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最精辟的句子图文(莲出淤泥而不染)(1)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真正有学问的忍,就向麦穗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睨视;当它们趋于成熟,成为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虚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

肤浅的人生充满着骄傲,丰富的人生充满着谦逊;只有空心的麦穗才会高傲地举头向天,而饱满的麦穗则谦虚地低头向着大地。

一个谦和、温恭的人常常使别人难以拒绝他的要求,正如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对上级谦恭是本分,对平辈谦逊是和善,对下级谦逊是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安全。"


菜根谭最精辟的句子图文(莲出淤泥而不染)(2)

北宋的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三父子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的行列。一门三杰,各有千秋,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做为带头人,老爹苏洵在文学方面颇有贡献,但他却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苏洵小时候,不是一个爱好学习的好孩子,一直做为文盲嗨皮地玩到了25岁才开始读书。静下心来认真读了几年书之后的苏洵,自认为比小伙伴们学得好,目空一切,颇有成就感。有一天,他闲来无事翻起了杂书,当看到晋代谢安一篇关于让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文章时,很受振动,反复看了几遍,觉得自己不如古人谢安,有感而生,感概到:"时光无情地飞逝,而我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虽然写过一些文章,但都是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自己如果现在不努力,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从此,苏洵一门心思发奋苦读。大概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业上确实有了长进,便接连参加了两次考试,可惜两次都名落孙山。他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跟自己的领会相差甚远,于是找来《论语》、《孟子》和韩愈等的文章,终日苦读,一直持续了七八年,感受到了古代文章之精妙。

有一天,家里人看到苏洵的书房内冒出一缕缕黑烟,以为他一个人在偷偷吃烧烤,便奔了过去。进屋一看,只见苏洵把一叠叠文稿往火炉里塞。家人问他又不是清明节,干嘛烧自己写的文章祭祖?苏洵答到,这些文章写得难登大雅之堂,不如当作废纸烧掉,以此来激励自己。这事以后,苏洵闭门谢客,大门不出,把自己关在屋里夜以继日地辛勤研读书卷,如此又发奋攻读了五六年,终于下笔如有神,写文章大有长进。

苏洵的故事告诉我们:正是以谦卑的心态不断向他人学习,才使苏洵成为一位大文学家。


菜根谭最精辟的句子图文(莲出淤泥而不染)(3)

古往今来,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依靠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对各方面的意见都认真听取,并加以领悟;这样的人不居功自傲,不重名利,敢于迎难而上,主动进取。

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梦想是分母,他的实际才能是分子。梦想越大,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就越小,所以一个人不应该为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成绩沾沾自喜,感到骄傲。

一个人,不管自己有多丰富的知识,取得多大的成绩,还是拥有多么显赫的地位,都应该谦虚谨慎,不能目中无人,自视清高。

一个人,应该做到心胸宽广,博采众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取得优秀的成绩,,才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

莲自淤泥出,谦虚的品质是从污秽的环境里打造出来的。

毛主席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真正成功的人,都虚怀若谷,盈而亏之,且不说还未成功正在拼搏的吃瓜群众。

如果不想一直吃瓜当群众,那就打造属于自己的谦虚品格,努力奋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