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四川省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本文将探讨攀枝花历史时期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

秦代邛都

秦灭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设置郡县,但西南地区在秦代时属于秦帝国的西南边陲,是华夏文明难以影响的边缘地区。秦代时,攀枝花属邛都国。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2)

西汉益州越嶲郡

秦朝灭亡后,西汉沿用了秦代的郡县制,并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西汉中期以后,在郡县以上增设州牧(刺史部),用以监察地方行政官员,后逐渐演变为地方军政机关。攀枝花属益州刺史部,越嶲郡。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3)

东汉益州越嶲郡

东汉时期,行政区划与西汉时基本相同,攀枝花仍属益州刺史部越嶲郡。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4)

蜀汉益州云南郡

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三国时期,西南地区属实力相对弱小的蜀汉政权,但蜀汉政权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是非常有限的,常常出现反叛的情况。攀枝花属益州刺史部,云南郡。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5)

西晋宁州云南郡

三国后期,长期维持盟友关系的蜀汉与东吴政权相继衰落,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瓦解。蜀汉政权最终被曹魏消灭,而西晋在取代曹魏之后,消灭东吴完成了统一。西晋时,将益州分为宁州、益州两部,攀枝花属宁州刺史部云南郡。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6)

南齐宁州云南郡

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再次陷入战乱之中,内迁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民族政权,司马氏南渡长江建立了东晋政权,但东晋朝政依旧混乱腐败。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区划也较为混乱。南齐时,攀枝花属宁州云南郡。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7)

隋南宁州总管府

南北朝后期,南朝逐渐走向衰落,而北朝西魏(北周)集团逐渐崛起。隋朝取代北周后,渡江灭陈完成统一。为了避免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隋代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取消了州牧行政区,重新实行郡县两级行政,但隋代时,西南地区并未直接归属中央,攀枝花属南宁州总管府。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8)

唐剑南道姚州

唐朝建立后,在隋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增设道级行政区,并在部分地区设置都督府与节度使,管理地方军政大权。唐代初期,攀枝花属剑南道姚州。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9)

南诏弄栋节度

8世纪初,为了制约日益强大的吐蕃政权,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逐渐崛起,并控制了新南地区,攀枝花属弄栋节度。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0)

大理弄栋府

10世纪初,南诏政权逐渐走向瓦解,经过一系列的战乱之后,大理政权逐渐控制了西南地区,攀枝花属弄栋府。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1)

元云南大理金齿宣慰司姚安路

13世纪,蒙古帝国为消灭南宋政权,采取了三面包围的策略,在招降吐蕃诸部之后,消灭了大理政权。元朝完成统一后,在继承两宋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开始设置行中书省,开创了后世行省制度的先河。攀枝花属云南行省,大理金齿宣慰司,姚安路。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2)

明云南姚安府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一方面调整了元代的行省边界,一方面将行省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但民间依旧习惯使用行省的概念。攀枝花属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姚安府。

攀枝花命名由来(四川攀枝花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3)

清云南楚雄府

清代初期,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全面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力度。攀枝花仍属云南行省,楚雄府。

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欢迎点赞与关注杨帆老师!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看历朝历代行政区划与疆域边界,历史地理学方向必备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