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嫁给当时的“山西首富”孔祥熙,婚后,宋霭龄随丈夫回山西打理家族生意。为了不影响孙中山的工作,宋霭龄把刚从美国回来的妹妹宋庆龄介绍给他当秘书。

那一年,孙中山47岁,宋庆龄则刚满20岁。不久后,这对有着27岁年龄差的革命男女竟然发展出了爱情。孙中山和宋美龄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信奉一夫一妻制度。1915年,为了迎娶宋庆龄,孙中山向原配卢慕贞提出了离婚。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1)

孙中山与宋庆龄

那天,孙中山的侍卫官郑卓奉命送分手信及离婚协议给卢慕贞。卢慕贞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她没有哭闹,也没有愤怒。沉吟半晌,平复心情后,卢慕贞才轻声问郑卓,宋庆龄是怎样一个人。听完郑卓的描述后,她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随后,卢慕贞用家乡话说道:“我确实帮不了手(忙)。我学识唔(不)够,更唔识英文。我又缠脚,行走也不方便,我点(怎)样可以帮先生呢。”

这话是说给郑卓听的,更是说给卢慕贞自己听的。接着,她拿起笔,在离婚协议上写下一个“可”字,虽然手一直抖,但那个“可”字工整无比。

尽管孙中山与卢慕贞已经签订了离婚协议。众多革命党人还是反对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毕竟两人的年纪相差太大了。

孙中山深知,他与宋庆龄的婚事能否成行,关键在于卢慕贞的态度。1915年9月1日,卢慕贞应孙中山之邀,前往日本。

卢慕贞以为孙中山想要复合,充满期待地来到日本,到了后才发现孙中山请自己来,是为帮他和宋庆龄说项。卢慕贞的心彻底凉了。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2)

卢慕贞

在和孙中山密谈了许久后,卢慕贞当着众人面说道:“先生为革命到处奔走,我也跟着到处流浪若干年,如今我年事已高,不愿再过流浪生活,希望在家乡安度晚年。如果有人能照顾他的生活,并且帮助他的事业,我愿意成全他们,和先生离婚。”

众革命党人见卢慕贞是这样的态度,便也只能接受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卢慕贞一手促成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

卢慕贞17岁嫁给孙中山,两人的婚姻维持了32年,期间卢慕贞生下1子2女,离婚时,卢慕贞已经49岁。

对旧式女子来说,丈夫就是天,在年近半百离婚,对卢慕贞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打击。多年后,人们习惯将卢慕贞的退出,上升到家国情怀,认为她是为了成全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才主动退出。

可当我真正走进孙中山和卢慕贞的婚姻,才发现卢慕贞之所以从这段婚姻中退出,不仅仅是因为家国情怀,更是因为在日本那次密谈时,孙中山答应了她三个请求。这三个要求究竟是什么呢?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1、卢慕贞嫁孙中山,6年后孙中山爱上陈粹芬:无爱的婚姻,注定飘摇

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11岁那年,在哥哥孙眉的支持下,孙中山进入私塾读书。在这期间,他了解到太平军反清的故事,在心里埋下了追求自由、民主的种子。

后来,孙中山又先后在广州、檀香山接受西方教育。耳濡目染中,孙中山心底那颗追求自由、民族的种子慢慢发芽。

1883年,从檀香山回国后,孙中山在村里实施了一系列新革乡政措施,甚至还为破除明信摧毁了北帝庙神像。这些行为如今看来是有益社会进步的,可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却是无法被理解的。孙中山遭到了村民的大力谴责,被迫离开老家,避居香港。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3)

孙中山

长兄如父,孙眉很担心孙中山走上“歪路”。得知孙中山在香港加入了基督教,孙眉更加担心了。

思来想去,孙眉觉得男人成家才能立业,如果弟弟结婚了,或许就能走正路了。于是,在孙眉的提议下,父母给孙中山物色了一个结婚对象——卢慕贞。

卢慕贞的父亲因病早逝,家境慢慢衰败。作为家中长女,卢慕贞自然知道嫁一个好婆家才是自己的出路。彼时,家境富裕,学业有成的孙中山无疑是上佳选择。

孙中山一心都在事业上,根本无心情爱,更何况卢慕贞是个大字不识、还裹过小脚的女人。只是孙中山极其敬重父母及兄长,便同意了结婚。

1884年,孙中山与卢慕贞成婚。洞房花烛夜,揭开新娘盖头的那一刻,四目相对。面对外貌俊秀、气宇超凡的新郎,卢慕贞知道,他以后就是她的天。

可孙中山并没有仔细端详卢慕贞,因为于他而言,就算长相再好,也只是家人羁绊自己的一种手段。

这样的开头,注定了婚姻的悲剧。

一个不被爱的妻子,如何能拴住孙中山那颗向往自由的心。结婚没多久,孙中山就回到香港继续读书,而卢慕贞只能独守空房。卢慕贞总是安慰自己,等到丈夫学业有成就好了。

谁知,孙中山毕业后又去了檀香山。卢慕贞有些失落,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尽好自己的本分,孝敬公婆,操持家务。她知道丈夫对自己没有情分,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勤劳和孝顺。

孙中山看到妻子勤劳持家的样子,他觉得很放心。尤其是1888年,父亲病重,卢慕贞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榻前,亲奉汤药。孙中山对卢慕贞更加敬重了,但也仅仅只是敬重而已。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4)

卢慕贞与孙中山及家人

1892年,孙中山完成学业,成为了一名济世悬壶的医生,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这期间,卢慕贞先是搬进了丈夫设计的新居,后又带着儿子孙科追随丈夫在澳门、香港同住,接着长女孙娫出生。这3年,可以说,是卢慕贞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卢慕贞以为他们一家将这样和和美美地过一辈子。可惜,事与愿违。孙中山并非池中之物。他在行医的掩护下,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

1894年1月,孙中山带着卢慕贞及一双儿女,突然返回了家乡。他闭门10余天,写了一封信,接着就要独自北上。卢慕贞匆忙为丈夫打点行囊,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她隐隐感到丈夫这次远行,将走得更远。想到此处,她潸然泪下。

确实如卢慕贞所料,这次孙中山北上是要劝李鸿章改良政治、谋求富民强国的新举措。他又踏出了革命中重要的一大步。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对卢慕贞来说是陌生的,甚至是恐惧的,她害怕“革命”会让自己和丈夫越来越远

事实上,在这期间,孙中山已经和革命伙伴陈粹芬走到了一起。陈粹芬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没读过书,但她却有一颗爱国心,且非常容易接受新事物,勇敢、果断、枪法也很好。

1892年,陈粹芬就开始常伴孙中山左右,两人一起为革命奔走,为推翻清政府出谋划策,且多次经历生死。

1900年革命最艰难的时期,孙中山蛰居日本,清政府多次派密探加害革命党人。这期间,陈粹芬和孙中山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掩护孙中山。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5)

陈粹芬

有一段时间,陈粹芬每天晚上都悄悄睡躺在房间的地板上,只为第一时间听到动静,确保孙中山的安全。孙中山半夜醒来,看到陈粹芬睡在地板上,便心疼地喊她上床来睡,陈粹芬却说:“没事,地上凉快点。”

陈粹芬的陪伴和支持,成了孙中山亡命异乡最大的慰藉,两人发展出深厚的感情。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陈粹芬为维护孙中山的形象,悄然离开。陈粹芬完美诠释了“有一种爱叫做成全”。

1925年3月孙中山临终前,因患肝癌浑身燥热。这时候,他想起早年间陈粹芬躺在地板上的情形,便让人将他放在地板上。陪伴在侧的宋庆龄立马上前阻止,孙中山虚弱地说:“我不怕冷,有冰更好。”

若干年后,当陈粹芬得知孙中山临终前还记得自己曾为他睡过地板,感动得泪流满面,哽咽地说道:“他记得就好。”

从现代的角度去看,陈粹芬和孙中山的感情并不值得称颂。但两人的感情,却反衬出卢慕贞和孙中山婚姻中最大的问题——无爱。

孙中山娶卢慕贞是为了应付家人,卢慕贞嫁孙中山只是为了寻找一个生活依靠。这样根基不稳的婚姻,面对一点冲击,就会土崩瓦解。

2、卢慕贞大方让孙中山纳陈粹芬,却把丈夫推得更远:好的婚姻,要三观相符

得知丈夫和陈粹芬走到一起后,卢慕贞并没有像现代的女人那样,和丈夫争吵,和陈粹芬争夺。她觉得或许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便更加勤勉地操持家计,对公婆也更孝顺了。

闲暇时,卢慕贞会给孙中山亲手缝制衣服和鞋袜,决不让人帮手。因为她要把自己的思念随着一针一线都缝进其中,让它们陪伴丈夫走南闯北。可即便如此,孙中山回家的次数还是越来越少。

好不容易盼到孙中山回家,卢慕贞总想趁机和丈夫聊上几句。可“话不投机半句多”,孙中山同她说革命大业,卢慕贞却只会说:“你注意身体,多回来看看”。对卢慕贞熟知的家长里短,孙中山更是没兴趣。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6)

孙中山和女儿

后来,卢慕贞干脆大度地劝孙中山纳陈粹芬为妾。一方面,卢慕贞出生于封建家庭,对于男人三妻四妾已经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卢慕贞深知自己无力在革命上帮助丈夫,唯有退一步,让丈夫纳了陈粹芬,才能保全这段本就飘摇的婚姻。

可恰恰是卢慕贞这一委曲求全的做法,把孙中山推得更远。

孙中山是基督教徒,且接受过新思想,信奉的是一夫一妻制,卢慕贞偏偏希望丈夫纳妾。这一矛盾彻底暴露了两人婚姻中的问题:价值观、三观大相径庭。

好不容易盼来了革命的胜利,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陈粹芬悄然退出。卢慕贞顺理成章成为了总统夫人,为世人所瞩目。可是,20天后,她却黯然离开,一个人回到了老家。

世人看来,卢慕贞理应享受无上光荣。可卢慕贞是个旧式妇女,不仅不懂政治,也不喜欢社交。那些外人看来的荣光,于她而言却是一种累赘与束缚。

卢慕贞没想到的是,自己离开不久后,孙中山也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袁世凯。1913年3月,孙中山访问日本,卢慕贞带着女儿追随丈夫来到日本。

这一次随丈夫访日,是卢慕贞对这段婚姻最后的挣扎,她也想成为丈夫的左膀右臂,奈何却被性格、能力所限。

在日本期间,卢慕贞除了早晚带着女儿外出用餐,其余时间都待在酒店,从没外出过。孙中山忙完工作后,会在晚上10点左右和卢慕贞交谈30分钟,随后又离开。

几天后,孙中山按计划西下考察,卢慕贞带女儿前往东京游览。不曾想,途中发生车祸,卢慕贞身负重伤。

随从询问孙中山是否需要回去探望卢慕贞,孙中山果断拒绝了,他声称:“不是医生回东京也没用,即便是医生现在也来不及了。况且我们有约在先,不能不守约。”好在因为医治及时,卢慕贞脱离了危险。

多年后,再次提及这一幕,人人都赞孙中山懂大义,不被私人情感左右。可对于卢慕贞来说,自己面临生命危险,丈夫却以事业为重,那种失落与悲哀谁能明白。

经过这一次,卢慕贞真正认清了自己与孙中山在三观上的差距。孙中山志在天下,而卢慕贞和大多数女人一样,渴望得到丈夫无条件的庇佑。

只是,身为一个封建妇女,卢慕贞并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失望和不满。不久后,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暗杀革命人士。孙中山不忍看革命果实被窃,于1913年7月发动二次革命,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再次流亡日本。

也是在这期间,卢慕贞与孙中山的长女孙娫因病去世,年仅20岁。卢慕贞深陷丧女之痛,孙中山则被革命的失败裹挟,两人渐行渐远。

不久后,宋庆龄成为了孙中山的秘书。二次革命的失败,让不少人对革命产生了消极情绪,有人甚至因失望而放弃。只有宋庆龄义无反顾地陪着孙中山,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共同的目标和三观,让孙中山和宋庆龄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7)

孙中山与宋庆龄

席慕蓉曾说过:“真正的婚姻,需要夫妻两人志同道合,也就是价值观相同,生活态度一致,人生追求相似,最好还有共同的信仰。”

很显然,孙中山和宋庆龄才是那对三观一致的爱侣,而卢慕贞和孙中山的婚姻不符合这一点。

多年后,孙中山曾这样评价卢慕贞:“我的前妻不喜欢外出,因而我流亡的日子里,她从未在国外陪伴过我。……除了同我的前妻协议离婚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卢慕贞在促成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时,也声称:“先生为革命到处奔走,我也跟着到处流浪若干年,如今我年事已高,不愿再过流浪生活,希望在家乡安度晚年。”

孙中山志在大业,为了革命他甘愿颠沛流离,卢慕贞却只想守着自己的小家,安稳度日。三观不同是两人的婚姻无法长期稳定的最根本原因。

3、离婚时卢慕贞提三个请求:维系婚姻,要时刻洞察对方的需求

1915年,卢慕贞和孙中山正式签订离婚协议。孙中山计划和宋庆龄结婚,却遭到了革命党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孙中山作为革命领导人,要维护自己的形象。

为了促成这段婚姻,孙中山把卢慕贞接到日本,希望她能为自己和宋庆龄说项。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个场景,卢慕贞公开表示是自愿离婚的,这才促成了孙宋结婚。

多年后,人人都赞叹卢慕贞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性情,把她的退出上升到了家国情怀的角度。

可大家却忘了,卢慕贞再深明大义,她也是个平凡女人。在签下离婚协议后,卢慕贞把自己关在房间哭了几天几夜。

客观上来说,卢慕贞有委屈也有大义,但驱使她做选择的还是婚姻中最本质的东西——价值交换。一段婚姻能否长久,取决于夫妻双方能否持续地提供对方需要的价值。

于孙中山来说,他一开始之所以接受这段婚姻,一来是为了安抚父母兄长,二来是为传宗接代。毫无疑问,那时候的卢慕贞是能提供这些价值的。

可到了后期,孙中山先是需要一个能和自己共患难的革命伴侣,所以他和陈粹芬走到了一起;后是需要一个心心相印,且在政治上能帮助自己的伴侣,所以他选择了宋庆龄。

不管是和丈夫一起革命共患难,还是在政治上帮扶丈夫,有着一双小脚且大字不识几个的卢慕贞都做不到。但她也不是没有争取过,她在家里精心侍奉公婆,甚至还大度地让丈夫纳陈粹芬为妾。

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被囚禁,九死一生。彼时,卢慕贞十月怀胎,马上临产。听到孙中山蒙难的消息,卢慕贞担心受怕、寝食难安,差点以身相殉。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8)

卢慕贞和女儿一家

可以说,为了这段婚姻,卢慕贞愿意付出所有,悲哀的是,到头来还是无法保住婚姻。其实,这也是许多人在婚姻中会遇到的问题:明明付出很多,对方却不领情。

婚姻是价值交换,这里说的价值必须是对方所需求的。换言之,孙中山压根就不需要卢慕贞的种种付出和隐忍。

当然,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都是夫妻双方的共同选择。卢慕贞之所以同意离婚,也恰恰是因为这段婚姻已经无法提供她需要的价值了。

于卢慕贞而言,当年嫁给孙中山,为的就是求一个安稳生活,有一个可靠的丈夫。一开始,孙中山确实能给到她那样的生活。

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卢慕贞必须跟着丈夫颠沛流离,数年间,她从南京到翠亨,从北京到日本。为了配合孙中山革命领袖的身份,卢慕贞还要忍受自己不喜欢的应酬。很显然,这时候,孙中山已经无法给予卢慕贞想要的安稳生活。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9)

卢慕贞

所以,在日本和孙中山面谈时,卢慕贞提出了三个可怜的请求:其一,生是孙家的人,死是孙家的鬼,即便离婚,也不离开孙家;其二,孙科永远是自己的儿子;其三,自己回乡后要皈依基督教。

这三项请求看似简单,其实恰恰满足卢慕贞追求安稳生活的需求。那之后,她便一直住在澳门孙公馆,直至去世。孙中山也遵守诺言,一直把卢慕贞当成孙家人,在两人离婚后的10年间,孙中山多次写信问候卢慕贞,称其为“科母”。

由此看来,经营婚姻最有效的手段便是,时刻洞悉对方的需求,并提供对应的价值。

4、卢慕贞用自己的方式支持革命事业,死后被尊为孙国母:致敬革命人士的家人

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卢慕贞再也不是那个只顾小家的小女人,她的心中也开始装着孙中山的家族,乃至整个天下。

离婚之后,卢慕贞虽居住在澳门,但她仍像往常一样,关心和帮助孙家人。每年,她都数次返回家乡,以孙中山的名义实施多种善举。

1923年,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卢慕贞积极劝说身边青年投身革命,并鼓励他们报考黄埔军校,给革命事业注入新生和活力。

1938年11月,日军攻陷广州,中山县民众召开抗日救国大会,已经71岁的卢慕贞不顾危险参加大会,并想办法在澳门为游击队购买抗战物资。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10)

卢慕贞和家人

此外,离婚后,卢慕贞一直和宋庆龄姐妹相称,还叮嘱儿子孙科要敬重宋庆龄。对于孙中山曾经的革命伴侣陈粹芬,卢慕贞也多方照顾。她多次让儿子孙科前去马来西亚探望陈粹芬,并邀请陈粹芬携养女孙容回国居住。

后来,南洋战乱,孙科以请求陈粹芬照顾自己的孩子为由,把她接回国内,和卢慕贞一起居住在澳门的孙公馆。

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东奔西走,积极投身革命。由于精力有限,对孙家人照顾的较少。而卢慕贞和陈粹芬携起手来,共同抚育孙家后代。

1921年2月,孙中山与卢慕贞之女孙婉结婚,卢慕贞让陈粹芬同样作为母亲出席婚礼,可见卢慕贞的心胸之宽广。

孙中山在哪结婚(和孙中山走过32年婚姻)(11)

卢慕贞和陈粹芬

1952年,卢慕贞在澳门病逝,享年85岁。在她的遗物中,除了自己的穿过的衣服和哀思录,其余都是和孙中山有关,包括孙中山的家书、照片、借据、旧西装、印章、安乐椅等等。

卢慕贞以她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获得了世人的爱戴,在澳门被尊为“国母”,她的墓碑上刻着“孙国母卢太夫人”7个大字。或许,这就是这个可怜又可敬的女人一生最好的注脚。

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不仅仅是因为一代又一代革命人士的前赴后继,更是因为有无数如卢慕贞和陈粹芬这类革命人士的家人,在背后默默支持,谨以此文致敬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