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推着事走,不要事推着人走。”谢觉哉在《作风漫谈》中写的这句话,值得品味。实际上,“人推着事走”还是“事推着人走”,体现出截然不同的价值选择与行为模式,往往也会导向截然不同的结果。

人推着事走,是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意味着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不用点火即能激情燃烧,无需清风也可梦想飞扬”。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担当作为的品质,面对事关长远的大项任务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时敢于拍板、执行力强。如此一来,就能让各项工作在既定的、可控的轨道上运行,甚至能取得“未忙先做,事至却闲”的效果。

但不可否认,人推着事走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很多人是被事推着走的。比如,有的对工作缺乏预见性,亡羊了才知道补牢、失火了才急忙救火,总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或者为了“偿付昨天”而“透支今天”,陷入疲于应付的局面;有的对工作缺乏掌控感,整天像没头苍蝇一样瞎忙乎,而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却始终没有进展;还有的怕担事、不作为,提起问题时两腮发鼓,解决问题却不拨不动,甚至拨都不动。凡此种种,皆是事推着人走的表现。

究其原因,一种是能力问题,只会下“后手棋”,不会下“先手棋”,无法在纷繁复杂是事务中辨清主次,不知道该推着什么事走;一种是态度问题,明知道该做什么,却不愿承担风险、不想投入精力,更不肯触动自己的利益,所以患上“选择性拖延症”,以为“拖到没了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不论是哪一种原因,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事业进程的迟滞,久而久之,消耗的是官兵的信任和耐心,受损的是领导的威信和声誉,危害不可谓不大。

可见,要想让各项工作走上正轨、见到成效,就不能让事推着人走,而应当是人推着事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搞明白“推着什么事走”。这就需要把握工作的核心重点,预见事业的发展趋势,及早谋划、主动出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推着事走,就是要推着这样的“东西”走。

更为重要的,是点燃工作的热情、激活进取的精神、锤炼担当的意识。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迎风而立、破风而行,决不能“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当然,上级的不合理安排,往往是下级被推着走的重要原因。有基层干部反映,一根针对接千万条线,“缝纫机也忙不过来”。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的过程中,应当着力加以解决。

(作者单位:武警哈密支队)

不要用别人的脑子(不要事推着人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