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

西周 父乙簋

簋[guǐ] (音鬼),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簋,黍[shǔ]稷[jì]方器也”――《说文》。

用现在都话来讲相当于我们今天使用的大碗,古人把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食粮盛在簋中,然后取来食用。顺便说一嘴,与之对应的就是放肉的鼎。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2)

追簋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3)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4)

格伯簋

现在所见最早的青铜簋是二里岗时期的。商代早中期,簋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到了商代晚期,双耳簋开始增多。西周时期是簋的盛行时期,不仅出土数量增多,而且形制亦趋复杂,除双耳圈足簋外,还出现了四耳簋、三足簋、四足簋和方座簋等;西周中期后多有盖。至战国后始衰落。

早期的簋与鼎一样,也是用陶土烧制的。当然了,青铜铸造成本多大,寻常盛稷米用的食器哪能都用青铜铸造呢。青铜簋是贵族的食器,后来也便成了祭祀用的礼器。

在商周礼制中,青铜簋通常在祭祀和宴飨(xiāng)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5)

譬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士则为三鼎二簋……随着身份地位的递降,贵族鼎簋的使用数目随之递减。古代礼制就是这么严格,吃饭穿衣、祭祀宴飨都有严苛的等级规定,不能逾制,逾制就是礼崩乐坏,怀有不臣之心!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6)

因此簋常以偶数出现,如四簋与五鼎相配,六簋与七鼎相配。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7)

利簋

我们了解簋,就不能绕开“利簋”,别看他其貌不扬,在国家博物馆内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因为“利簋”不但是簋的典范之作,更是国宝中的国宝。每个博物馆都有所谓“镇馆之宝”,而利簋呢,2002年被确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2003年,利簋又被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2年,经考古、文博专家在大量国宝之间反复地思量、权衡,总共盘点出中国文物中的九大“镇国之宝”,利簋名列其中,被评为“镇国青铜器”!

镇国青铜器“宝中宝”利簋,利簋是现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记载武王伐纣具体日期即“甲子日”的器物,可与《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中关于武王伐纣时间的记载相印证,对商周断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8)

利簋铭文

利簋的价值在簋内底铸的4行33字铭文上。铭文翻译:“周武王发动征伐商纣王的战争,在甲子日的早晨,(在这之前曾举行过)岁祭而贞卜,得到能克敌制胜的吉兆。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9)

殷代方座有盖川縈姬圆簋

本器青铜簋是商朝第二十五任君王祖甲为其外婆川縈姬祝寿的礼器。铭颂:万寿无疆!物勒工名,为当时著名青铜器铸造师吝吝元伺制作。

商王祖甲为祭祀其母曾铸有著名的“司母戊鼎”,以大取胜;本器为商王祖甲为其姥姥贺寿所铸,三层工,以精美取胜。二者交相辉映在历史的天空,可以称为司母戊大方鼎的姊妹之器。

本器为遵义收藏家王国石先生世传。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0)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1)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2)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3)

铭文

其他簋: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4)

商代 青铜龙凤纹簋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5)

商代亚矣簋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6)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7)

鄂叔簋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8)

老大的青铜鼎解析(古代贵族的食器)(19)

春秋战国 错金青铜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