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传的来历

北海老农

周盛传是小站镇和小站稻的创立人。是小站镇、小站稻之父。他将和小站这个地名永远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就认识一下周盛传。周盛传(1833一1885),字薪如,名和字连起来就是薪火相传延续不断的意思。“薪尽火传”语出《庄子》。薪就是柴薪,可供人们点火获取光和热的柴薪,大的粗的能劈开的树木为薪,小的细的能捆成捆的为柴,柴薪燃烧尽了,还可以引燃别的柴薪,薪尽火不尽,就好像国家民族世代相传绵延不绝,继承发展。周盛传晚年自号“北海老农”。《春秋左传》中,把渤海称为北海。周盛传在天津小站以所统军队搞屯田周盛传像种稻,致力于挖河建闸、插秧种树十余年,虽为将军,却更象一个老农。周盛传在小站屯垦的文献中,有多篇指导屯垦工作的训喻文告,这些文告细致到灌水、修闸、种树、插秧等很具体的操作方法,连今天的稻农都自愧不如。例如:“咸水抽沟外放,不使涓滴人(甜水)河”;“各营种树,现值九九已完,自应一律赶种,毋得失时…已种者务须急用甜水灌刷,甜土培壅,使之易长,未种者亦须移植屋后背荫处所,先用苇柴垫底,再用甜土护根,毋任摧折”;“各车棚务须选用叉树安置绞关……车头之旁须添灵便之人看视,视以潮水之大小,为车头之高低”;“拔秧总以(下午)四五点钟为度,至二更拔齐,推放船上,务须匀排,不得拥挤,如因船小不敷多放,先将船面匀放一层,上用棍棒架住,再放一层,极多以三层为止,总以热气不致熏蒸为宜…秧田或在新城,或在咸水沾,不过二十余里,天明总可到营”;“石闸须用灰四成,土六成,捶筑要坚,灌浠灰土要筛极细,须用石碾碾过,先将灰土放在两旁,如虑风吹,即用帐篷遮盖,临下再和,早和恐难吃水也…”“马队右营哨官纪凤章、严正礼承办中塘洼新河北岸泄水闸,工程草率,业经记过…”如此等等,令人感到写文告者,和一个指点后生的老农分毫不差。周盛传自号北海老农,绝对名副其实。周盛传以北海老农为号,说明,比之前半生的战功赫赫,他更看重得是改造津南水利,开发荒田,培植小站稻,建立小站镇而留下的永世基业的这段经历。今天人民肯定周盛传,也正侧重在此。

历史有周亢这人吗(周盛传的来历)(1)

历史有周亢这人吗(周盛传的来历)(2)

历史有周亢这人吗(周盛传的来历)(3)

历史有周亢这人吗(周盛传的来历)(4)

历史有周亢这人吗(周盛传的来历)(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