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书名时,可能会觉得奇怪,非暴力沟通?难道沟通会产生暴力吗?沟通不应该是平等对话、互相协商吗?如果产生了暴力,那还怎么沟通?

作者告诉我们,暴力沟通随处可见,我们的话语中总是夹杂着暴力沟通,比如:

老公对老婆:“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点啊!”

老婆对老公:“喝,喝,就知道喝,喝死算了!”

老师对学生:“这道题都会错,你怎么不去死呢?”

上级对下级:“你一天到晚迟到,你是懒癌嘛?”

……

这些都属于暴力沟通。暴力沟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者会让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民族都感觉非常的痛苦、不幸福。而这种无处不在的暴力沟通现象,恰好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在今天的分享中,我们将主要了解: ①看似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变成语言暴力的;

②在暴力沟通的背后,暗藏着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③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改变自己的日常沟通模式?

“关于作者”---获和平之桥奖

“非暴力沟通”既是书名,也是一种沟通理论,它的创始人是马歇尔.卢森堡。

卢森堡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一名临床心理学专家,他在工作中运用“非暴力沟通理论”,解决了很多人的心理问题。这套理论不仅对个人问题有作用,甚至在国际层面的冲突,也能巧妙化解。

有一次卢森堡被邀请去巴基斯坦做一场演讲,美国跟巴勒斯坦矛盾重重。结果他一上台,很多巴勒斯坦的人开始骂卢森堡,让他滚出巴勒斯坦。他不紧不慢,开始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跟台下的人交流,在演讲结束后,台下的巴勒斯坦人邀请他去家里做客。

可见,这种沟通方式蕴含着多么巨大的能量。

“关于本书”—探秘语言背后的情感

非暴力沟通(NVC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也被称作“爱的语言”。

早年印度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就是我不用暴力,你可以暴力,但我不合作。这种沟通方式是借用圣雄甘地的基础理论发明的。

现实中许多人的沟通,都是不经过大脑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很容易伤害到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给他们带来痛苦,幸好有了这本书

它用不带伤害的沟通方式,打开爱和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接,使得人们乐于互助。故称之为“非暴力沟通”。

“看似平等的交流 如何变成语言暴力”---由四种原因导致

为什么好好的语言会演变成暴力行为呢?书里总结了四个原因,它们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坦诚沟通最好的方法(掌握沟通硬核技巧)(1)

(图片来自网络)

道德评判

什么叫道德评判,本质是喜欢给人贴标签。

如看一个人衣服脏了,就说:你是个不爱干净的人;看别人经济遇到了麻烦,就说他是个穷人;看别人考研失败了,就说他是个loser。

贴标签其实就是道德评判。

这一刻,你的偏见就产生了,它会阻止你和别人平和的交流。所以,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只说事儿,多去描述事实,而不总是贴标签。

如看到一个人衣服脏了,可表达为:你看你的衣服脏了。不要乱贴标签。看一个同事总是迟到,你要是领导应该说,小李,过去一周你有三天迟到了,是有什么事儿吗?不能上来就说:你怎么这么喜欢迟到?

贴标签这样的道德评判,让原本的关心,变成了责怪。而责怪,其实就是一种暴力行为。这么一来,道德评判就把日常交流引向了暴力行为。

在跟别人交流的时候,请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开始道德评判了。

对于我们来说,养成一个好习惯,不要老评价别人,知人识人不评人,是个好习惯。知乎上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评价XXX。

这个是很讨厌的问题,换位想想:如何评价自己,自己都评价不完全,人家用三两句话把你评价了,这种沟通,一旦面对面,冲突就来了。

和他人比较

第二种暴力沟通的方式叫:和他人比较。我们的话语里,很容易和别人攀比,如夸别人的时候会说:他真棒,我都没做到;批评别人的时候会说:他怎么能这样呢,我都不会这么做。

如果我们始终不能平心静气地看待别人,也就不能和别人处于一个平等的关系。如果关系不平等,交流一定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的,两个人处于相互攀比的状态,就像两个运动员赛跑一样,只有通过力量上的对抗,才能解决掉攀比的问题。

而力量上的对抗,当然也是一种暴力行为。

回避责任

第三点是回避责任。这一点在家庭生活里很常见。

有一次,在与家长和老师讨论回避责任所带来的危险时,一位女士气愤地说:“但有些事,你确实不得不做,不管你是否喜欢!我认为,告诉孩子有些事他们也不得不做,并没有什么不对。”卢森堡很诧异,请她举例说明什么事她“不得不”做,她有点不屑地回答:“这太容易了!今晚离开这里后,我不得不做饭。我讨厌做饭!我早受够了!但二十年来,每天我都不得不做饭。即使有时累得像一条狗。因为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告诉她,听到她长期做自己讨厌的事情,我很难过。我希望非暴力沟通能帮她找到解决办法。

三个星期后,她的两个儿子参加了一个研讨班,这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他们怎么看母亲的决定。大儿子叹道:“马歇尔,我刚和自己说,‘感谢上帝!’”看到我困惑的表情,他解释说:“也许她终于可以不在吃饭时发牢骚了!”

比起做饭,孩子听见你发牢骚也很难受。

再如有些老师发现自己不得不评级,还有些学生不得不考研,大家知道这样的不得不本质上是逃脱责任。作者建议老师用以下的方式来表达:“我选择评级,是因为我想……”

结果老师说,我选择评级,是因为我想保住工作。

强人所难

除了以上三点,最后还有一个因素,叫做强人所难。

强人所难是怎么让交流变成暴力的呢?大家肯定听说过这样的句式:你应该,你不应该……很多中国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你应该这个时候学习,你应该怎么学习,不应该玩儿ipad。

你越强迫他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就越容易进行暴力沟通。

“在暴力沟通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

我在看完这些话的时候感叹:天啊,我经常跟别人暴力沟通,而且还没意识到。

其实暴力不仅仅是语言,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有一本书叫《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就在讲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暴力减少的历史,暴力就留存在欠基因里。在作者看来,暴力可能是无处不在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都可能是引发暴力的罪魁祸首。如果只是简单地掌握了一门说话技巧,并不能让生活有所改变。一个对世界充满恶意的人,看什么都不会顺眼,就像一个怀着仇恨心态的人,在生活中会经常陷入暴力沟通了。

沟通只是一种表达的结果,很多时候,当一个人陷入暴力冲突当中,问题的关键有可能不在于说话的方式,而在于他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看法。

坦诚沟通最好的方法(掌握沟通硬核技巧)(2)

(图片来自网络)

对自己的看法如何引起冲突

有时候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引起暴力冲突。如: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工作比较细致优秀的人,忽然有一天你做错了事,给公司造成了损失,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想到领导骂你,而是会非常自责:“我真是个废物,我真傻。怎么这个事儿都做不好。”

其实理性分析,没有人可以把工作做到万无一失,谁又能永远不犯错呢?说自己傻,自己是个废物,标签一贴,对自己的看法就是冷酷的、苛刻的,最重要的是暴力的。

一个人总对自己这样,那么对朋友,下属都容易这样。很多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的人,往往容易造成两个结果: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疯。要学会跟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如何引起冲突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我觉得两种都有,但取决于相信什么。

卢森保博士看来,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性本恶的价值取向。

如果相信人的本性是丑陋的,可恶的,那么自然会用相对应的暴力方式应对。这时候就会陷入暴力当中。而当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积极的,那么就会用相对应的温柔的方式去应对。自然会离暴力因素越来越远。自己就是生命的镜子。

“如何改变自己的日常沟通模式”—合理运用四要素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跟我们小时候的环境有关系。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尤其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很难转变。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方法,还要通过后天的训练。

全世界有很多组织都在一起学习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虽然简单,但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修炼和训练。

这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通过这四个要素,长时间、不断地提醒自己,做出改变,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向着爱的方向发展。

坦诚沟通最好的方法(掌握沟通硬核技巧)(3)

(图片来自网络)

观察

要区分观察和评论。

观察就是观察,客观的事情,评论不一样,评论多半包含着批评。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求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是绝对化的结论。

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我们来看看这些话语:

1.“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我认为“无缘无故”是评论。此外,我认为说哥哥发脾气了也是评论。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伤或别的。

2.“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观察)

3.“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观察)

4.“我父亲是个好人。”我认为“好人”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

5.“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我认为“太长了”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迈克在办公室工作了60小时以上。”

6.“亨利很霸道。”我认为“很霸道”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亨利在他姐姐换电视节目频道时,撞了她一下。”

7.“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观察)

8.“我儿子经常不刷牙。”经常又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

有时间多做些这样的训练,观察和评论一定要分开。这样多加练习,会变得客观很多。

感受

感受要和想法区分:

A.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好不好,而没有表达感受。

B.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书里有一些建立感受的词汇表。多去使用,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你老公总是回家很晚,你别老骂他,应该表达感受:你总是十二点才到家,我感觉自己很没有安全感,很孤独。这是没有暴力感觉的。

需要和请求

第三个要素“需要”和第四个要素“请求”,指的是我们先分辨出需要什么,再提出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女士谈道:“我请我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三个星期后,他和我说,他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比赛。”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但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想了想说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陪我和孩子。”

请求简单来说,就是要请求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

有时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说:“托尼,今天批改作业时没看到你的作业本。我想知道,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放学时,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托尼咕噜了一句:“好,知道了。”他转过身,准备离开。这个时候,反馈很重要,她叫住他:“麻烦你说一遍我刚才请你做的事情好吗?”托尼回答说:“放学后,我没法看足球赛了,因为你要把我留下来做作业。”

注意,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很亲切的一段对话。

当然也有可能会遇到你需要他反馈的时候,他说“难道我是聋子?”或者“不要在我这里卖弄你的沟通技巧”。

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我们可以先解释我们的目的----我只是想了解我是否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表示尊重就好。

坦诚沟通最好的方法(掌握沟通硬核技巧)(4)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练习”---多加练习 学会沟通

根据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简单练习一下。

我们看到老张,把一份商业机密文件随手放在了会议室,你十分生气,应该怎么说,记住别骂人。很多人特别喜欢骂人,你长不长记性?这样是想让我死吗?这样没用。我们看怎么非暴力沟通。

我看见刚才给你的重要文件没收起来,放在公共会议室了(观察),我担心不太安全,(担心不安全---感受),还是请你注意妥善保存(需要),我的意思清楚了吗?(请求)。这一套下来,人和人的关系平等了很多。

当然,非暴力沟通告诉你的永远不是不要表达愤怒,相反,你应该表达,尤其是有些来伤害你的,这个时候,你该骂骂,该抽他抽他。但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它只是告诉你一种让你不会伤害别人的沟通方式。

书里有很多题目,如果可以买本书回来看看,照着上面说的做做,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我们用一首诗,来结束这篇文章: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

他是一个懒惰的人,

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

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

我不理解,

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

他不是个愚蠢的孩子。

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

还是他懂得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使劲看了又看,

但从未看到厨师;

我看到有个人把食物调配在一起,

打起了火,

看着炒菜的炉子,

我看到这些但没有看到厨师。

告诉我,当你看的时候,

你看到的是厨房,

还是有个人做的事情,

被我们称为烹饪?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却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

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