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十岁的女人,事业没有任何成就,不结婚,不生孩子,只是随心所欲地活着,真的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吗?

一部入围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位的挪威电影,透过最普通的女性视角来看世界,反映出时代标签下女性主题的价值取向,引发人深思。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1)

所谓过往,皆遵循内心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是谁?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导演约阿希姆·提尔将这部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分成了十二个章节外加序幕和后记,以小说般的结构讲述了女主角朱莉在三十岁前后经历的故事。

朱莉是医学院的优等生,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憧憬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因为给病人做手术在她看来太具象了,而她对人的灵魂确更加感兴趣,于是她转攻心理学,并且在上课的第一天就爱上了自己的老师。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

然而,朱莉并没有将心理学当作终身的事业。在浏览网站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偏爱视觉化的事物,为了兴趣爱好,她更是花掉了全部学生贷款购入相机和镜头,朝着职业摄影师的方向努力迈进。此外,她不断地坠入一段又一段爱河……在她做出选择的时候,“直觉”似乎是她唯一的标准。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3)

很快,朱莉迎来了自己的三十岁,但是她没有了年少时的雄心壮志,她努力在书店打工,和漫画家男友同居,过着惬意的生活。

生活显然不止于此。朱莉和男友阿克谢的第一次冲突是在家庭聚会上,在男友父母位于乡下的别墅里,因为孩子的问题他们发生了争吵,朱莉并不觉得她已经准备好生育。在第二天晚餐的时候,几杯酒下肚,朱莉兴高采烈地分享里自己女权主义的观点,但是并没有得到男友的认可。

在这场家庭聚会后,两个人的思维观念出现了差异,彼此渐行渐远。随后,朝夕相处的男友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但是朱莉的情绪崩溃,她漫步街头,闯入了陌生的派对,遇到了一个新的男人。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4)

朱莉感受到了久违的心动,派对结束,他们各自道别,各自回家,谁都没有问谁的名字。但是时隔多日,他们在朱莉打工的书店再次相遇,最终朱莉离开了男友,告别了自己其实内心早已厌倦的生活。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5)

朱莉离开了相恋多年的男友,和派对上认识的陌生人生活在更为狭小的公寓里面。生活突然告诉她,原来换一个人爱并不能解决爱情的难题,即便解决了爱情的难题,也不能让她不再痛苦,不再迷茫,或许她真正要面对的敌人,是无法被填补的心灵空虚而已。

“她”形象的迭代:从激进到平和

在《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中,主角朱莉像是经历了漫长的成长教育,尊崇的是最高尚的自由,相比观众以往看到的女权主义形象,有着质的不同。

在以往的女性电影中,女性角色是多元化的,最开始表现为纯粹的理想主义,她们心中怀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待纯真爱情的执念。如同《苏州河》的女主角牡丹出场时还是一个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纯情少女,向往恒美好的爱情,男主角马达靠运送货物为生。牡丹的父亲常常在家中和不明不白的女人幽会,每当这时,他就会雇马达将牡丹接走。缺失父爱、内心孤独的牡丹在与马达几次的交往中情窦初开,而她没有想到的是,马达为了45万赎金,利用她的信任将她绑架。牡丹意识到痴心不过变成了一场阴暗的交易,作为理想主义者,原本期许纯粹爱情的她已然绝望,无法忍受马达对爱情的欺骗和玷污,最终怀揣着对永恒美好情感的希冀跳进了肮脏的苏州河中,变成了苏州河里的一条“美人鱼”。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6)

对于牡丹来说,永恒纯粹的爱情是她精神安全感的来源,是心灵的栖居所。当这份内心的美好憧憬被残酷现实击打得支离破碎时,她绝不会选择妥协和适应现实,而是带着期盼,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7)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8)

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女性电影中不乏敢于反抗的果决的代表,她们将被动地位转为主动。例如,电影《浮城谜事》的女主角陆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发现丈夫乔永照背叛婚姻另组家庭后,她没有被绝望冲昏头脑,从最初的怀疑到跟踪、愤怒、失声痛哭,再到试图挽留,最终觉醒,果断选择离婚来自我救赎。她是清醒的,挣脱不幸婚姻的囚笼后,依旧可以积极地投入自己未来的生活中。

身处压抑环境下敢于和命运抗衡的独立的觉醒者,具有鲜明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以积极的状态抵抗生活中的不公,她们既是自身理想与尊严的捍卫者,也是精神境界的坚守者。

随着女性电影的不断发展,女权电影还有一种是以性体验证明自我存在的原欲释放者。女性主义者致力于将女性的性解放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众多女性在新时期赢得的自由的性体验,成为女性意识发展的关键一环。娄烨曾在在影片中塑造了许多精神漂泊、孤独忧郁,甚至病态异化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灵魂无可依托、无处安放,通过频繁性爱和不断发泄本能欲望来自我慰藉,达到肉体和精神的满足,以此证明自己是真实存在的。

最为典型的是电影《颐和园》,由郝蕾饰演的余虹来自单亲家庭,长期以来生活在痛苦中,缺失关怀与爱,渴望肉体和灵魂的安定。经历了爱情的甜蜜、猜忌后逐渐走向失望、孤寂、冷漠的余虹,选择与不同男性发生关系的疯狂性爱来获得温暖、表达情绪、感受真实的存在,从而消弭孤独感,似乎已然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与世界和他人沟通交流的“媒介”。

尽管每次激烈的情爱过后,等待她的是灵魂更加深重的孤寂与落寞感,但她活得真实且纯粹。她的骨子里有着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在为疯狂的欲望付出代价的同时,没有失去在混乱时日里继续生活的勇气。这些鲜明的“她”形象,挣扎于理想和现实的鸿沟中,借助亲密的肢体接触和情爱关系感悟生命自由、证实自身存在。

再反观《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朱莉相比存粹的理想主义者、在压抑环境下的独立觉醒者,或是以性体验证明自己存在的原欲释放者来说,她表现的更为平和,她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始终坚定地忠于自己,笑着迎接生活的考验。

在电影的尾声,朱莉离开了派对上认识的男人,从初级的片场摄影师做起,坚定信念实现自己的理想。在窗户内,她偶然遇见前男友时,发现对方已经成家、有了孩子,而自己依旧孤身一人,住在比从前更小的公寓里。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时期之后,似乎得到心里的平静,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个同样珍贵,同样重要的东西。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9)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女性主义电影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10)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里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是女主一个人看向远方、看向层层山峰,她一个人奔向远方,身边来往的人或许是对她自己最好的证明,她做好自己,即便是最糟糕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