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

宋代科学家塑像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2)

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3)

燕肃复原的指南车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4)

宋代发明的印刷术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5)

钱塘大潮

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达·芬奇”,曾是令欧洲人引以为豪的 “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因为他不仅是大名鼎鼎的一流画家,还是哲学家、音乐家、发明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杰出雕塑家,更被西方学者不吝赞美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

然而,在一千年前宋朝,比“达·芬奇”早了整整400多年,有一个中国古人足以让我们充满文化自信,堪称丝毫不逊色 “达·芬奇”式的全才、传奇人物!

他就是北宋杰出的画家、诗人、科学家、发明家、海洋地理学家、机械工程专家、知名学者——燕肃。

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人李约瑟,曾在他的《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书中高度评价道:“燕肃是个达·芬奇式的人物。”

1

北宋著名画家,文人画的先驱。

如同达·芬奇以杰出创作《蒙娜丽莎》的“永恒微笑”,笑傲欧洲文艺复兴画坛,为人称颂一样,而早他461年的北宋大画家燕肃,则是古代中国文人画的先驱,更是与唐代王维,宋代李成等大家齐名比肩的画坛巨匠。

《宋史》对燕肃艺术成就的评价是:“性精巧,能画,入妙品,图山水罨布浓淡,意象微远,尤善为古木折竹。”

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所画之作,与民间画工、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相区别。北宋苏东坡称之为“士大夫画”,明代董其昌称之为“文人之画”,文人画须同时具备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要素,大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

燕肃擅长绘画,尤工山水画。他继承了北宋大画家李成的画风,作画不随意下笔,总是登山涉水,师法自然,在取得大量素材后欣然命笔。因此宋代的画家同行评价他的画“妙于真形”、“登怀味象,无会神通”。

譬如燕肃的《春山图》,就是一幅画在纸本的水墨全景山水难得佳作。举目所见,春山耸秀,溪流板桥,竹篱村舍,高松垂柳和高士在山水中寻幽访胜的精妙刻画,处处都流露出对林泉之乐的向往,具有浓郁的诗情,生拙凝重的笔墨和山水造型,又与一般职业画家迥异,具有鲜明的早期士大夫形迹。

燕顺的画作传世甚多,他绘制的《寒林屏风》被誉为“绝笔佳作”,在北宋大咖徽宗主编的《宣和画谱》中,就收录了他的《春岫渔歌》、《江山雪霁》、《小寒林》等30多件艺术精品。至今,在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其《春山图》、《秋册晚霭图》、《寒岩积雪图》;国外也有他的画迹,影响颇大。至今仍能看到他的40余幅作品。

燕肃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如果说,唐代大画家王维是文人画的创始者,那么燕顺就是文人画的先驱者之一。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6)

宋代大画家李成的山水画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7)

燕肃的《春山图》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8)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2

燕肃还是一位科学大家(发明家、海洋地理学家、机械工程专家)。

宋代科技发达,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中国古代蜚声世界、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多在此间形成和应用。

以至于知名学者、《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为之感叹,宋代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而宋代之所以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井喷”、“高峰”,与有沈括、燕肃、毕昇、钱乙等群星璀璨的科学家相继涌现是分不开的,而燕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突出代表。

公元11世纪后期,中国人是丝绸、茶叶、瓷器、造纸和印刷领域的大师,指南针和火药自不待言。他们使用多轴传动的纺车和水磨,还有雨伞、火柴、牙刷和纸牌。他们用煤制成焦炭,冶炼优质铸铁:他们一年要生产12.5万吨生铁。他们利用水力纺织粗麻线。他们有精致、华丽的水钟。整个长江三角洲,人们都勤勤恳恳地遵循“男耕女织”的儒教教诲,农民劳作谋生,也换取现金,用现金来消费商品。艺术、科学和工程蓬勃发展。桥梁和宝塔处处涌现。雕版印刷满足了群众对文学的迫切渴望。简而言之,宋代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劳动分工,很多人都消费着彼此生产的东西(马特·里德利《理性的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01 研制出精准的计时器——莲花漏。

莲花漏,是一种刻漏计时器。在钟表出现以前,主要用刻漏计时,远在周朝我国已会制造这种仪器,以后各代都有制造并不断改进。

燕肃精通天文历法,他深感当时计算时间的仪器不够准确,且结构复杂,使用起来诸多不便,急待研发制造新的计时刻漏。他决心发明一种新的计时器。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制造出新的“莲花刻漏”。

“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燕肃上莲花漏法。其制取石为四分之壶,剡木为四分之箭,以测十二辰二十四气,四隅十干。洎百刻分布昼夜,成四十八常。其箭一气一易。ニ十四气各有昼夜,故四十八箭。又为水匮,置铜渴乌,引水下注铜荷中插石壶旁,铜荷承水自荷茄中溜泄入壶,壶上当中为金莲花覆之,花心有窍,容箭下插,箭首与莲心平。渴乌漏下水入壶一分,浮筒上涌一分。至于登刻盈时皆如之(《宋会要》)。”

燕肃发明的莲花漏较旧刻漏有很大改进,它由上、下两个水池盛水,上池漏于下池,再由铜鸟均匀地注入石壶,石壶上有莲叶盖,一支箭首刻着莲花的浮箭,插入莲叶盖中心。箭为木制,由于水的浮力,便能穿过莲心沿直径上升,箭上有刻度,从刻度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刻和什么节气了。根据全年每日昼夜的长短微有差异,又把24节气制成长短刻度不同的48支浮箭,每一个节气昼夜各更换一支。这种刻漏制作简单,计时准确,设计精巧,便于推广。经过试验之后,宋仁宗于景祐三年(1036年)颁行全国使用。

莲花漏颁行后,受到各方面的称赞。朝官夏竦称其“秒忽无差”,各地“皆立石载其法”。

“故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燕公肃,以创物之智闻于天下,作莲花漏,世服其精。凡公所临必为之,今州郡往往而在,虽然巧者莫敢损益(苏轼《徐州莲花漏铭并序》)。”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9)

燕肃发明的莲花漏

02 成功复原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其“差速齿轮原理”领先欧洲一千多年。

指南车、记里鼓车是我国古代用来测定方向和记录行程的仪器。指南车亦称司南车,据传它为四、五千年前黄帝时代发明的,到宋朝时,制造方法已经失传了,没有任何详细资料。

记里鼓车,又名大章车,远在晋朝时就开始制造,湮没失传。燕肃长于机械,决心使它们复原。他根据简单的文献记载,重新进行反复设计,苦心不负,玉汝于成。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成功复原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车上立一木人伸臂南指,不管车向何种方向转变,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史书记载,指南车涂为赤色,上绘青龙、白虎及花鸟等图案,四角垂有香囊,做工非常精美机巧。

记里鼓车是古代一种能够自动记程的机械装置,它利用此轮传动装置将车轮行走的里数反映出来,车每走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槌,与现代的汽车里程表有异曲同工之妙。

指南车是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制造的,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创造,而欧洲直到19世纪才发现和运用这一原理,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可以说,燕肃在这个机械制造领域创下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0)

燕肃研发复制的指南车

03 科学著作《海潮论》、《海潮图》问世,为渔业生产和海上交通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力和地球的不断自转相配合形成的周期性运动,古人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燕肃在对海潮规律的研究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古时候人们对潮汐这一自然现象不了解,甚至作出了许多荒诞的诠释,有的把潮汐说成“天河激流”,有的曲解为“地机翕张”,燕肃认为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皆为荒唐不可信服。

为揭开这一自然现象之谜,他便利用在沿海州县做官的机会,常年不懈在各地进行观察、试验。

在廉州时,他就开始研究雷州半岛一带的海潮情况;到宁波、绍兴任职时,又研究了东海和钱塘江的潮汐状况。他先后用了十年的时间,认真对各地海潮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足迹遍及东南沿海,在北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燕肃写出了为人传诵的潮汐学专著——《海潮论》。

《海潮论》首先对形成海潮的原因作了论述。燕肃以严肃的科学态度指出,“日者众阳之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月者,太阳之精,水者阴,故潮依之于月也。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阳。”是“盈于朔望”,“虚于上下弦”。

在这里,燕肃用古代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说来立论,当然是不科学的方法,但他已经认识到日月的吸引是形成海潮的原因,并且指出一月之中朔望潮大,上下弦潮小,这无疑是科学的论断。在这篇论著中,他还对潮候进行了推算,指出了每天海潮涨落的时间,其所举数据是非常精准的,指出日月的引力是形成潮汐的原因,与现代的科学论证极其接近。

他通过详尽细数的观察,绘制了宁波的潮沙表和《海潮图)。《海潮图》给出了计算公式:上半月高潮时=(农历日数-1)×53.57分,下半月高潮时=(农历日数-16)×53.57分+12时。据此可推算出每天的满潮时间,其所举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分秒不差。

燕肃的超前理论,对海潮的形成原因作了详细的论述,对宁波沿海每日潮候推算达到了当时最高的精确度,正确地提出潮汐的起落依附于日月,但主要与月亮在时间上有对应关系,即朔、望潮大,上弦、下弦潮小。所以后来城中的月湖要比日湖大得多。潮时逐日推迟,时间有大尽、小尽(一个月三十天和二十九天)之分,将天定为100刻,大尽3.72刻,小尽3.73刻,具体在时间上可能出现快慢进退的小差异,但整个潮水的涨落和大小是不会错过固定的时间的。这一精确的时刻值,令西方学者惊讶和钦佩。

燕肃《海潮论》、《海潮图》的相继问世,有力推动了宋代航海交通、沿海渔业生产,堪称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1)

钱塘大潮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2)

四大发明

3

燕肃还是一位名闻遐迩的宋代音乐家。

燕肃精通音律,早在风翔府任推官的时候,有一天,知州寇准宴客,燕肃也在被请之列。宴会上表演寇准最喜欢的析枝舞,正当舞女翩翩起舞,节奏多变,舞兴正浓,彩声雷动之际,伴奏的鼓环突然脱落,鼓声戛然而止,舞蹈随之停顿,众宾客皆唏嘘惋惜。

当主人示意找人修理时,大家面面相觑,无人敢应。这时,燕肃自告奋勇,他把环脚为锁簧,把锁簧从脱环的地方放进鼓里,竟然很坚固,众人看了都非常高兴,宴会得以继续下去,气氛则更加活跃。 与会者也一致赞誉“燕大人学高手巧,多才多艺”。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十月,宋仁宗下诏令他与知名音乐家宋祁、李随等一同考定朝廷乐器,整顿乐工。燕肃考察了御用的钟磬,提出建议说:“太常寺使用的钟磬乐器,都饰以颜色,每三年一次皇帝亲自祭祀,则重新上一次颜色。年代久远,涂料积层很厚,所以声律越来越不协调。”

于是,工匠按照燕肃的建议,将朝廷钟磬历年涂饰的颜料去掉,全部刷新,按王朴律试验敲击,以合律准,试于后苑,声音和谐动听,一时传为美谈。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3)

戏剧中的寇准形象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4)

古代石磬

4

燕肃还是北宋有名的诗人和书法家。

燕肃多才多艺,不仅能书善画,还具有赋诗等多种才能。燕肃喜欢写诗,创作诗词数于篇,但流传下来的不多,今天能读到的仅《僻居》《赠惠山庆上人》等少数几首。

《宋史·燕萧传》称“肃喜为诗,其多至数千篇。”

《僻居》是一首五言诗,描写了作者追求闲居生活的恬然心态,从中世人不难体会到他的斐然文采。

《僻居》(燕肃)

茅茨城市远,草径接鱼村。

白日偶无容,青山长对门。

药炉留火暖,花坞带烟昏。

静坐搜新句,冥心傍酒樽。

《赠惠山庆上人》(燕肃)

陆羽泉边倚瘦筇,参差台殿映疏松。

五天讲去春骑虎,一钵擎来昼伏龙。

像阁磬敲清有韵,苏庭云过静无踪。

相进多说游方话,知老灵山第几峰。

北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中元节,时任广西提点刑狱(掌所辖地区司法刑狱,并监察地方官吏)的燕肃畅游桂林名胜七星岩风景。

燕肃兴致之余,以拿手的悬针纂书法,亲书题名,刻于岩壁之上。燕肃在桂林的这件题名,使用了一种新颖、别致的书体悬针纂(小篆中的一种)来书写,书法特点非常独特。悬针篆是小篆的另一种风格,属鸟虫篆的变体。

“鸟虫篆“亦称“虫书”、”鸟虫书”。属于金文里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

这种书体有的故作波折,有的把字形装饰成鸟虫一样的花纹,常以错金形式出现,高贵而华丽,富有装饰效果,变化莫测,颇难辨识。 据专家考证,鸟虫书是先民对于文字的某种有意识的刻意美化。

在桂林的这件题名石刻中,燕肃将悬针篆作了大胆创新:纵向笔端处如水珠下滴形成针尖状,给人一种新奇之感。整篇书法在布局上,行列分布匀称;字体上,对称规整,体势修长,运笔刚健含蓄,秀丽典雅。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均衡、对称、规则、静动、和谐统一的美感,明显具有美术造型的倾向,体现了特的艺术审美情趣。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5)

桂林风光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6)

七星岩景区

5

燕肃居然还是一位难得的法学刑律专家。

燕肃考中了进土后,任风翔府推官,主管司法事务。后被宰相寇准举荐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提点广南西路刑狱,继而又徙广南东路刑狱。在丰富的司法领域实践中上,燕肃显示了卓越不群的法学才能和锐意革新的时代精神。

01 积极完善宋朝司法,创立了地方死刑由“最高法”的核准制度。

当时,京师汴梁对判死刑的人,都是先由大理寺裁判,报审刑院复査,由审刑院知院与详议官写出书面意见,再上报中书省决定、而后交付执行。故误判较少;而各地州郡之狱所判死刑可上诉中央的制度已废弃,对事有可疑或理有可悯者,虽然也允许上诉,但多为法司驳回,以致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燕肃发现这种情况后,认为司法流程不科学很是不妥,他积极上疏皇帝,引用唐朝时就有地方上判決的死刑犯可以上京师复奏的制度,建议对各州郡之狱所判的死刑案,应将其卷宗呈送中央,由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详断,再经审刑院复审、验证后执行。

“在唐代的时候,凡判处死刑的人,在京师要求五次复奏,在备州要三次复奏,保存了很多囚犯的活命。观四年判决死罪29人,开元二五年死罪才58人。现在天下人口不比唐代多,而天圣三年判死罪的有2436人,几乎为唐代的一百倍。”

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朝廷采纳他的建议,使地方上所判死刑可以复奏的制度得以恢复。这对完善宋朝的司法制度,减轻州郡官吏对平民百姓的欺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代名臣王安石曾写诗赞颂他“奏论死误当放,全活至今何可数”,称燕肃是“仁人义士”。

02 颁布新规,“削木为族”代替衙役,革除司法弊端。

燕肃每到一地,总是先微服私访,了解舆情刑狱,体察民生疾苦。当他发现县衙为了传讯被告者,设置了几名衙役,专司此职。而这些衙役下乡时,经常对原告和被告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当地百姓最怕官吏借断狱之事下乡滋扰。由此必然引起审讯中的徇私舞弊,极易造成冤狱。

燕肃决定要革除此弊端,却遭遇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上司和下级同僚皆称此乃多年祖制,万万不可更改。而燕肃则以关心民为由,顶住了层层压力,坚决进行司法改革。

他颁布新规定“削木为族”代替衙役。具体做法是:书其姓名于木牍之上,让原告持此木牍通知被告,原告非常认真,被告不敢懈怠,如被告不按期到庭,则要受到惩罚,故而审讯时相关人员都能按时到衙,无需专设传讯人员。相关人员一律按时到县衙,不再滋扰百姓。燕肃一举革除了用衙役传讯之害民弊端,受到百姓的交口点赞。

燕肃一生学识广博,多才多艺,科技贡献巨大,被誉为一代“科圣”、“达·芬奇式的全才”。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7)

宋仁宗画像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8)

古代县衙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19)

司南雕塑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20)

古代的计时漏壶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21)

燕肃发明的莲花漏壶

达芬奇身上有哪些未解的谜团(提起他令国人充满文化自信)(22)

宋代科学家毕昇

参考书籍:《宋史》、《宋会要》、《宋朝的那些科学家》、《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社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