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起,虹鳟鱼成了怀柔美食的一大金明片。渔业养殖虽然能带动民俗发展,但同时会对环境带来一定污染,尤其是投喂饵料所引起的水质下降。近日,该区将养殖环节向外转移,本地仅保留育种和销售环节,以此实现守护一方绿水、满足食客需求的双赢。

本溪虹鳟鱼养殖场(怀柔虹鳟鱼养殖外迁)(1)

虹鳟鱼

“大姐,不养鱼了?”对于老顾客们的疑问,长园渔场老板杨淑清笑着说,“鱼是不养了,但保证不耽误您吃,咱这儿有‘保鲜池’,随吃随捞,鱼还是咱怀柔的鱼,个顶个的活蹦乱跳,保准还是您好的那口儿。”顺着杨淑清手指的方向,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池子赫然眼前,里面虹鳟鱼、鲟鱼约莫有五六十条,游得都挺带劲儿。杨淑清说,随吃随捞,没有了再从外地进货,但不投喂,而且民俗经营主体也都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尾水达到排放标准,已经在怀柔民俗接待场所广泛覆盖。

本溪虹鳟鱼养殖场(怀柔虹鳟鱼养殖外迁)(2)

繁育中的鲟鱼种苗

正如杨淑清所说,渔业养殖虽然能带动民俗发展,但同时会对环境带来一定污染,尤其是投喂饵料所引起的水质下降。这几年,为了守护怀柔一方绿水,该区全力腾退规模化渔业养殖,以此减少对河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琉璃河为例,今年,河流沿线10家养鱼场全部关闭,目前10家养鱼场全部关闭并签订清理补偿拆除协议,已完成5家鱼场设施及附属物拆除清理工作,剩余的5家将在月底前全部完工。截至目前,该区累计腾退70余个规模化渔业养殖场,总占地面积300亩。

本溪虹鳟鱼养殖场(怀柔虹鳟鱼养殖外迁)(3)

怀柔虹鳟鱼养殖外迁

在腾退过程中,该区及相关部门、镇乡,结合农户意愿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筛选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转型升级的农户,主动上门讲解创业政策、开展技能指导,定期帮助养殖户解决现实问题。

“不养鱼了,鱼从哪儿来?”怀柔区农业农村局养殖管理科科长张振兴介绍,在腾退渔业养殖的基础上,为了兼顾民俗旅游需求、也为了延续怀柔虹鳟鱼、怀柔鲟鱼的美食招牌,该区推出了“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养殖销售模式。怀柔生产优质冷水鱼苗种,销售到外阜养殖商品鱼,再通过低温保鲜的方式返回怀柔餐桌。这种让鱼游出去再游回来的模式,既保护了一方绿水,也满足了食客需求。

目前,正在对5家渔业养殖公司进行全方位提升,预计6月完成。提升后的5家渔业养殖公司将一改往日粗犷的养殖模式,实现循环水养殖种苗,同时尾水达到排放标准。种苗成活后,运送到河北、山东、四川等地的规模化养殖场,待种鱼达到食用标准后进行回购。过程中使用低温保鲜运送方式,让鱼在运送过程中处于“半休眠”状态,待运到“保鲜池”后,就能恢复欢蹦乱跳的状态。

怀柔区农业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