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上一次的“仙”字,再讲讲“游”字。

“游”字的楷书变形很严重,从楷书是想不出原始字象是什么的。我们还是看看人们考证出来的汉字“游”字的源与流,感谢先辈们的辛勤劳动!

游字的写法由来(游字的奥秘)(1)

来自百度百科

关于“游”字,有三个字形,斿、游、遊,这三个字形中,斿是基本字形,另两个是分化字义后的字形,字义有区别,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将其三合一,只用游字,舍弃其余了。

“斿”字有两个基本字象:旗帜和子,子在旗后或说旗下。这两个符号的组合怎么就有其演化出来的含义呢?

从常理来讲,子代表婴幼儿,小孩子尚不能独立行走,常须要大人的扶持才能行动,显然不能跟随着军旗前进,更不可能打着军旗行进,所以常规思路以为此象代表一个人举着旗帜随旗帜前进的意象是不成立的。

对于“斿”字的理解,如同其它大多数汉字一样,是不能依靠字象简单地按常规思维原则进行理解的,而是要按易学原理以抽象思维法进行理解。

在“斿”字中,旗帜表示众人成群结队地向前进,如同一支部队前进的样子。“子”字是坎卦的字符,代表阳在阴中共同前进的意象。若阳代表团队的司令部,则阴就是整个团队的众人,于是“斿”字就有一个团队的人马在统帅的带领下,排着队列向前进的意象。

从这个意象可以推出一些含义。但这一类含义并未演变出来并流传下来。

如果阳为人或鱼,阴为水,阳在阴中就有人或鱼在水中游泳的意象,此时旗帜就表示向前游动,成团队地游动。

同样地,一群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打着小旗在各地无所事事地游览也为“斿”,即遊。

从大的方面看,河水流动,穿过两岸,如同鱼群在水中游动,都是坎卦意象的具象,所以河流区段也可称游,上游和下游。

“游”特指与水有关的一些情形,而“遊”则指陆地上的运动,这就是由“斿”分化出“游”与“遊”的道理。

在“斿”字的原始字形中,旗杆头部的分叉以三分叉为正,震卦意象,表示旗帜及队伍在向前进。有些字形在杆上还有分叉,表示了队伍连续前进的意义。

队伍向前进,实际是巽卦意象,“斿”字旗帜字形最终的改变也与巽卦相关。“方”字是人的脖子上一个工字,工为巽卦,与后面的曲线代表的旗面一起构成巽卦意象的旗面,在人这个乾阳旗杆的带领下前进,所以“斿”字中“子”字以外的字符一样有旗帜的意象。

一个人漫无目的四处游览,轨迹往往是曲线式的,也是巽卦意象,所以一个人四处游玩也可称“斿”,即游或遊。

汉字“游”的字形演变及含义的得来如上所述,本质上是易学的原理在后面支承。

汉字是易理文字,全世界独此一家的独门绝技!为中华先祖的圣明点赞!也为东汉后易学在文化传承上的缺失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