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已激赏,依然感觉惊艳。在神思飞扬的七月,田先生携近作数十件亮相于设计感十足的焦作市融媒体文化科技产业园,经典古雅的书法与时尚前卫的展厅交相辉映各擅自美。田书久来以入古之深而名重当下,以帖学为体碑碣为用,左右逢源上下求索,近年之作在典雅纯厚之上愈见老辣披纷之况味,读来有欣欣然之感。览赏先生之作感触有三:首先田先生以极深的功力去精研经典,路数纯正。当代书坛习古者已成风靡,然而浅尝辄止者又成泱泱之众,沉下心来在古代经典法帖中孜孜徜徉者却是难能可贵,因而先生之作如一股清流更显出不俗之姿;其次,先生以极高的悟性来审慎取舍,兼收并蓄。二王经典、简牍章草、汉魏碑碣甚至当代时风都能形神兼备呈现笔下,而又互不串门各自为政,这些固然是其天分所致,也是在勤学之外理性分析的结果,心中对美的诠释均能各得其所;第三,先生以极大的勇气在经营自家面目,规模初具。废纸三千,集古成家,终究是要熬成具有自己独特风味的一锅粥的,为了这锅粥,先生不可谓不拚。因而,他在已然到达小乘境界的时候北上求学,得当世名宿欧阳公亲点面授,又复经多年磨砺,田家样式已呼之欲出,其个人艺术语言正在形成。加之先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又旁涉琴棋音律,艺事之通宛然于笔下,若假以时日当有大成。

田立杰谈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海无涯乐作舟(1)

学海无涯乐作舟

——田立杰先生自传

书法,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我给的定义则是“汉字书写艺术化的法则”。

余出生在禹州神垕镇。这个千年古镇,文化厚重,钧瓷名世,起于唐,盛于宋,世代相传,窑火不尽。镇中一古庙石柱上对联:"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千百年来,古镇钧瓷大师艺人层出不穷,老叟,孩童皆可随意用泥巴捏出些个动物、人物、植物、器物等类造型来。这样一种艺术的无意识普及,不是在学校,不是在课堂,而是深深扎根在民间,传承于一个个不很起眼的作坊里。

田立杰谈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海无涯乐作舟(2)

少年的我贪玩,也被这样的环境所裹挟,课余写写画画,不成体统,却乐此不疲。寒暑假,也曾坐在作坊的小板凳上,在碗坯上为他们写字,写一个碗赚得一分钱,每天下来写上一百多个碗,小有收获。如今忆起碗上“商水县招待所”六个字,亲切暖心。

真正让我喜欢上写字的是我的父亲,他是当时古镇上字写得最好的,人称"田老师"。每每听人如此称呼他,我心艳羡不已,从此,与“写大字"结下不解之缘。至于画画,琴乐也忙乎一阵子,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田立杰谈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海无涯乐作舟(3)

田立杰谈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海无涯乐作舟(4)

现在想来,那些少年懵懂时代涂鸦式的胡写乱画确成了后来倾心书法的基石,是由“写大字”转向“学书法”的初心。08年赴京拜欧阳中石为师以后,特别在首师大书法研究院诸位老师的指导下,才知何为书法,怎么学书法。

中石先生针对我的情况,强调要继续深入学习章草,并亲传章草之法。章草的字形看起来古奥怪异,存世的《出师颂》、《平复帖》及汉简中残留的墨迹无不流露另类的色彩,令今人难以辨读,但它笔画的简古苍涩,结字的朴拙烂漫,字字独立,书写简便,反映了汉代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书写习惯。如皇象《急就章》、《千字文》等,同时得到了汉章帝的赏识,而今简化汉字中也借用了章草的一些写法。

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人写经《莲花经》中的章草又独树一帜,其字体苍茫又烂漫,古朴更简化,线条流畅,多有连带。至宋克,赵子昂等多以此为宗。

田立杰谈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海无涯乐作舟(5)

田立杰谈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海无涯乐作舟(6)

上世纪海派十大家的王遽常,堪称当代章草大师,其章草书苍茫古拙,厚重雄奇,藉以篆书笔法入章草,更是当今章草书的一座山,后人难以跨越,其《千字文》余甚是喜爱,多多临习。

从92年开始学章草至今,临遍诸家章草名帖,涉猎古汉简牍,并通读汉至唐代名家书法理论。2014年在中石先生指导下,用章草书写了古代《书论摘要》书法集,先生亲题写书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书法艺术永无止境,只有不忘初心,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以苦为乐,继承传统,弘扬文化。“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我永远在路上。

田立杰谈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海无涯乐作舟(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