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白狐皮斗篷是谁给的(杨树云黛玉)(1)

林黛玉造型设计手稿

黛玉白狐皮斗篷是谁给的(杨树云黛玉)(2)

杨树云老师近照

他1979年担任化装造型设计的《丝路花雨》惊艳世界,演出造型保持至今,2012年荣获中国舞蹈里程碑奖;他担任化装设计的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不仅让他摘得飞天奖最佳化装奖,也让观众念念不忘;又是他为1995年版《武则天》设计造型,让年近40的刘晓庆找到14岁的感觉;2010年的3D电影《大明宫传奇》,让他连获第8届中国化装金像奖、特殊贡献奖以及终身成就奖……他就是有“天下第一梳”美誉的著名化装艺术家杨树云。在他推出新书《唐风流韵》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5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代人物化装造型研究的化装艺术家。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一所真正专业的影视化装造型学院,我多渴望能创建这样一所专业学院,培养出真正高精尖的影视化装造型设计人才。可惜我年纪大了,能力也有限。”

■ 化装大师竟出自医学世家

今年74岁的杨树云身高1.86米,模样看起来精神矍铄,声音听起来中气十足,现为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化装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同时身为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吐鲁番敦煌学会会员的他,从事影视舞台化装事业50多年,谁能想到,他其实出自医学世家,完全是凭着天赋和爱好自学成才的,“我没专门学过绘画,也没学过化装,我们家都是医生,还都是院长级别的,我是我们家的另类。不过我们家有很多书,我从小爱看书,家里、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作品我都看了个遍。最初读《红楼梦》,虽然好些地方看不懂,有些字也不认识,由于对古典艺术的挚爱,硬是把书里那些诗词全部抄了下来。”

对美好的东西,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向往,不管哪种艺术类型,他都能从中发现美的影子并用于化装造型,“我从小爱看戏,4岁时就盯着戏里插金戴银、花枝招展的小媳妇,琢磨她们的妆饰。上小学时,每天路过画店,就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反复欣赏挂在店里的画作,这对我以后的创作有很大影响。”17岁时,在父亲单位的一次文艺比赛中,他自编、自导、自演、自化装的印度王子,显示出他在化装造型设计方面的无限潜力。高大英俊、心灵手巧又能歌善舞的杨树云当年立志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只是因得伤寒而遗憾错过考试,之后他被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选中,但那时候他这种洋气的长相不吃香,于是他开始往幕后发展,经常泡在排练场看人家排戏、化装,“这为我后来从事化装工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领悟出,演员和化装师,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果说演员是用思维、感情、肢体语言来塑造人物,那么化装师则是用化装造型的手段给演员提供有人物性格的外部特征,最后与演员共同完成整体的人物塑造。”这也是他有别于其他同行的优势,“化装不是把人画漂亮了,不是千人一面,而是要分析人物,找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 得沈从文题写“唐代化装”

《丝路花雨》《箜篌引》等舞剧、《红楼梦》《武则天》《贞观长歌》等电视剧、《杨贵妃》《外滩轶事》《大明宫传奇》等电影的化装或造型设计均出自他的巧手,尤其是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是中国影视化装界难以超越的经典。对于古装影视剧的化装造型,杨树云认为应该有考证但不拘于考证,同时兼顾当代审美,“化装造型毕竟是给今天的人看,要按现代人的审美标准,要在史料考证的前提下进行再创作。有些化装师也太无拘无束,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化装得不伦不类;有些化装师让年代考证捆住了手脚,缺乏艺术想象力,造型缺少张力和感染力。”

说起如何看待新版《红楼梦》等雷人的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杨树云坦言:“本来就是想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看的,但是实在看不下去了。我不想谈论新版的长短得失,大家自有公论。我只想说说我们当年是怎么做事的。”1978年,他成为甘肃歌舞团的专职化装师后,第一部大戏就是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我们在敦煌专家带领下参观洞窟,聆听有关石窟艺术的故事,临摹壁画,学习、研究大量的唐代与舞剧有关的相关史料,剧组还请来沈从文等服饰研究大家来给我们把脉。后来在《红楼梦》剧组,每天听红学专家讲课,看导演拍戏,大家谈的除了《红楼梦》还是《红楼梦》,现在的剧组会花这么多时间和功夫吗?如果现在的人能认识真正的传统文化,就不会崇洋媚外了。”

和恩师沈从文朝夕相处的日子让他获益匪浅,沈老还热情邀请他去家里玩,要知道那时候沈老八十高龄了,平常在门上开个小窗贴着纸条:年事已高,有什么事门外说,“对我是例外,不仅让我去他们家还留我吃饭。沈老还兴致勃勃地拿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稿让我看,他指着《雍正十二妃》中的第七妃对我说:此人很像王熙凤。这些教诲对我后来的创作有很大帮助。当时我看书稿看入了迷,饭后沈老午睡,我还在那全神贯注地看,一直看到下午4点钟。沈老醒来跟我说:‘你一定要写书,我给你写书名。’然后给我题写了‘唐代化装’。我一直珍藏着,可惜收得太好了,这次出书本来想用,但是一时没找出来。”

■ 曾经客串出镜《红楼梦》

1979年的舞剧《丝路花雨》让杨树云崭露头角,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则让他一鸣惊人,不过《红楼梦》最初定的化装设计是全国鼎鼎大名的化装大师王希钟,“拍完第1集后,王老师因忙着筹拍《西游记》及北影厂的工作,分不开身。”于是剧组紧急招聘化装设计,听到消息的杨树云让朋友帮他发了一封“哥病危”的电报,然后请假从兰州坐火车去北京应聘。1984年7月23日,在大观园筹建处,13位贾宝玉候选人与杨树云一起迎接导演、制片、摄像的“三堂会审”——他要给13位贾宝玉候选人化装,当那个“似傻如狂”“顽劣乖张”的贾宝玉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我同欧阳奋强一起被《红楼梦》剧组选用。1984年7月28日,我被正式聘为化装设计,9月中旬赴黄山太平湖参与开机第一场戏黛玉北上的拍摄工作,从此与《红楼梦》结缘。我从应聘到开机仅一个半月时间,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胆大妄为。”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小说,“电视是视觉艺术,化装工作是将形象的艺术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因此就得翻阅大量的史料记载、诗词、笔记小说、现存绘画加以研究对照,找出其中造型的规律,才可变抽象为具体。”说来也是缘分,他之前在撰写《中国古代妇女化妆史料研究》时,“喜欢把明清部分与《红楼梦》《金瓶梅》里所描写的衣冠、服饰、发型和民俗相印证,这项研究对《红楼梦》化装设计的案头工作是相当有益的。”在当时编剧之一、红学家周岭的建议下,杨树云为《红楼梦》设计的独特化装风格也逐渐形成,“每天化什么装、梳什么头,再配合演员所穿的服装,我对他们的造型已是信手拈来了。很多发型都是有感而发,即兴创作,最后连我都不知梳了有多少款。特别要说的是,陈晓旭有一头到腰的秀发,她的梳妆完全用她的真发梳成。”

就像《西游记》里很多主演会客串多种角色,《红楼梦》里也是,不过有了杨树云的巧手,观众完全不会发现:贾赦的扮演者李颉还演了史湘云沦落为妓时的老嫖客;伙同赵姨娘用巫术害宝玉和王熙凤的“马道婆”,其实还是宝玉挨打前求助传话的那个缺牙又耳背的老婆子……人手不够时,杨树云也客串出镜,“在山东蓬莱拍探春远嫁时,迎亲队伍中缺少有身份的官员。当时剧组在海边拍摄,没法找人,王导演又想起了我:‘大杨,自己化上装粉墨登场吧!’”然后,杨树云把自己变成了迎亲队伍中的藩王。新报记者 仇宇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