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果缺钙,就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年人缺钙后是不是要长期补钙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老年人缺钙后是不是要长期补钙了(10个老人4个缺钙4大补钙食物)

老年人缺钙后是不是要长期补钙了

老年人如果缺钙,就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在们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因为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发生率接近40%,其中女性发病率更高,约为49%;男性稍低,约为23%。

一、骨质疏松会有哪些危害呢?

因为缺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后,老人可能就会出现腰背疼痛、驼背、脊椎变弯、腹胀、便秘等等不适。

更严重的是影响骨质,骨质疏松后,骨头的脆性就会增加,那么就容易骨折。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总能遇到老人摔了一下,磕了一下,就发生了骨折。而老年性骨折,往往恢复较慢,最主要是老年人骨折后,容易并发血栓、感染等疾病,骨折本身可能没有致命,但一旦感染或发生血栓,往往是致命性的结果。

二、食物补钙是首选

老年人在饮食中,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以降低缺钙的风险,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日常饮食中,最常见的含钙量较大的食物包括:奶制品、豆制品、蔬菜、坚果,那么这些食物对于老人来说,如何选择呢?

1、奶制品:牛奶、奶粉、酸奶

其实不管是牛奶,还是奶粉、酸奶,补钙效果基本差不多,主要还是根据老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便程度。

因为有的老人不喜欢喝牛奶,喝完牛奶不舒服;有的老人不喜欢喝酸奶;有的老人只喜欢喝奶粉。这都没关系,以老人的口味为主就行。

但是老人选择奶粉的时候,尽量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奶粉;冲奶粉后,也尽量不要放糖,以免导糖摄入过多。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选择液体奶制品的时候,有的东西虽然叫“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奶制品。配料上主要成分如果是“水”,那么这种奶制品其实就是饮料,并不能和我们说的奶制品相提并论。如果配料上主要成分是“牛奶”,那么这种奶制品才是我们说的奶制品。

酸奶很多人开始喝不惯,其实,喝几次就会觉得还不错,单纯从补钙角度来说,酸奶和牛奶,基本上接近,没有本质区别。但酸奶还可以改善胃肠道功能,所以,如果喝的惯酸奶,老人也可以选择酸奶。

2、豆制品

很多老人从来不喝奶,因为喝不惯那个味道。这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一点豆制品。

平时饮食中,增加一些大豆或大豆类的食物,比如豆腐、腐竹、豆干等等,也能起到补钙的作用,同时,还能补充优质的植物蛋白质。

有人说,我不喝奶,喝豆浆行不行?

豆浆是大豆制品,也能补钙,但同样重量的奶和豆浆,不在一个等级上。比如同样喝一杯牛奶,喝一杯豆浆,牛奶可以补钙10份,那豆浆只能补钙1份。

不能单纯地靠喝豆浆补钙,也要增加豆类本身或固体豆制品。

3、坚果

坚果不但能补充不饱和脂肪,利于血脂代谢,利于保护血管和心脏。同时也是补钙不错的来源。

但这里有个问题,老人一般牙口不太好,即使坚果能补钙,可是很多老人无法直接或经常使用坚果。但可以不坚果做成粥、汤等,做的更软烂一些,以便老人食用。

4、蔬菜

很多人都以为骨头汤补钙,而蔬菜是补充维生素的不能补钙。

这是两个错误:喝骨头汤并不补钙,熬制骨头溶解到汤中的钙质少之又少。汤中白色的并不是钙,而是脂肪,所以不能靠骨头汤补钙。

蔬菜,尤其是深色的蔬菜是可以补钙的,比如:小白菜 、油菜等,还包括一些干菜:干海带、干木耳、紫菜等。

所以,日常饮食中,多一点蔬菜,可以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叶酸,利于改善便秘,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还能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补钙食物。

三、除了上述补钙食物外,对于预防老人骨质疏松,还有哪些建议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及中国营养学会骨营养与健康分会》为预防老人骨质疏松,发布的饮食和运动建议:

1、低盐低油

盐每人每天不宜超过6个,油每人每天不宜超过25-30g。

2、优质蛋白也需要补充

鸡蛋每天1个,蛋黄蛋白都要吃;可以选择牛奶、豆制品补钙同时补充蛋白质。

3、烟酒不建议,淡茶、白开水最好

老人最好戒烟,不建议老人喝酒,即使喝酒也不宜过量;每天补充适当的水分,1500ml左右,可饮淡茶,不建议喝饮料。

4、食物多样化是关键

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 g,薯类50~100 g;蔬菜300~500 g,深色蔬菜应占1/2;新鲜水果200~350 g。平均每天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5、适当运动、要晒太阳

尽量坚持活动,补钙同时不忘补充维生素D,也就是要坚持晒太阳(不能隔着玻璃晒,不能遮挡胳膊腿晒),每周2-3次,每次晒10-15分钟,如果不方便晒太阳,就需要补充维生素D。

总之,饮食健康,是健康的基础,健康的科学的全面的饮食,不但利于补钙,预防骨质疏松,还能利于预防三高和心血管疾病。

#谣零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