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卑微的人也有存活于世的尊严,再粗鄙的人也有与生俱来的风趣。靠人施舍的不是尊严,那是同情,风趣使人发笑不是谄媚,而是报恩。这句话说的不是别人,正是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中的刘姥姥。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1)

刘姥姥

茶话会,见天地

刘姥姥进大观园——满载而归,这句尽人皆知的歇后语隐藏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对苦难生活最直面的回应。

在书中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刘姥姥得到贾母极高的礼遇。

原文说:贾母吃了半盏茶后,笑着递给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了一点,再熬浓些更好。”

就在这简短的茶话会上别有一番洞天,首先栊翠庵是妙玉居所,她出身高贵,招待贾母的茶盏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的小盖钟,而给别人的是则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的盖碗。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2)

刘姥姥

从茶盏的品级使用者就可看出不同人身份的高低贵贱,再说茶水,茶圣陆羽有云:名茶还需好水泡,没有好水,再名贵的茶也品不出其中滋味,水一般分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三个等级。

除此之外还有雪水是为最高等,妙玉奉给贾母的茶水是旧年蠲的雨水(“蠲”通“涓”,意味清洁,)也是高等。

细节之处见真章,以饮茶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是古代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

在那个阶级层次分明且绝不可有半点逾越规则的社会,作为国公家的最高话事人,身份最是尊卑的贾母甘愿把自己吃的名贵之茶分享给一个目不识丁,初次相识的农妇。这无异于一国之主的皇帝赐予底下办事官员特殊姓氏的待遇。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3)

贾母

如果有人不信,小说中还有一处可以与之对比。

当宝玉得知本是留给他的“枫露茶”被李奶妈喝去的时候,不仅摔碎了茶杯,还泼了茜雪一裙子,扬言要赶走李奶妈。

李奶妈可不是别人,是从小哺育宝玉的奶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方面写出了宝玉的骄纵,一方面也看出阶级等级差别的鸿沟不可跨越。

并且贾母只把自己吃过的锦衣玉食赏赐给黛玉和宝玉,几乎从不曾给过别人,这次给刘姥姥就是代表着贾母对刘姥姥的认同。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4)

宝玉

当然这体现的是贾母对刘姥姥的怜老惜贫。

贾母年纪大了,身旁都是些妙龄少女,没有同等年龄的人可以常常说说知心话,常年积压的寂寞无处派遣,死亡逼近的孤独无人可知。

贾母的内心早已被岁月的流淌和家族的未来所不断消磨,所以只是生理上的跳动,而不是情理上的活跃。

幸好刘姥姥的到来稍稍抚慰贾母的寒冷的内心,可受到贾母的赏识确实刘姥姥自己凭本事挣来的。

刘姥姥一喝而尽虽然被人讥笑不懂茶道,可却也喝出了自己的尊严。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5)

刘姥姥喝茶

尊严的背后是辛酸

芥豆之微的刘姥姥和荣华富贵的荣国府扯上瓜葛还要从她的女婿王成说起。

狗儿的祖父是凤姐王熙凤的祖父的侄子,也是一个小小的京官。由于都姓王,所以便认了干亲,连了宗,细究这两家没有血缘关系。但这是封建社会扩大交际圈的潜规则,因为同姓的缘故在朝堂结作小党,以免有个照应。

无奈到了王成这一辈,家道中落,搬到城外原乡住去了。

刘姥姥第一次进入荣国府是带着任务来的,原文说:家中冬事未办。

此来是来求荣国府施舍一些金钱,好置办过年的年货,说白了就是打秋风。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6)

刘姥姥

初来到荣国府,先见到的是看门的几个豪奴,说明来由后,一个豪奴不客气地说到:让刘姥姥先到墙角下等着。此处看出就是大家的奴才也高人一等,根本未将小人物放在眼里。

还是一个年长的颇有些善心,告知了周瑞家的住处。

周瑞因为争买田地的事情,受过刘姥姥的女婿狗儿的帮助,这才将刘姥姥引见给了凤姐的心腹丫头平儿。

刘姥姥虽然贫穷,然而却世事洞明,心细如针。刘姥姥进房后,见到平儿遍身绫罗绸缎,插金戴银,花容月貌,刚准备张口叫一声姑奶奶。这时周瑞家的率先叫她平姑娘,就知道她一定不是王熙凤,这反映了刘姥姥的机警。

苦等多时见到王熙凤,刘姥姥站在门旁,既不敢多言,也不敢多动。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7)

王熙凤

王熙凤拿足了身份,原文说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弄手炉内的灰。

凤姐肯定是看到刘姥姥早就已经进了内屋,只是身份的巨大差异,尽管有着干亲的关系,凤姐也要展现贵族的气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装起来了,不能跌了贵族的份儿。

王熙凤即使知道这是刘姥姥,但是在称呼上却只用“这姥姥“代替,一个”这“字暗含着凤姐有意要过滤到亲戚关系。

刘姥姥和王熙凤交谈之际,外边传来小厮们的话,说贾蓉来了。

刘姥姥看到贾蓉穿的是美服华冠,又是仪表堂堂,自己颇感窘迫,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8)

刘姥姥

贾蓉借玻璃炕屏走后,刘姥姥才得到空闲的机会,说明来意,是来投奔,夸张地说到家里连吃的也没有,道出了生活的贫穷与艰辛。

王熙凤从周瑞家的那里了解了刘姥姥和王家的具体关系,说: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说与人,也未必信。今你既大老远来了,又是头一次向我张口,不好叫你空手回去。于是便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和一串钱。

刘姥姥听到“大有大的艰难”,以为会空手而归,心里便是突突的,听见给她二十两,又喜得浑身发痒,这说明尽管受尽了忽视,吃尽辛酸。

但是最终目的还是达到,刘姥姥并不感到屈辱,反而十分乐观。

离行前,刘姥姥没有忘记周瑞家的引见功劳,还要留下一块银给周瑞家的儿女买果子吃,这体现了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的朴实农妇形象,也为后来搭救巧姐埋下伏笔。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9)

刘姥姥与王熙凤

逆袭之路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旅程充满了辛酸,一是身份低贱,二是为了求人,这两个原因迫使刘姥姥不得不故作低姿态。

初始目的本是为了见到王夫人得到帮助,却连王夫人的面也没见到,当然这主要是凤姐料理荣国府,王夫人逐渐退居幕后,可王夫人对下层百姓的鄙视也是不言自明。

别说王夫人了,就连精明的凤姐也想早早打发刘姥姥,碍于荣国府的门面,才给刘姥姥施舍了金银。可刘姥姥在二进荣国府时,对贾家人从没有过怨恨,此行的目的则是为了报恩。

见到平儿,先是问好,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因为庄稼田地里比较忙,好容易今年丰收不错,多打了两石的粮食,瓜果蔬菜也获得不少,留的尖孝敬姑奶奶们,吃个野玩意,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尖”代表的是农作物中最好的一部分,足见刘姥姥的真情实意。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10)

刘姥姥

下文接着说贾母想找个同龄人说说话,刘姥姥便留下了,见到贾母,刘姥姥十分会说话,上前说:请老寿星安。

贾母的性格十分善良,吩咐周瑞家的搬把椅子来让刘姥姥坐下,要知道旁边凤姐还站着呢。家常聊完后,还特地嘱咐留在大观园住几天,晚饭时贾母还将自己的菜捡了几样送给刘姥姥。

第二天,刘姥姥和贾母一行人游览大观园,先是在头上戴上几朵花,因形成的反差效果,惹得贾母连连大笑。前往潇湘馆的路上,在苍苔上“咕咚”一声摔倒在地,又让贾母哭笑不得。

吃早饭时,凤姐和鸳鸯事前商量好了,单拿一双象牙厢金的筷子,故意说:这叉爬子比农村里的铁锨还沉,犟不过它。吃鸽子蛋时,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众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甚至将嘴里的饭菜都喷了出来。行酒令时更是结合农家生活,引得所有人都大笑起来。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11)

刘姥姥

刘姥姥明知是拿自己开涮,只为博得贾母一笑,这是鸳鸯和凤姐提前告知的,可刘姥姥却也不恼。

刘姥姥从贾母那里获得了宠爱,凭借自己的风趣和幽默,还有大度,使得大观园里的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所以刘姥姥不胜酒力,误入了宝玉的房间,并睡在宝玉的床上时,袭人看见才并不十分愤怒,而是忙悄悄地说到:不相干,有我呢,你随我出来,暗地里帮助刘姥姥解决了此事。

凤姐的转变最为明显,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凤姐只是单纯的应付亲戚,二进大观园凤姐完全变了个人

因为刘姥姥能使贾母开怀大笑,凤姐于是利用了这一点。后来是打心眼里佩服刘姥姥,特地让刘姥姥为凤姐的孩子取名,为“巧姐”。一来是借一借刘姥姥的高寿,二来是中华的习俗-贱名好养活,希望巧姐一生能够平安长大。

贾母和刘姥姥在哪里喝茶(贾母喝剩半杯茶)(12)

刘姥姥

可以说刘姥姥的尊严全凭自己赢来的,离开大观园,获得了许多财物。

要不说曹公是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家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将善意都给了朴实的劳动人民。

虽然《红楼梦》总体上是一个悲剧,但就在这悲剧和黑暗中最不起眼的地方,还残存着一丝光明。

留给刘姥姥的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将自己的田地卖去,救了巧姐一命,这也暗含着曹公对刘姥姥发自心底的认同。


参考资料

《红楼梦》 曹雪芹

《刘姥姥新论》 黄涛 《红楼梦学刊》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功能》 夏元明 《文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