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一年级家长的四条建议

又是一年九月天,一年级的准爸爸妈妈们,带着几多期盼,几多忐忑把孩子送进小学。好多家长朋友肯定思考过一个问题:孩子上小学了,作为家长我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不管去哪里有孩子在身边陪伴(了解督促影响)(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可很多家长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我就谈谈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共同帮助孩子做好小幼衔接,迈好小学生活的第一步。

一、了解——了解孩子,关注小学生活第一个月。

在幼儿园,主要是锻炼孩子手脑及各感觉器官的协调统一,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知识是次要的;上小学以后,孩子的学习任务一下子加重了许多,学习知识、培养习惯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要了解孩子。尤其关注孩子入学后第一个月的情绪(喜、怒、哀、乐)。

进入小学的第一个月是学生最不适应、最不稳定的一个月,是一些习惯、行为培养的最佳期,也是最容易形成差异的阶段。这时的孩子需要关心、需要鼓励(激励)、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更需要规范,而这些需求和渴望,孩子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等待家长去解读。作为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兴趣、身体的变化,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听他们讲学习、活动、老师、伙伴、校园,从而知道对什么最感兴趣,和谁最好,最喜欢那位老师,)通过倾听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进行引导。这时的引导对他们的一生有极大的影响。

如果这时我们家长不了解孩子,以工作忙为理由把孩子委托给自己的父母,这样做你就失去了了解孩子的机会。如果低年级这个起始年级跟不上,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个人阅历,都会落后于同龄人,再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的综合素质会越来越差,慢慢出现厌学情绪。因此,作为家长必须关注孩子刚入学这个阶段。

二、督促——督促孩子,让他们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上小学后“时间”这个概念会更多地出现在孩子身旁周边。较之幼儿园相对松散的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我们一定给早餐和路上留出足够的时间,督促孩子按时上学。

我校一年级作息时间:

上午8:10预备,8:20上课,11:40放学。

下午2:50到校,3:00上课,5:50放学。

10月1日之后改为下午2:00上课,4:50放学。学校提倡孩子在家午休。

孩子每天一定要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规律,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小学生活。

2.先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现在小学一二年级不会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书面作业在学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但学校也会布置一些实践性、体验性、活动性、操作性强的作业,或读书、背诵类作业,需要学生在家完成。

作为家长,我们要在孩子刚上小学就树立这样的观念:现在我是小学生了,每天放学回家要先完成学习任务,再做其他的事。

孩子低年级一味地玩耍,置学习于不顾,到了中高年级,他拖拉作业的坏习惯将会使你很头疼。这其实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时候最应该做什么?先写作业再去玩耍的孩子多半是长大后自律的孩子。

3.培养孩子其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不乱扔垃圾”好习惯。

作为一名学生,一言、一行,与学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学校会有常规要求,在校外就需要家长配合。

养成不买零食的习惯。

零食,尤其是不健康的零食直接影响孩子的发育。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每天摄入的食物构成的,吃不健康的食品,会慢慢累积各种疾病。基于此我校规定除奶、必要的水果和白开水外不允许孩子带零食、饮料、零花钱进校园。

养成每天整理书包的习惯。

教会孩子整理书包,坚持让孩子自己整理,只能指导,不要替代。整理书包是学生的事,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整理书包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有不少孩子,一进学校就发现自己忘带了作业、书、笔等用品,于是打电话要家长送,这是把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推卸给了家长。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要求高、任务重、时间长、见效慢,只要做个有心人,要有耐心、有方法,最后一定会如意的。关注身边的小事,抓住时机,适时指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三、影响——用我们的言行影响孩子。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很多习惯和处事方法直接受家长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当好孩子的镜子。

在为人上要宽容、和善;处事上不狂躁、易怒;与孩子相处时不玩手机,电脑。总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都要尽力而为。

当然我们的影响渗透到孩子生活的点滴,如: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不闯红灯、不说脏话、不乱丢垃圾、信守诺言……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人格形成,谈吐举止有重要的影响。

四、陪伴——高质量的陪伴胜过徒劳地说教。

家长高质量的陪伴,是指家长真正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而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陪伴。有的家长认为陪伴孩子是负担,一边陪孩子,一边玩手机、打电话……孩子能够感觉到家长的无奈,不情愿。这样的陪伴还不如没有。

陪伴方式一:陪伴孩子读书。

部编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是“根”的工程,所以我讲得详细一些。

有不少家长思想上还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小学阶段的成绩不关键,孩子到中学或是到中高年级时只要努力学就行。其实不是这样,孩子在一二年级特别关键,因为一二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语文新课标规定,二年级末,学生要认识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等等。所以学好语文读书、写字是重点。写规范的汉字是训练的重要内容。读书,尤其是读课外书是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的,到中年级要求课外阅读量为40万字,高年级为100万字;如果阅读跟不上,阅读能力没有形成将直接影响孩子的高考,也会让孩子无所事事而爱上玩手机和电脑。

因此一年级的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以后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许就是一本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建议一年级家长多陪孩子读书。低年级建议多读一些绘本和童话故事。男孩子还可以多读一些知识类、科幻类书籍。

陪伴方式二:陪孩子做游戏。

家长陪伴孩子做有益身心的游戏。

答记者问的游戏,我采访,你回答。可以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孩子问题意识;了解孩子思想动态。

连词成故事游戏,信口说词,连词成故事。家长和孩子可以随意说两个词,连词成故事。比如:飞机✈ 棉花,可以编故事:小明用棉花做飞机✈;小红在飞机上看外面的云☁像一团团棉花;棉花因为没有水都快干死了,叔叔开着飞机来人工降雨……孩子可以自由说。慢慢可以说三个词,四个词,故事越来越有意思。

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孩子思维。

还可以做其他一些有趣的益智游戏或动手、动脑的游戏。

陪伴方式三:和孩子一起来运动。

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孩子,身体的健康需要锻炼。培养孩子成为终身运动者,让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家长最大的心愿。

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做有益身心的运动吧:快走、慢跑、排球、做操、跳绳……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培养规则意识。

各位家长朋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都要努力!

孩子们就像一块块璞玉需要打磨!希望孩子在小学六年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回忆中有家长温馨的陪伴;有老师真情的付出;有他们自己如花般绽放的笑脸!

不管去哪里有孩子在身边陪伴(了解督促影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