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龈缘炎慢性龈缘炎又名慢性龈炎、单纯性龈炎,是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儿童、成人均可发病,我国成人的发病率达70%以上,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常见的牙龈疾病有哪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常见的牙龈疾病有哪些(牙龈病的类型和诊治)

常见的牙龈疾病有哪些

一、慢性龈缘炎

慢性龈缘炎又名慢性龈炎、单纯性龈炎,是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儿童、成人均可发病,我国成人的发病率达70%以上。

诊断

1.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常为患者就医的主要症状

2.轻度龈炎只侵犯游离龈和龈乳头,严重者可波及附着龈。牙龈颜色鲜红或暗红;龈缘变厚,龈乳头圆钝,光亮、点彩消失;牙龈质地松软脆弱,缺乏弹性。牙龈探诊出血,刺激后出血。由于牙龈的炎性肿胀,龈沟深度可超过3mm,但龈沟底仍在釉牙骨质界处或其冠方,无结缔组织附着丧失,X线片示无牙槽骨吸收。龈沟液量较健康龈增多。

治疗要点

口腔卫生宣教,清洁牙龈治疗,去除一切造成菌斑滞留和刺激牙龈的因素。

预后及预防

牙龈炎是可逆的,只要彻底去除病因,清除牙石,控制菌斑,牙龈炎症可在数日至一周内消退,色、形、质恢复正常。牙龈炎是可预防的,只有坚持每日彻底地清除牙菌斑,才能有效地防止牙龈炎症的发生或复发。

二、增生性龈炎

增生性龈炎又称炎症性牙龈肥大,是牙龈肿大的最常见疾病。

诊断

1.增生性龈炎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多见。

2.龈增生一般进展缓慢,无痛。

3.通常发生于唇颊侧,偶见舌腭侧,主要局限在龈乳头和边缘龈。

4.口呼吸患者的龈增生位于上颌前牙区,病变区的牙龈变化与邻近未暴露的正常黏膜有明显的界限,可能由于局部抵抗力下降和组织表面干燥环境的改变所致。其他因素引起的可位于某一局部或全口牙龈。牙龈增生大多覆盖牙面的1/3~2/3。

5.增生性龈炎分为炎症型(肉芽型)和纤维型两型。

(1)炎症型表现为牙龈深红或暗红,松软,光滑,易出血,龈缘肥厚,龈乳头呈圆球状增大。

(2)纤维型表现为牙龈实质性肥大,较硬而有弹性,颜色接近正常。

(3)临床上炎症型和纤维型常混合存在,病程短者多为炎症型,病程长者多转变为纤维型。

治疗要点

1.口腔卫生宣教,控制菌斑(清洁治疗、刮治)。

2.对错牙合畸形者进行正畸治疗,改正不良修复体或不良矫正器。

3.纠正开口呼吸,睡觉时牙龈涂凡士林或戴口腔防护屏以防止组织干燥。必要时到耳鼻喉科就诊。

4.经上述治疗后仍有牙龈外形不良者可行龈切除术。

三、坏死性龈炎

坏死性龈炎又称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最早由Vincent报道,故称Vincent(奋森)龈炎。病变累及牙龈组织,无牙周附着丧失。如果病变导致附着丧失则应称“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暠;病变超过膜龈联合则应称坏死性口炎。如在急性期疾病未得到适当治疗或控制,组织破坏速度转缓,坏死组织不能彻底愈合,则转为慢性坏死性病变。本病主要发生在青壮年、较贫困地区和国家的营养不良者或患传染病(如麻疹、疟疾、水痘)的儿童。

诊断

1.症状坏死性病损起病急,疼痛明显。牙龈重度疼痛往往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但是在病损初起阶段坏死区少和轻、中度疼痛。牙龈自发出血以及轻微接触即出血,腐败性口臭等也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病损可局限于牙间乳头或延伸至附着龈的唇舌侧,极少累及牙槽黏膜。

重度患者可发生颌下腺肿大和触痛,唾液增多,颌下淋巴结肿大,低热等。

2.检查所见

(1)最初病损常见于下前牙的龈乳头区,乳头肿胀圆钝,色红,个别牙间乳头的顶端发生坏死,使牙间乳头中央凹下如火山口状,上覆灰白色污秽的坏死物。轻症者牙间乳头红肿。外形完整,易与龈缘炎混淆。

(2)若病变迅速扩展至邻近乳头及边缘龈,则龈缘呈虫蚀状,表面覆坏死假膜,易于擦去,一般不波及附着龈。在坏死区和病变相对未累及的牙龈区常有一窄的红边为界。

(3)坏死性牙周病损很少有深袋,因为广泛的牙龈坏死常与牙槽骨的丧失一致。疾病进展迅速,常导致小块或大块牙槽骨坏死,这种状况尤其见于免疫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细菌学检查:病变坏死区涂片可见大量的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治疗要点

1.急性期初步清洁治疗去除大块牙石,3%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及含漱清除坏死组织。重症者口服甲硝唑,每日3次,每次0.2g,服3日一般可控制病情。全身给予维生素C等支持疗法。

2.急性期过后治疗原则同慢性牙龈炎。

四、牙龈瘤

牙龈瘤为牙龈部生长的局限性反应性增生物,是较常见的瘤样病损(具有肿瘤样外形,但不具备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肉芽肿性牙龈瘤又称化脓性肉芽肿。

诊断

1.症状牙龈发生瘤状物,一般无痛,肿物表面发生溃疡时可感觉疼痛。

2.检查所见牙龈瘤好发于龈乳头部。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一,有的有蒂,如息肉状,有的无蒂,基底宽广。血管性和肉芽肿性牙龈瘤质软、色红;纤维性牙龈瘤质地较硬而韧,色粉红。

3.分型牙龈瘤根据病理变化可分为三型。

(1)肉芽肿性牙龈瘤:似炎性肉芽组织,有许多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有许多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纤维成分少,龈黏膜上皮往往呈假上皮瘤样增生。

(2)纤维性:肉芽组织发生纤维化,细胞及血管成分减少,而纤维组织增多。粗大的胶原纤维束间有少量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束内有钙化或骨化发生。

(3)血管性:血管多,似血管瘤。血管间的纤维组织可有水肿及黏液性变,并有炎性细胞浸润。

治疗要点去除刺激因素,手术切除,切除应达骨面(包括骨膜),以免复发。

五、妊娠期龈炎

妊娠期龈炎是非特异性的、多血管的、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的炎症。

诊断

1.妊娠妇女的菌斑指数可保持相对无改变。

2.妊娠性龈炎龈缘和龈乳头色鲜红,质地松软,光亮,极易出血。

3.妊娠性龈瘤牙间乳头出现局限性反应性增生物,有蒂或无蒂,生长快,色鲜红,质松软,易出血。

治疗要点1.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

2.控制菌斑(清洁治疗),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等)。

3.在分娩以后切除妊娠瘤,一般认为分娩后病变可退缩。对一些体积较大妨碍进食的妊娠瘤可在妊娠4~6个月时切除。

  4.在妊娠前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并接受口腔卫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