宽松红细胞输注指征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已发表。这些研究显示限制性输血策略无危害,却能减少输血量和输血率。应用循证输血实践可以促进合理用血和提高患者安全。患者血液管理项目可以提供实施方案和培训,实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相关风险。

三、更好的患者转归

输血少患者转归更好。执行限制性输血策略使输血更少,患者转归与宽松输血策略相似,甚至优于宽松输血策略。PBM的获益包括降低死亡风险、心脏和呼吸系统并发症以及外科手术和危重症患者的严重感染。

四、患者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献血者数量减少将对未来血液供应产生严重影响。目前,年龄在16~64岁的适龄献血人群占美国人口的40%,但仅有4%的人献血。据目前估算,年龄在65岁或以上的患者输注了所有捐献血液的55%~60%。在接下来的10~20年里,美国65岁以上人群的增长速度将快于16~64岁的人群增长。到2030年,老年人将占美国人口约20%,到2060年老年人口数将超过2014年的2倍。毫无疑问,这一人口动态的转变将会增加老年患者实施复杂外科手术的数量,用血量亦随之增加。因此,需要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让那些真正需要输血的患者有血可用。

五、患者满意度

宗教信仰、个人担忧和文化差异可能影响患者是否输血的决定。PBM提供了1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决策方案,不仅提供输血的风险和受益选项,还提供替代输血治疗方案的选项,让患者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通过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治疗的权利,PBM策略不仅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还能改善患者转归和满意度。

六、降低医疗成本

输血被认为是住院患者最经常过度使用的5种治疗措施之一,过度使用无疑会导致成本增加。此外,红细胞输注的总费用比血液成分本身高出3~4倍。PBM项目通过循证输血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异体输血,在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有可能大幅降低医疗成本。

血液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患者血液管理的基本原理)(3)

来源:AABB技术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