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有五大保镖:吕布,许褚,典韦,赵云,周泰。其中吕布与典韦不怎么合格,一个将老板反杀,一个居然与敌将饮酒,最后不但曹操差点殒命,自己也被张绣干掉了。剩下的三人则成了三国中最著名的保镖式大将。赵云两次救阿斗,许褚与曹操更是形影不离,都是完美的保镖。周泰就比较尴尬了,虽然每次也都完成了任务,但经常挂彩,甚至命在须臾。可以说在武艺方面,周泰根本不能与赵云,许褚二人相比。

曹洪的实力(曹洪与周泰都曾两番救主)(1)

曹魏还有一人,也曾像周泰一样两番救主,那就是曹魏八虎骑之一的曹洪。曹洪是曹氏宗族将领,是一个被曹操称为“世间福将”的人物。从原著得知曹洪武艺与赵云,许褚不在一个等级,那与周泰相比,谁的武艺更强?

曹洪的实力(曹洪与周泰都曾两番救主)(2)

曹洪两番救主:

第一次是在荥阳之战,董卓见不是联军的对手,采纳谋士李儒的建议一把火烧了东都洛阳,然后胁迫天子百官迁都长安。袁绍等人迟疑不前,错失战机,只有曹操亲率本部人马来夺献帝。

曹洪的实力(曹洪与周泰都曾两番救主)(3)

不想董卓早有准备,在荥阳留下吕布及李傕郭汜徐荣等人截杀追兵。曹操孤军深入被打得大败,坐骑被两个军士刺倒,自己也本生擒。危急时刻,曹洪一骑飞马赶到,砍死两人救出曹操。一面将自己的战马让与曹操,一面步战。当然也说出了那句让曹操感激一辈子的话:“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曹洪见后有追兵,前有大河,于是脱下战袍盔甲背负曹操过河。曹操因此躲过一难。

第二次是在潼关之战,曹军与西凉马超对峙,马超英勇非常,连败于禁,张郃,又一枪刺死李通,西凉军士长枪快马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众人逃窜之时,马超盯住曹操,曹操躲闪不及,眼见马超就要赶上,此时又是曹洪大呼:“莫伤吾主!”与马超大战“四五十回合”。虽然曹洪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实力明显不敌马超,刀法渐渐散乱,幸好夏侯渊等人赶到,这才逼退马超。

曹洪的实力(曹洪与周泰都曾两番救主)(4)

曹洪两次救主,第一次砍杀两个士卒又背着曹操过河,但遇到徐荣人马后,便不知所措了,幸亏夏侯惇赶到,数合击杀了徐荣。可见曹洪勇则勇,但敌军手人一多就不知所措了。而面对西凉马超,曹洪能坚持“四五十回合”就难能可贵了。毕竟张郃在马超面前也就“二十回合”。所以说曹洪属于那种单打独斗很厉害,但混战就很外行的。

周泰两番救主:

第一次是宣城之战,也就是孙策攻打江东之时。孙策与诸将领兵在外,孙权仅与周泰坐守宣城。突然山贼爆发,数千山贼冲入城中烧杀抢掠。此时还深更半夜,眼看贼兵就要是杀到县衙了,周泰连忙抱起幼年孙权上马,自己赤身裸体,提刀力杀数十人。并一把将贼将拖下战马,抢了坐骑,杀条血路而出。

原著中写道:数十贼众,用刀来砍。泰赤体步行,提刀杀贼,砍杀十余人。随后一贼跃马挺枪直取周泰,被泰扯住枪,拖下马来,夺了枪马,杀条血路。救出孙权。会贼远重。

此战周泰勇猛无比,以一人之力吓退贼兵,实在难得。但周泰战斗技巧拙劣,身中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须臾。幸亏神医华佗救治这才捡回一命。

曹洪的实力(曹洪与周泰都曾两番救主)(5)

第二次是濡须之战,曹操兵分五路杀奔濡须口。孙权急忙带周泰前去对敌,不想战事混乱,孙权被曹军重重包围。曹操更是命许褚持刀将东吴人马冲做两段,孙权身陷敌阵,周泰更是接连杀入三次,左右遮护,身被数枪,箭透重铠,方才救主孙权。听说徐盛还在敌军之中,周泰二话不说翻身再次杀入,救出了徐盛。

此战周泰再次表现出毫无畏惧的猛将形象,连救孙权,徐盛二人,堪称虎将。但从其再次身负重伤来看,武艺还是略显不足。毕竟赵云汉水救黄忠,典韦濮阳救曹操都是毫发无伤,就算面对千军万马,照样临危不乱,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曹洪的实力(曹洪与周泰都曾两番救主)(6)

曹洪,周泰二将一个面对贼兵无计可施,一个身负重伤,可以看出二人战斗技巧笨拙。但在单打独斗方面,曹洪表现要明显好于周泰。如曹洪在面对马超时能硬刚“四五十回合”,而周泰与韩当二人对战与马超同水平的许褚,居然“三十回合”后,许褚依旧能潇洒而去。所以说曹洪武艺还是略强于周泰的。

原著中写道:操大惊,急回马时,东吴大将韩当、周泰,两骑马直冲将上来。操背后许褚纵马舞刀,敌住二将,曹操得脱归寨。许褚与二将战三十合方回。

至于夷陵之战时,甘宁“二十回合”击败曹洪,也是在曹洪诈败用计,让甘宁先夺城池,在与曹纯牛金等人围杀。此战与曹洪的武艺无根本关系。

曹洪的实力(曹洪与周泰都曾两番救主)(7)

汉中之战,许褚还曾力敌杨任,杨昂二将。其中杨任更是与夏侯渊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曹洪相比张郃力敌张飞“三五十回合”,全身而退,表现还是略差一些。由此可以推断,周泰与夏侯渊类似,武艺都应弱于张郃,徐晃等人,只得属于弱一流行列。

综上来看,曹洪与周泰都曾两番救主,均备受主公器重。从两军混战来看,二人都是外行,而单打独斗方面,曹洪还是强于周泰,只不过没有根本差距,两人都属于三国的弱一流行列!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