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马瑾倩)今天(3月27日)下午,“勇敢者小队”三位耄耋老人董存梅、梅宜静、李凤莲时隔63年,重回北京东直门中学(原北京女二中),为学生和老师们讲述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2月17日,新京报发布了董存瑞妹妹董存梅和北京退休教师梅宜静的一则寻人启事,寻找63年前北京女二中“勇敢者小队”的成员。3月12日,“勇敢者小队”全员集结完毕:董存梅、梅宜静、李凤莲三位老人在北京重聚,李庆芳跟随儿子现居加拿大,杨璐当年选择支边后定居新疆石河子。

当年探访董存瑞家乡“这样一件小事”,为什么在63年后重新受到关注,李凤莲说,她想了好几天。

63年后重回校园,老照片回忆学生时代

“我记得那时候学校里成排的合欢树,合欢开花时就是期末考试了。”八十岁的梅宜静牵着八十岁的李凤莲和八十一岁的董存梅,就像十七八岁时候一样,在北京东直门中学的校园里走走停停。

1956年暑假,女二中的4位高二女生组成“勇敢者小队”,在二十岁出头的女老师带领下,从北京德胜门徒步一百多公里,走了4天,探访董存瑞的故乡——怀来县南山堡。她们还邀请董存梅到北京住了三天,并在1956年8月28日《北京日报》发表纪实文章《访问董存瑞的故乡》和诗歌《给董存瑞的妹妹》。

勇敢者最新战况(为何重新受关注)(1)

三位老人(左起:李凤莲、梅宜静、董存梅)重回校园,在操场上手牵手参观。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摄

“那天学生问我,你们以前的校服什么样子啊?”说着,梅宜静从兜里掏出一个白纸包,小心地一层层打开,是两张两寸大小的老照片。照片背面写着“全中隊”、“第一小隊”、“1953.7 摄於北京 女二中”的字样。“那时候学苏联,校服也是。”照片上的女学生身着统一背带裙,阳光打在脸上,笑容灿烂。

“还有学生问,你们就一点车也没坐啊?”李凤莲笑着说。六十多年过去,曾经徒步一百多公里的三位老人身体仍旧康健。李凤莲说,自己每天布置作业,要和老伴散步四五公里;董存梅则常揣上公交卡,不用人陪,在北京城里到处转;一头银发的梅宜静腿脚也算利索。

“可惜姚老师不在了。”梅宜静感叹。当年的“勇敢者小队”成员全部找到,唯一的遗憾是带队的女教师姚剑英上世纪八十年代便早早去世。

勇敢者最新战况(为何重新受关注)(2)

梅宜静老人珍藏的中学时期的老照片。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摄

学生将重走“勇敢者小队”之路

确定三位老人要回母校看看,东直门中学安排了一场特殊的班会。来自雍和宫小学、东直门中学、165中学的学生以及三校的年轻党员、教工团员赶来听三位老人讲述63年前“勇敢者小队”的故事。

有学生问起探访董存瑞故乡的原因,梅宜静说,当年,电影《董存瑞》的上映在全国掀起学习董存瑞的热潮,“我们这一代是第一批少先队员,是亲耳聆听开国大典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人。”参加少先队的时候,宣誓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举起手来说,时刻准备着,“那是我的宣誓”。

“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梅宜静说,年轻的团委老师带着四个女学生,拿上介绍信就出发了。怀来县南山堡具体在哪也不知道,就知道往北走,一出城四野都是荒地,边走边问路,一走就是一整天。五个女生夜里睡在汽车站的桌子、椅子上,“也不知道害怕”。

东直门中学校长薛丽霞说,学校接下来计划带领学生们重走“勇敢者小队”之路。现场,东直门中学老师还为学生布置了作业:为重走“勇敢者小队”之路设计线路。学校将会采用学生自己设计的路线,重温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勇敢者最新战况(为何重新受关注)(3)

三位老人(左起:李凤莲、董存梅、梅宜静)与学生分享当年“勇敢者小队”的故事。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摄

“就这么点事,为什么引起大家的关注,我想了好几天”

作为当年“勇敢者小队”文章的执笔者,李凤莲说,当年“勇敢者小队”的女孩们,只不过是在学习董存瑞精神的鼓舞下,访问了董存瑞的家乡,慰问他的家人,学习他的精神,“就这么点事,为什么在63年后的今天,引起大家的关注,我想了好几天。”

“原因很简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的精神值得学习和传承。”李凤莲说,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人们怀念那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先驱。他们的存在意味着责任和奉献精神,“对他们的追忆也是对英雄精神的传承。”

“那个年代离我们实在太远了。因此,我们把三位老人请到学校,聆听他们讲述祖国70年来的变化。”东直门中学校长薛丽霞说,今天的活动也是三所学校组织学英模人物寻访系列活动之一,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培养人才。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