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神话、诗歌、美食和建筑被演绎成爵士乐,传达出融贯东西、海纳百川的气质和精神,现场观众与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总经理丁晓芸都为之着迷。

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是殿堂级爵士品牌“林肯爵士乐”的海外唯一分中心,也是演艺大世界授牌的“演艺新空间”。这里聚集了一群热爱爵士乐的人,以推广爵士乐作为己任,多年来不断拓宽边界,为申城打造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让音乐带走所有梦(借音乐翅膀让梦想飞翔)(1)

越来越多人爱上了爵士乐

“第一次接触爵士乐,是在20多年前。”在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排练现场,记者见到了运营经理朱东寰。他从小学习古典音乐,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走进爵士乐的世界。“当时听的还是磁带,其实也听不懂,只是觉得它很舒适惬意,就慢慢一边学一边演了。”

爵士乐独特的旋律,一下子抓住了朱东寰,让他惊艳沉醉的,是爵士乐的自由和想象。“它不像古典音乐那样,必须完全按照乐谱演奏;它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允许乐手即兴演奏,不同乐手演奏同一首曲目,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让音乐带走所有梦(借音乐翅膀让梦想飞翔)(2)

朱东寰在2002年开始作为专职爵士乐手进场演出,司职贝斯手;2020年底,他加入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负责运营工作。作为“圈内人”,他见证了爵士乐在上海的兴盛。

“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观众对爵士乐是陌生的,即便有少数熟悉者,也认为这是上年纪的人才会欣赏的音乐。”他这样告诉记者,“一开始来看我们演出的,主要是外国观众,而如今国内观众占比越来越大,经常能看到许多年轻人的身影。”

在刚刚过去的9月,朱东寰参加了十多场演出,这让他感到非常尽兴。舞台,始终是他最纯粹、最享受的所在。其中有一场演出,带给他很大的惊喜。

“爵士乐风格多变,需要有一定的欣赏门槛。我们那天的演出曲目难度特别大,不懂爵士乐的人可能会听不懂、不喜欢,只觉得台上的演出者好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朱东寰打了个比方,“如果是10年前我们演出这样的曲目,估计观众是看不下去的,但那天演出效果特别好,观众非常投入,和我们互动默契。这说明了,我们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好了。”

让音乐带走所有梦(借音乐翅膀让梦想飞翔)(3)

而最让朱东寰高兴的是,上海的爵士乐发展可以比肩国外,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在不断增多,爵士乐产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他告诉记者,现在国内不少音乐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比如上海音乐学院就组建了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下设三个教研室,其中就有一个是爵士乐教研室。“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孵化,这两者相辅相成,爵士乐才能真正在上海扎根繁荣。”

欣赏爵士乐的自由包容

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总经理丁晓芸原不是专业音乐人,但她与爵士乐早已结下不解之缘。

丁晓芸此前供职于上海外滩投资集团市场部,2012年集团拿到中心所在的“外滩·中央”项目后,她就一直深度参与市场运营工作。

“作为外滩‘第二立面’,包含四幢百年建筑的‘外滩·中央’项目,从一开始就被清晰定位为‘商、旅、文生活秀’。”说起“外滩·中央”的诞生,丁晓芸如数家珍,“为了寻找与它气质契合的文化项目,我们考察了很久,最终敲定同样在上海拥有百年历史的爵士乐项目,并与纽约林肯爵士乐中心达成合作意向。”

让音乐带走所有梦(借音乐翅膀让梦想飞翔)(4)

从那时起,丁晓芸才真正接触和了解爵士乐。自2013年开始,纽约林肯爵士乐中心受邀来到外滩源举办音乐会,负责统筹和接洽工作的正是丁晓芸,这也让她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国际一流的爵士乐团和大师,感受爵士乐的精神和生命力。用她的话来说,爵士乐就像是“一种古老又神奇的植物,它有旧的纹路,又有新的枝芽,生生不息”。

当记者让丁晓芸选出一场最喜欢的爵士乐演出时,她感到左右为难,因为她在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观看了太多好的演出,所以对她来说,也许“最好的永远在下一场”,这也是爵士乐不断带给她惊喜的一个理由。但要说到她最难忘的一个现场,那一定是2019年美国爵士乐大师温顿·马萨利斯全球巡回演出上海站的表演。

丁晓芸告诉记者,温顿·马萨利斯不仅是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的艺术总监,还九度捧得格莱美奖杯。2019年,他把自己的全球巡演带到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的舞台,创造了他和他的乐团首次登陆“非音乐厅”场所的记录。“18人全编制的爵士乐大乐队盛况空前,不仅把舞台空间全用上了,有些乐手还要站在观众席中间表演,零距离带来的那种冲击力,即使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非常震撼。”

让音乐带走所有梦(借音乐翅膀让梦想飞翔)(5)

让丁晓芸敬佩的是,温顿·马萨利斯为上海站演出做了大量准备,特别创作并首演了《上海组曲》。“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读了许多唐诗,还去了外滩、老城厢、老弄堂,亲眼看一看上海市民的生活,最后再把他的所见所闻变为作品。”《外滩摇摆》《李白蓝调》《火锅!》《上海天际线》《白玉兰》……当中国神话、诗歌、美食和建筑被演绎成爵士乐,传达出融贯东西、海纳百川的气质和神韵,现场观众与丁晓芸都为之惊艳着迷。

“很巧,美国当地时间9月30日晚上,马萨利斯在纽约林肯爵士乐中心首次奏响《上海组曲》。”丁晓芸说,“三年前,他让中国观众体验到了用爵士乐形式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今又把《上海组曲》带到美国,让外国观众体验融入中国文化的爵士乐魅力。”

创编国内首部爵士题材音乐剧

2019年,丁晓芸正式担任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总经理,统筹把关方方面面的工作;2020年,朱东寰作为运营经理入职,同时也参与舞台演出。虽然专业背景不同,但他们同样热爱爵士乐,都希望能让更多人爱上爵士乐,这让他们在工作上成为一拍即合的好搭档。

自2017年开业以来,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除了上演精彩的爵士乐之外,还带来摇摆舞会、脱口秀、亲子音乐会等内容丰富的演出和活动,挖掘和呈现爵士乐演出的更多可能性,吸引更多人来到剧场。

对于爵士乐演出舞台,中心团队一直是有“野心”的。第一个“小”目标,是组建自己的大乐队。所谓大乐队,是指演奏爵士乐的乐团,编制有10到25位乐手。大乐队有固定的演出阵容,包含多种乐器,适合创作和排练原创曲目。它需要有演奏萨克斯风、小号、长号、颤音琴的乐手,还有歌手以及负责节奏乐器的乐手,要凑齐这样一支团队可不容易。

经过紧张筹备,2021年9月,也就是中心成立三周年之际,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大乐队(JALCSH Big Band)正式成团出道。这支10人编制的团队汇聚了上海最出色的爵士乐演奏家,其中贝斯手一职朱东寰当仁不让。成团现场,他们演奏了各个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爵士大乐队曲目和自己的原创曲目。

让音乐带走所有梦(借音乐翅膀让梦想飞翔)(6)

今年,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又有新动作。10月6日,由中心出品制作的首部原创全环境式爵士音乐剧《爵是我心》开启长期驻场演出。这是国内首部爵士题材音乐剧,标志着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进入华语音乐剧的新赛道。

丁晓芸告诉记者,2021年中心启动了孵化自制音乐剧项目,尝试创新更多音乐形式,从“小众”爵士创作走向“大众”戏剧创作和不同曲风的音乐探索。“作为我们的首部原创音乐剧,《爵是我心》选择了贴近生活、能够与年轻观众产生共鸣的‘青春逐梦’题材,讲述了校园里一群年轻人如何在追逐音乐梦想的旅途中寻找梦想、坚守梦想的故事。”

《爵是我心》的创作班底,既有爵士乐音乐人,也有推广者甚至只是爱好者,这样的团队构成也碰撞出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中心团队成员都很喜欢音乐剧,大家经常开玩笑,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创作一部自己的爵士音乐剧。”丁晓芸说道,“原本以为是天方夜谭,没想到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最后真的把这件事做成了。”

让音乐带走所有梦(借音乐翅膀让梦想飞翔)(7)

朱东寰是《爵是我心》的音乐总监和编曲,负责按照剧情对所有音乐进行编曲。他用两个多月完成了音乐小样。“当音乐剧编曲,本身工作量大,再加上音乐都需要量身打造,只有台词,没有任何参照,所以难度特别大。”朱东寰说,到了排练的时候,编好的歌曲还要不断打磨和调整,完全推翻重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团队的目标是为观众呈现高水准、高品质的作品。

制片人丁晓芸是“大当家”角色:“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真正去做一部剧了,才知道其中有这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大到演员选拔,小到每个道具的预算,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让音乐带走所有梦(借音乐翅膀让梦想飞翔)(8)

让音乐带走所有梦(借音乐翅膀让梦想飞翔)(9)

剧里,《爵是我心》是一个关于追寻梦想、坚持梦想的故事;剧外,则是中心整个团队在追寻和坚持自己的梦想。“爵士乐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这是我们和它朝夕相伴中的真实体验,也希望有更多人能获得这样的体验。”丁晓芸对上海爵士乐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让更多人走进剧场,了解爵士乐、爱上爵士乐,将来也像我们一样去传播推广,这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summ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