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非常敏感、脆弱,掏的时候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朵感染,甚至还可能引发永久性的伤害!虽然大家都知道,但不少人还是放弃不了掏耳朵的销魂感。统计表明,英国每年有7000多人,因为使用棉花棒清理耳朵而受伤。这数字小编都被震惊了!(捂耳)看完下面这些,你可能就再也不敢用棉花棒掏耳朵了。医生一直提醒大家,不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但很多人都不理会。除了棉花棒,最好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挖耳朵。这会把耳垢推入耳朵深处,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

耳朵怕痒怎么掏耳朵(耳朵痒动动嘴就能止住)(1)

其实,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很多人一生都不需要特别清理。但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有些人的耳垢就非常多,如果你觉得耳垢太多,最好也不要用棉花棒清理,去医院找医生帮忙比较好。耳垢一般只会出现在外耳道。但因为人们总是用棉花棒清理,将耳垢推向耳朵深处,造成阻塞。用棉花棒清理耳朵周围即可,不要插入耳道中。

耳朵怕痒怎么掏耳朵(耳朵痒动动嘴就能止住)(2)

有些亲们有不良好的习惯经常用手指淘耳朵,这样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如果指甲太长掏到耳朵里面去,掏破了耳道膜,万一伤口感染了,就不是小事了,一定要及时涂上消炎水,以防止感染恶化影响到听力。严重的有可能戳破耳鼓膜,造成听力损伤。

耳朵怕痒怎么掏耳朵(耳朵痒动动嘴就能止住)(3)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有少数小孩耵聍腺分泌旺盛,其外耳道相对狭长,肌肉较松弛,咀嚼东西时颌关节的力量不够,平时耵聍不易被排除;若再常用带有细菌的手指去掏挖耳道,损伤外耳道皮肤造成炎症时,耵聍就会增多,与外界尘土相互聚集,结为较大的团块,甚至变硬,形成棕褐色的耵聍栓塞,紧紧堵塞在耳道内。耵聍栓塞会压迫耳鼓膜,引起耳痛、耳鸣,甚至眩晕。在洗澡、洗头时一旦将水灌入耳道内,耵聍栓塞就会被泡软变大,加重堵塞,引起外耳道、耳鼓膜炎症。有的家长为清除小孩耳内较多的耵聍,常用发夹、牙签、火柴棒、掏耳勺等掏挖孩子耳朵内的耵聍,这反而非常危险。

  1. 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发炎或疖。

2.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反而使耵聍分泌增多。

3.如果掏挖耳朵过深,孩子不配合,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可引发咳嗽反射,伤及鼓膜,发生慢性炎症或造成鼓膜穿孔。

耳朵怕痒怎么掏耳朵(耳朵痒动动嘴就能止住)(4)

发现小孩耵聍多,家长必须慎重。可用棉签轻拭耳道内的耵聍,若难以取出,应在医生指导下,先向耳内滴几滴滴耳油取出,或由医院五官科医生取出。如经常有较多的耵聍,可酌情定期到医院取出,平时注意保持外耳道的干燥,避免发生耵聍栓塞。

专家解析: 耳朵缘何越掏越痒?

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树春介绍说,经常掏耳朵对耳道内的皮肤是一种刺激,容易引起毛囊感染,或形成耳疖子、耳道炎等外耳疾病。尤其在夏天,由于出汗多、耳内潮湿,感染的机会就更大。所以,一般没有必要经常去掏耳朵,如果你已经形成了习惯,不掏就痒得难受,最好控制一下,或少用些硼酸酒精,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再有掏耳朵的意识了,耳朵里面也就不会觉得痒得难受了。

但是对于那些腺体分泌旺盛、有“油耳”情况的人,“耳屎”生成速度较快,难以自行排出,由此引起耳痒及堵塞感,这时就需要时常人为地清洁耳道,有时还需要请专业医生使用专用器具来完成。

自己处理时,正确的做法是:

将棉签浸透温水后稍稍挤干,放入外耳道内朝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将“耳屎”泡湿、浸软后随之带出,也可以用此方法先将“耳屎”泡软使之松动,再用专用的掏耳勺轻轻取出。质硬的“耳屎”则需找医生取出。耳朵痒不用动手 动动嘴就能止痒不正确的挖耳朵行为容易引起感染,给耳道健康埋下隐患,甚至影响听力。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吴媛媛医生称,有些时候的耳朵痒,不用动手,动嘴就能止痒。

很多时候耳朵痒是因为耳道中积累了耵聍造成的。耵聍俗称耳屎或耳垢,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性物质,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耵聍可以借助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小贴士专家提示耳痒、耳闷也可能由耳科其他疾病所致,如“动嘴”后仍不能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明确病因。若为耵聍堵塞,也应该到耳鼻喉科,由专科医生取出,而不应该盲目挖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