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侠的路在何方?对不起,若不求新求变,前方已没有路。

类似黄易武侠小说(传统武侠小说路在何方)(1)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古龙先生

(一)

古龙先生很多年前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求新求变,蜕变最痛苦的时候他写了一本《天涯·明月·刀》,从第一句开始便如同散文诗一般: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

书里的傅红雪是痛苦的,直到结局也只是和一个妓女在一起,这样的主人公注定会在武侠小说界掀起阵阵波澜,以金庸的气魄也只敢让小龙女失贞,可见古龙的离经叛道已经到了一个极端,因此这部小说连载时并不为读者和评论家所喜,也是意料中事。

先生一直痛苦的求索,后来他终于在《欢乐英雄》的代序《说说武侠小说》里明确提出:

  1. 武侠小说有时的确写得太荒唐无稽,太鲜血淋漓,却忘了只有“人性”才是每本小说中都不能缺少的;

  2. 我们虽然不敢奢望别人将我们的武侠小说看成文学,至少总希望别人能将它看成“小说”,也和别的小说有同样的地位,同样能振奋人心,同样能激起人心的共鸣。

这两句话,可以说真正为武侠创作指明了方向。至此,古龙才算是卓然而成一峰,于金庸之后执武侠小说之牛耳。

先生之言,可谓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传统武侠小说要想不至于没落,最终的着落点仍是在“人性”和“小说”这两点上。

聚焦人性的光辉或弱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爱情、献身、贪婪、流浪、欲望、家国、剑术、天下……每一样写到渊薮,写到极致,都会让人产生共鸣。

再次是小说性,即故事的精彩绝伦与价值观的积极向上(比如金庸先生“为国为民”的千古命题)。

类似黄易武侠小说(传统武侠小说路在何方)(2)

黄易先生

(二)

现代武侠小说至金庸延伸到家国情怀,至古龙延伸到生而自由,到黄易时又是一变。

人常谓金古梁温四人何等大才,却不知武功发展到极致,已可名之曰“道”,正是一个“道”字成就了黄易,使其后来居上——居于梁温之上,而在金古之下,至今说起新派武侠五大家,“金(庸)古(龙)黄(易)梁(羽生)温(瑞安)”而已。

黄易之作,自《破碎虚空》始已有宗师气象,到《寻秦记》只差龙门一跃,至《大唐双龙传》终于大成封神。

曾有谓黄易者,“黄(色)加易学”也,也有谓其“枕头加拳头”的,两者表达的核心意思一样,而前者更其传神。易学、拳头,在其作品中表现在追寻天道的无常、生命的真谛及武道的极致,其“惟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之句,可为武侠名句,堪与金庸“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古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梁羽生“亦狂亦侠真名士,能哭能歌迈流俗”之句鼎足而四,至于温瑞安之“人生真是寂寞如雪”着实差了一个档次。

《大唐双龙传》中石之轩在碧秀心坟前所吟之诗:

二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开,直至如今更不疑。

此诗本是唐末五代时期僧人灵云志勤禅师所作,在唐初的世界里由邪王吟出,令人觉得他确实已经顿悟成佛。

类似黄易武侠小说(传统武侠小说路在何方)(3)

孙晓自创的讲武堂,出版《英雄志》

(三)

九十年代初至千禧年左右,借用古龙先生的话说,这一个十年毫无疑问是属于黄易的时代。

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问世,1999年11月,知识出版社出版了简体版。2001年2月,《悟空传》第1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自此揭开了大陆网络文学风起云涌的序幕。而在宝岛台湾,比《第一次亲密接触》还早一年,罗森的《风姿物语》开始连载;又前一年(1996年),有个叫孙晓的人在网络上敲下了《英雄志》的第一行,后被誉为“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可惜我没赶上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请看以下这些名词:狮鹫文化、河图文化、元元论坛、鲜网、小说频道、信昌文化、泥人、端木、弄玉、幻剑书盟、龙的天空、cmfu……

经历过那个大时代的人当然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就在此时,我们可以说,武侠小说迎来了第三次巨变。

这次变化有以下两个特征:

1、篇幅加长到极限,滥觞于黄易而光大于网文。

《风姿物语》写了十年完结,5200多万字;

《英雄志》至今未完结,孙晓大概欲以一生磨此一剑,至今发行22册,约320万字;

《天魔神谭》(论坛好友推荐,我的入坑之作)已完结,约390万字;

《紫川》已完结,约220万字;

……

再列两个近年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傲世九重天》,约850万字;

《斗破苍穹》,约520万字……

我们再列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武侠《天龙八部》,约150万字……

2、一切商业元素的综合:

这些小说综合了异世大陆、历史架空、穿越、江湖庙堂、魔法斗气与武技、东方龙西方龙与幻兽、意(淫)、高武世界、扮猪吃老虎、宏大的战争场面、统一天下、纵横三界、以力证道、天道武道人道、经商、诗词乐府、修仙飞剑、亡灵白狐、妻妾成群……等一切读者喜欢的东西。

作者全盘商业化写作,一切以月票及收益为准。

这次巨变使得武侠小说的面目已经全非,只有从那些不尽的打斗、接连的奇遇能一窥昔日面貌,但依然可见到内里与传统相通的正能量:努力奋斗、我命由我不由天、犯中华者虽远必诛、催人泪下的爱情与真挚的兄弟情义、保护家人……等。

类似黄易武侠小说(传统武侠小说路在何方)(4)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

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的上榜作品,皆可算此类作品中的佼佼者,但是至今没出现一部真正使所有人俯首听命的王者之作,何其遗憾也!

(四)

这三次大变综合起来,我认为才是传统武侠的真正出路:

  1. 古龙先生提出的人性与小说性;

  2. 黄易先生所提出的破碎虚空,指出了武侠小说的出路;

  3. 网络的商业化写作,无所不包的体裁与纵横驰骋的幻想,最终在商业化与文学性之间寻找到平衡。

如此一来,当可产生金古黄梁温似的武侠名著。

与传统武侠内核相通,但已不是武侠的武侠小说,我们可以称之为“幻武小说”。

若还是传统的江湖庙堂路子,则武侠已死。

类似黄易武侠小说(传统武侠小说路在何方)(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