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字解110害

害:一个“祸从口出”的字?

晋朝傅玄《口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日常生活中,“祸从口出”是个基本常识,没必要做过多解释。但是换一个角度,从汉字演变来探讨一下,“祸从口出”也是有一定深刻道理的。

《说文解字》:“害,伤也。从宀,从口。宀、口,言从家起也。丯(jiè)声。”按照许慎的解释,“害”是形声字。为什么是“言从家起也”?家是人们交谈最无顾忌的地方之一,而人与人的交谈过程中,难免有言谈不当之处,不管是家人之间也好,还是与来客之间也好,一不小心“祸从口出”,就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尤其是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言者无意,听者却很受伤。这就是“害”的本义所在。

此种说法是否精确?我们还是先看看“害”字的演变。“害”字的金文是

害字识字方法(害字探源一个)(1)

害字识字方法(害字探源一个)(2)

害字识字方法(害字探源一个)(3)

小篆《说文解字》版是

害字识字方法(害字探源一个)(4)

《峄山碑》版是

害字识字方法(害字探源一个)(5)

依据“害”字的金文字形,有人就对《说文解字》的解释表示质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种说法认为,“害”字金文字形上部像房梁和支柱突出的房屋形,大概是暴风过后,房盖被掀掉,只剩下支架。这个“害”字也是灾害的一种,此种说法可称之为“灾害说”

另外一种说法是“铸模说”,依据是“金”的甲骨文字形

害字识字方法(害字探源一个)(6)

该说法认为,金文字形的“害”并不是屋子的形象,它与“金”的字形有点像。“害”的中线部分经常被写成中断而分两部分,可能表达型范与模型没套好以致铸件走样,或浇注而冷却之后,模范已被剔坏而取出铸物的样子,故而形成中断的现象。

还有一种“坑人说”,认为“害”字上部字符是网的形状,下部表示深坑,中间字符是控制网来捉人的。网也好,坑也好,都是用来害人的,由此产生“伤害”的意思。

“害”字发展到战国,上部变化较大。篆文上部变为房屋形“宀”,中部为“丯”。到隶书后,有的将“丯”声变作“土”,有的将“丯”变作“龶”。楷书承自隶书第二种写法,“龶”变作“丰”而成为现在的“害”字。

汉字的产生有其时代特征,其演变过程也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害”字的本义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有不少争议。但到许慎所处的时代,他的观点也是有其时代烙印的。许慎解释“害”字的依据是小篆,抛开“害”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许慎依据小篆字形的解释,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