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1)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腮&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属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2)

腮腺炎有哪些症状?

症状表现

1、孩子被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大约经过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不适症状。

2、大多数患病孩子,以耳下肿大和疼痛为最早出现的表现,少数患病孩子表现为在腮腺肿大的1~2天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症状,继而出现一边或两边耳下的疼痛,即腮腺肿起来。

3、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大,边沿不清,皮肤表面也不红肿,但摸上去却有些发热,伴有疼痛和弹性感。

4、张嘴时有疼痛感,孩子不愿吃饭。腮腺肿大在2~3天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4~5天会逐渐消退,全身不适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整个发病过程大约为1~2周。

5、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及尿中淀粉酶增高。

6、一般来讲,患了腮腺炎的孩子都能顺利康复,但有少数孩子会出现并发症。

7、腮腺炎可合并脑炎、胰腺炎、睾丸炎或卵巢炎等。脑炎可出现高烧头痛、呕吐、嗜唾,也可出现抽风和昏迷症状;胰腺炎可引起上腹剧痛及呕吐;睾丸炎可见一侧睾丸肿痛,痊愈后会使该侧睾丸萎缩,幸而多发生于一侧,不致影响生育。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3)

腮腺炎是何如传播的?

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和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者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4)

飞沫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早期的主要传播途径基本上都是通过飞沫来进行病毒携带的,而这些携带了病毒的飞沫大多都是由患者在咳嗽或者是打喷嚏的时候后传播。

接触传播

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生活用品,比如衣物、餐具等一些生活用品,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大家要做好预防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5)

流行性腮腺炎会有并发症么?

流腮&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很严重。

1、当腮腺炎患儿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时,需要警惕胰腺炎,这种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如果孩子出现头痛、持续发热、呕吐、精神差,甚至抽搐时,需要警惕病毒性脑炎;

3、当女孩子出现腹痛时,需要警惕卵巢炎;

4、男孩子发热伴“蛋蛋”肿痛时,需要警惕睾丸炎。如果并发了双侧睾丸炎,有可能导致成年后的不孕症。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6)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治疗及护理?

治疗&护理

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是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对高热、头痛、呕吐者,应给予解热止痛, 补液等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多用清热解毒,局部可以敷用消肿止痛药。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7)

护理

在流腮发病期间,患者需要多饮水、多吃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比如稀饭、面片汤、鸡蛋羹等。

在急性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使之分泌增多,加重肿痛;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漱口,避免口腔内腮腺导管开口处感染。多饮水。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8)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

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9)

2、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10)

3、健康生活,合理作息。合理睡眠,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11)

4、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1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和护理(流行性腮腺炎来了)(12)

5、调理脾胃,增强小儿自身抵抗力。根据孩子体质特点,对症选用合适的药物贴敷相应的穴位,调理脾胃和脏腑,从而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注意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