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烧烤的起源

建国伊始,国家正在困难时期,在实现公私合营后,又是“抗美援朝”的朝鲜战争,紧接着三年困难,又是“十年浩劫”,总之在”粮票”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每家每户的肉都是凭票供应,哪来的闲情逸致搞“烧烤”呢?

1986年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陈佩斯、朱时茂表演了《羊肉串》这一小品,央视作为国家的媒体,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小商小贩们正在计划着、试探着走入中国蓬勃的荣光里。

而当时的“烧烤”,就从小生意人的勤劳中,登堂入室了。人们有了余粮,有了余钱,有了空闲,所以一直被饥饿压再心底的食欲,被一把羊肉串唤醒,被呼哒呼哒的扇子声叫醒——羊肉串成了最得人心的小吃。

小品中,陈佩斯动辄“二十串”的推销——“您这块头,最起码得来二十串”,其实就狠狠扇了我的耳光——二十串一烤,总比我一次烤“五串”来的气派堂皇。

原来为了生意和生计,羊肉串的摊主们,早已跨过了我“炭要省着用”的门槛,直奔让食客“耳热酒浓”而去。

现代绿色健康烧烤的最佳选择(烧烤因磅礴而一统江湖)(1)

也从此反证出了,我自诩的“田园派”无非是仗着我是大家的朋友,才让我的”满火细煨“得以成立,不然我要把出席我的“烧烤会”的成员扩大到五人,早就忙乱不堪了,也就再不见我的“田园”了,怕要成为“废园”了。

陈佩斯所饰演的小手艺人们,正在推着烧烤的箱子,穿越一座座城市,在一个个街头巷尾落地生根,登堂入室。

正是“闾巷深处有炊烟,处处叫卖羊肉串!”

现代绿色健康烧烤的最佳选择(烧烤因磅礴而一统江湖)(2)

2.从街边小吃“打牙祭”——到“登堂入室”

像朱时茂那样的食客,本来需要“堂食”的,但“陈佩斯”们还在流动阶段,开不出自己的店铺,就只能委屈“朱时茂”们,站着吃了。

在经济紧缺的年代,能在街头羊肉串摊子边站立一会儿,在当时有一种超然众人的效果,绝对比眼下谁买了车,谁又买了包拉风——我家有闲钱,可以吃羊肉串,在当时绝对是一种“炫富”。

拜国家经济渐好所赐,我在九十年代结束了我独自在风里,等候炉子上的烤串的时光。(当时羊肉串,每串2毛。)

同学也愿意请我,我便开始,在各个烧烤店吃串的时光。“奶肚,筋皮,心管,脆骨,筋蓉……”丰富了烧烤店的菜单,“涮肚”又成为了涮烤一体的新风尚。

在东北流行一句话,“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就请两顿!”烧烤成为了社交最重视的饭局,比西洋人和下午茶有的一拼。

现代绿色健康烧烤的最佳选择(烧烤因磅礴而一统江湖)(3)

店铺多起来了,菜品丰富了,女人也加入了进来,于是“烤韭菜,烤茄子……等菜蔬也加了进来;粤菜兴保养了,烤生蚝又加了进来;西洋兴吃烤鸡翅,各处变态辣也兴了起来;烤乳鸽成为了人们新宠,烤鸽子也随即加入……小小一个炉子,要把天下食材都列入菜单,总算全聚德的烤鸭着实难弄,这道菜才没给伟大的“烧烤”同化,算是给”京菜”留下了颜面。

烧烤的阵容如此之大,我们的“烧烤重镇”名字可不算枉了。

此时的城市,京鲁川粤,占一半,各式烧烤占去了另外一半。真可谓“半城烧烤半城烟”啊!

“京鲁川粤“会加入烧烤以增菜品,烧烤店就无须理会“京鲁川粤“们,大有什么都可以烤着吃的架势。中国人,不,全球人,都起自“就火而食”的猿人,在火上吃,就着火吃其来已久。

从汉朝起,我们就有就火而食的明证,以烤统一天下,可说是历史的必然!

要烧烤,烤串上的慢了,行不行,不行!

烤串上的少了行不行?不行!

如今凡有井水处,皆能吃烧烤的大背景下,烧烤一统美食江湖实数必然!

我只好收起我“田园派”烧烤的矫情,被“工业化”了。我只好在心里默念,愿我的“田园派”烧烤,在记忆里永生!

我又在朋友的邀请下,去烧烤店了!

正在加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