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高原这片泛称吐蕃的土地,因为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而得名。但自九世纪末吐蕃王朝瓦解后,这里已经有三百多年没有出现统一政权了。

在金国灭亡的第二年,一名叫八思巴的男婴降生在这片土地上。

八思巴,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圣者”。

凉州会谈的历史意义(不可忘却的历史)(1)

据记载,八思巴三岁就能口诵莲花修法,等到了七岁的时候,“诵经数十万言,能约同其大意”。

那时的青藏高原,一些大大小小的教派以割据的形式成为不同地区政教合一的管理者,其中八思巴的家族开创的萨迦派是最有实力的一支。

在八思巴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从此,担任教主的叔叔萨迦班智达将八思巴带在身边。

凉州会谈的历史意义(不可忘却的历史)(2)

1244年,62岁的萨迦班智达接到了一封信,这封信将履行他的历史使命。

发放诏书的人,是蒙古国大汗窝阔台的三皇子阔端。

凉州会谈的历史意义(不可忘却的历史)(3)

阔端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亚洲大陆北方草原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势力逐渐崛起。此后数十年间,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不断扩展蒙古汗国的统治势力,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1235年7月,蒙古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在漠北答兰答八思地方召开忽里勒台(最高贵族国务会议),决定出兵进攻南宋。蒙古军分兵三路,向南宋发起了全面攻势,由四皇子阔出率中路军,攻取湖北襄阳和钟祥;宗王口温不花率东路军,攻取淮河流域;三皇子阔端率西路军由陕西入四川,进攻陇、蜀,规复陇右。

窝阔台在位期间派阔端驻守凉州,不忘经营西藏。

这时,西藏境内各教派和领主各自割据一方,根本无法与强大的蒙古军队抗衡。但青藏高原地势高拔、幅员辽阔、雪山连绵、人烟稀少,阔端也已经意识到,以骑兵为主的蒙古军队,直接进军地势崎岖的青藏高原,困难重重,招降和治理吐蕃必须依靠当地的僧俗领袖,于是便将大军撤回。

1239年 ,阔端大将多尔达率军万人进入乌思藏(今西藏 )侦察虚实。多尔达报告 阔端:“现今藏土唯噶当巴丛林最多,达隆巴法王最有德行,直贡巴京俄大师具大法力 ,萨迦班智达学富五明。”阔端经过权衡,决定邀请萨班前来凉州会谈。

于是 ,1244年,阔端向萨迦班智达发出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邀请书。

凉州会谈的历史意义(不可忘却的历史)(4)

1244年,年逾六旬的萨迦班智达带领两个年幼的侄子八思巴、恰那多吉出发了。而来自雪域高原各地的僧人和民众自愿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跟随保护他奔赴凉州。

凉州会谈的历史意义(不可忘却的历史)(5)

一路上,萨迦班智达与西藏各界人士广泛交流意见,逐步统一了人心。当他们取道拉萨时,八思巴在班智达及觉木伦堪布喜饶僧格主持下,接受了沙弥戒,正式出家。历经两年的艰苦跋涉,萨迦班智达一行终于抵达凉州。凉州白塔寺是阔端专门为萨迦班智达修建的,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恰那多吉到达凉州后,就居住在这里。白塔寺,成为了凉州会盟的见证。

凉州会谈的历史意义(不可忘却的历史)(6)

阔端与萨班见面后,据藏文史料称:“阔端甚喜,谈论了许多教法和地方风俗民情”,佛法也“得到王的敬信”。公元1247年正月,萨迦班智达和阔端双方经过会谈,达成了吐蕃归附蒙古政权的协议,议定降附纳贡、户口登记、征收税赋、维持原地方首领职权等内容。会谈结束后,萨迦班智达向藏区各派首领及亲友弟子发出许多信件,介绍此次会谈内容。其内容以萨班致西藏各地方政教首领一封信 (即《萨班致蕃书》)的方式保留下来。

凉州会谈的历史意义(不可忘却的历史)(7)

十三岁的八思巴全程参加了这次会谈,他的聪颖博学给阔端留下了深刻印象。凉州会盟之后,萨迦班智达被阔端尊为上师,留在凉州白塔寺传授佛法。八思巴被萨迦班智达指定为他的继承人,天性聪慧的八思巴开始学习蒙语和汉语,为他后来创制蒙古新字埋下了伏笔。

弟弟恰那多吉则奉命娶阔端之女,穿蒙古服装,习蒙古语言。公元1251年,长年患病的阔端于凉州去世。同年,萨迦班智达也在白塔寺圆寂。萨迦班智达去世后,八思巴接受了他的衣钵,成为萨迦派的新领袖,即萨迦五祖中的第五祖。

凉州会盟使蒙藏双方避免了一场战争所造成的惨重伤亡和破坏,两族人民从此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成为相互关系的主流。西藏僧俗各界保持与蒙古统治者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方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凉州会谈的历史意义(不可忘却的历史)(8)

这一正确而有效政策后来为元世祖忽必烈沿用,忽必烈为进一步加强与西藏的友好往来,封八思巴为“帝师”,赐玉印“命统天下释教”,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八思巴还成为隶属于元朝中央政府的西藏地方行政长官,并受命创制了以藏文为体式的官方“蒙古新字”,学术界称作“八思巴字”。蒙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凉州会谈的历史意义(不可忘却的历史)(9)

《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的发表,是向历史宣告,向世界宣告:西藏从此正式划入蒙元版图,西藏属于中国。中国的西南边疆,从此正式固定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