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段对话非常过瘾。本来是铁齿铜牙的纪晓岚,却被大反派和珅的“神回答”怼得哑口无言。

纪晓岚质问和珅:“燕城这帮贪官把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那你不觉得惭愧吗?”和珅却得意地回管道:“我倍觉欣慰!因这一斤口粮可以换三斤麸糠,原本能救活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可以救活三个人了。”

纪晓岚一听,愤怒地说:“可麸糠是给你牲口吃的,不是给人吃的!”和珅更是语出惊人:“哎呀,灾民还算人吗!”纪晓岚顿时听得无比震惊。和珅解释道:“行将饿死的人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畜牲。只要能活着,还什么麸糠啊?那是好东西!”

和珅终于在纪晓岚面前翻身了(就掌握了铁齿铜牙的秘诀)(1)

接着他又跟纪晓岚比实际的工作经验,令老纪大开眼界,他说:“你见过这个吃观音土活活胀死的人吗?我再问你,你见过这千里平原所有书皮都被啃光的情形吗?易子而食,你当然听说过,那是史书上的四个字而已,我是亲眼见过的呀。这换孩子吃,就是锅里的一堆肉。”

“你以为我毫无人性是不是,你以为我只知道贪钱敛财是不是,我亲自到灾区去过,到那一看我心都凉了。不管朝廷发下来多少救灾的粮食,永远也不够。如果我不设法变通一下,那你在灾区看到的就不是灾民,而是白骨咯。”

纪晓岚当然不甘示弱,他对和珅说:“朝廷发了赈灾粮款,但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在侵吞这救灾的粮款。”

和珅终于在纪晓岚面前翻身了(就掌握了铁齿铜牙的秘诀)(2)

和珅就给他讲为官之道:“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谁去发给他们赈灾粮款,是你发,还是我发?还不是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喂饱了他们,他们才肯给我去卖命。这是几十年官宦生涯换来的大道理,这是千千万万血淋淋的事实换来的金道理呀!纪先生,他你怎么就不懂呢你?”

最后和珅还造出经典语录:“官字怎么写,上下两个口,喂饱上面一个口,才能再去喂下面一个口。”

纪晓岚听着这个大贪官的高谈阔论,气得浑身发抖,但一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只得低头喝酒。

和珅终于在纪晓岚面前翻身了(就掌握了铁齿铜牙的秘诀)(3)

不管以前他们的交锋情况如何,至少这一次和珅口若悬河,在气场上占据了上峰。他之所以能够做到伶牙俐齿,是因为他首先用了一个简单的招数,那就是扬长避短。和珅知道纪晓岚学问深,知识广而且才思敏捷,但他基层实干经验欠缺,灾区方面的见识不多。相反,和珅曾经多次到灾区一线工作,那里的复杂形式,困难和问题他都是亲身经历过的,由此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自然就成了他的优势。因此和珅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当然他更厉害的是第二招:假逻辑。

和珅给老纪“上课”,教他做官之道。看似他的逻辑严密,讲得头头是道,但里面却存在一个假逻辑贯穿始终。那就是:清朝的官员比百姓更重要更宝贵,从上到下的贪污已成风气,如果官员不贪就不会替百姓做事。简单地说就是:官比民贵,为官必贪。这个假逻辑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涉及到了地位等级,这是纪晓岚很难反驳的。

和珅终于在纪晓岚面前翻身了(就掌握了铁齿铜牙的秘诀)(4)

因为最大的官就是皇帝,如果纪晓岚要反对官比民贵这个道理,那首先就要先反对皇帝了,甚至要先把皇帝给推翻了。先别说有没有这个能力,关键是老纪本身就是个忠君爰国之士,连一点造反的想法都没有,怎么可能去反对皇帝或推翻这个最大的官呢?但矛盾的是,如果不反对官比民贵,似乎贪污就顺理成章了。所以弄得老纪反对也不是,不反对也不是,进退两难。

其实这个假逻辑存在架构上的漏洞,因为前后并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要先把这个官比民贵的敏感话题丢在一边就行了。换句话说,退一万步讲官比民贵是对的,那是不是就等于当官的应该贪污?当官的既要拿工资又要贪污才肯给百姓办点事,这是哪门子道理?也就是说,和珅找贪污的理由是没用的,无论什么样的理由,贪污就是贪污,贪污就是犯罪,就该被严惩。

当然,象我们这种反应迟钝的人如果面对和珅的洗脑术,可能直接就被忽悠得赞同他了。

和珅终于在纪晓岚面前翻身了(就掌握了铁齿铜牙的秘诀)(5)

其实假逻辑既可以害人也可以助人。

魏征很有才能,以敢直言劝谏闻名,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为詹事主簿。虽然他提的许多建议经常被善于纳谏的唐太宗采纳,但有时太过直接而不给唐太宗面子,使得唐太宗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回宫时,龙颜大怒,他跟皇后说:“我一定杀了魏征这个老顽固。”原因无他,就是被这老家伙的话顶得入心入肺。皇后听了后,就离开了。当她回来的时候,已经换上隆重的礼服,然后很恭敬地说:“恭贺殿下!”

和珅终于在纪晓岚面前翻身了(就掌握了铁齿铜牙的秘诀)(6)

唐太宗感到莫名其妙,很好奇地问:“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皇后就对皇帝说:“臣妾听说只有明主才会有直臣,魏征是宫中最典范的直臣,而皇上就是明君!如果没有明君,哪来直臣?所以臣妾才盛装来祝贺殿下!”唐太宗听后顿时转怒为喜,当然也放过了魏征。

在这段对话中皇后先给唐太宗戴高帽,然后巧妙地运用了假逻辑,假设了“明君才有直臣”,也就是说直臣和明君是固定搭配的。你唐太宗如果杀了魏征,你就不是明君了。

但问题是,难道混君就没有直臣吗?或者是明君就一定有直臣吗?

当然她运用假逻辑的出发点是好的,令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机敏与正直。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去识别和应对假逻辑呢?

和珅终于在纪晓岚面前翻身了(就掌握了铁齿铜牙的秘诀)(7)

人际交往中,难免因为某些事情各持己见,而与人产生分歧,争辩,甚至吵架。而令人头疼的是,有时对方讲的内容是是而非,好象有道理,好象又有问题。想反驳却无言以对,不说话又感觉丢了面子,一时陷入两难境地。

有一次,有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令他郁闷的事。之前他和几个朋友聚餐。他本就不善喝酒,但有个美女却热情地向他敬酒。他很有礼貌地推辞了两次。当第三次美女又找他举杯时,他还是拒绝。这次这个喝得有点上头的美女就不高兴了,她有点强势地对他说:“你还是不是男人?是男人的话就把酒喝了!”他一听到这话顿时愣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看着美女凶巴巴的样子,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同时体现对别人的尊重,他迟疑了一下还是将酒一饮而尽。当然,他喝完后就生气地直接离开了。

这个事儿让他心里不爽了好几天,他说他当时也是为了不破坏整个气氛,顾全大局才委屈求全,但他又不喜欢被强迫的感觉,所以之后心里有点难受。更重要的是,他想知道如果以后遇到这种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

和珅终于在纪晓岚面前翻身了(就掌握了铁齿铜牙的秘诀)(8)

我告诉他:当时那个美女说的那句话是在用名誉劫持你,是可以降低你人格和价值的。面对她的威胁你可以选择不妥协。但他认为,这样的话就很可能跟别人吵架了,他担心得罪人,又怕在女人面前显得自己小气。我就告诉他一招:反问假逻辑。

先在心中问自己:刚才对方假设了什么?如果没找到答案可多问几次。于是他就在心中开始默念:对方假设了什么?很快他就找到答案了。他说:对方假设了,男子汉就要跟她喝酒,不跟她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男人,这会让她瞧不起。然后他就明白了其中的逻辑在于:这是她的规定,不是大家的,也不是社会的规矩。可问题是,她是谁呀?她说了算吗?凭什么定规矩?

接着他就自然找到应对方法了,他说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泼妇,他会面带微笑地回应对方:你觉得我是不是男人,是你的事情,我无权干涉。但我是不是男人,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没有义务向你证明。

和珅终于在纪晓岚面前翻身了(就掌握了铁齿铜牙的秘诀)(9)

通常,对方听到这两句话后都会一脸懵逼不知所措。她会反复思考其中的含意,哪有时间生气呀。同时她会隐隐约约地觉得,说这种话的人情商高,有智慧。

最后我又问了他一个问题:有位大师说“当你能够放下心中的执着,快乐就会自然出现。”

那么这句话有没有假逻辑?他立刻仰望天空,陷入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