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马老师,今天咱们来学习“岐”字的结构与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穿插“凤鸣岐山”的历史典故,再引用《说文》对“岐”字的解读。本节课程为汉语汉字教学口语课,同学们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能够灵活分析并加以运用。

“岐”字从平面二维空间结构来看,它是一个左右型结构的汉字。“岐”字的左边是一个“山”字。从文字的古文字字形上来看,“山”字是一个象形字,最早见于商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山”字的字形像一座大山高低不平、峰峦迭起之状。“山”字在这里充当“岐”字的形旁,提示“岐”字构字原理所表示的意义与“山”有关联。比如:大山的静止、大山的高、大山的连绵起伏等。“山”字为“岐”字的字义指出了大类的方向,具体意义还要结合具体的形符来进行辨析。

“岐”字的右边是一个“支”字。由“支”字的古文字构字原理来看,“支”字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手持半竹也。怎么理解呢?竹子的主干是连接在一起的可以人为的分开两部分,人可以用手取其中的一半。竹子的主干与侧枝也是相连接的,可以施加人为的因素使其分开,取其中的一部分。东汉许慎在其著作

《说文》一书中记载:“支”,手持半竹也,手位其间。由此可以知道:“手”位于两个“半竹”之间进行会意。而“支”在这里充当“岐”字的声旁,提示:“岐”字的读音与“支”字的发音相同或者相近。

关于汉字的优势(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

《说文》记载:“岐”者,山之分支也。从“山”、从“支”,“支”亦声。由“歧途”可以知道“歧”字为偏离大路的小路,可以理解为“岔路”。“误入歧途”就是没有走上正道。所以“岐”字为从大山主脉分叉出来的余脉。“岐”字是一个形声字。“山”字是“岐”字的形旁,“支”字是“岐”字的声旁。“岐”字既可以作为人名,也可以作为地名。

“岐黄之术”特质中国中医的医术。《黄帝内经》记载:黄帝与岐伯探讨与养生有关的问题,后世之人就用“岐黄之术”或者“岐黄妙手”借代中国的中医医术。“岐黄之术”中的“岐”代指“岐伯”,“黄”代指“黄帝”。“术”特指“中国古老的医术。”

“岐”字也可以作为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岐山县。古时候习惯上称之为“西岐”,这是相对于东部“商”的国都“朝歌”而言的,“朝歌”现在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武王伐纣”说的就是周武王姬发攻打昏庸无道的商纣王。由此历史事件而改编的电视剧《封神榜》让全国观众津津乐道。

“凤鸣岐山”典故,是说,周文王姬昌治理岐山“泽梁无禁”,西岐大治,有凤凰在岐山上栖息鸣叫之景观,古人认为这与“孔子获麟”一样是祥瑞的征兆。古人认为“凤凰”是一种灵鸟,“凤”为雌,“凰”为雄。著名的司马相如曾写过著名的赋《凤求凰》,凤凰正是一对。

相传“卞和泣玉”之“卞和”当年发现“和氏璧”玉璞的地方曾经有凤凰降落。从生物领地安全的角度讲,不安全的领地,或者说没有达到自己配置的地方,绝对不会降落。假如生命都没有保障,逃跑都来不及呢,更何况是在哪里栖息?在那里欢快地鸣叫呢?陕西岐县有个凤鸣镇,相传就是当年凤凰鸣叫的地方。

还有一说朱元璋埋葬父母的地方就有凤凰在那里降落过,走近一看突然又飞走不见,也有可能是事实。也有可能是后人为了神话“乞丐”兼“和尚”皇帝,一些编造的离奇故事。

“西岐”从周初之太王到东迁的周平王,长达4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繁盛几个世纪。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西岐”由于戎人的破坏开始衰落。“洛阳”成为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称之为“东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