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1龙战于野---玄黄之血莽应里

小武微笑道:“以那莱王子的胆略,此时也毫无疑问该反了吧?估计他就是在等待莽应里大军北上,然后趁虚袭击勃固城,让其后院失火、首都有失。”

八角呵呵笑道:“你猜的虽不中亦不远矣。不过那莱王子此次带来的兵马并不很多,何况此时莽应里的大军尚未有任何消耗,一举掏其老巢还不太现实。”

“当暹罗军真反了以后,明义思瓦发现自己手中只有一万多兵力,并不足以击败那莱的军队。而那莱同样发现、勃固城似乎早有防备,自己也很难突袭成功。于是他启动了B计划。”

小武失笑道:“哦?那莱还有Plan B?”

八角捋须微笑道:“勃固(Bago)周围不是居住了许多以前从暹罗掳掠来的百姓吗?那莱很早就在心想、如何将他们再掠回暹罗。”

“而当明义思瓦派遣一些孟人军队来攻打他的时候,也被那莱成功劝降。于是那莱带同了许多百姓缓缓回撤,造成暹罗实力大增。”

小武身躯一震,道:“现在就看出缅人定都勃固的害处了---此地的缅人不占多数,而传统的孟人、以及迁来的掸人,都很可能背叛缅人,倒向那莱王子一方!”

八角含笑道:“说的不错,因此明义思瓦拿反叛者那莱王子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策反当地民众,徐徐后撤。”

“然而那莱没想到的是,此次莽应里北上的速度奇快,明绍没有抵挡太久便放弃了阿瓦城(曼德勒),逃奔云南去了。由于莽应里心里也一直挂念南方局势,于是很快又率大军回返勃固,其先头部队竟直奔锡唐河而来!”

小武大惊道:“暹罗军队还没来得及撤远,是吧?”

八角呵呵笑道:“军人们倒是跑得快;但是农民百姓们拖家带口的,又要带上牲畜财产,自然快不起来。”

“那一天得知缅甸军队很快就要到来,暹罗百姓拼命加速渡过锡唐河(Sittaung River)。但紧赶慢赶、直到天已漆黑,抵达东岸的也才只有一万多户,然而西岸已经出现了缅军骑兵先头部队的火把!”

龙血玄黄野外战术(浣洋诀3.5.11龙战于野)(1)

图表 25锡唐河(Sittang River)战役

图表 25锡唐河(Sittang River)战役

【套用二战时日英之战地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翻看着一张二战中的锡唐河战役地图,虽然不是一回事情,但也聊以参考一下锡唐河一带的地形,又皱眉道:“记得前面说过,勃固(Pegu)周围的暹罗家庭应该有2万余户,但是那莱的军队只来得及带走一半人?”

八角捋须微笑道:“不错。但即使是已过了河的这一半人也非常害怕。毕竟才走了百里地不到,离以前的家乡(大城一带)还远着呢。如果缅军大举渡河追击,那可如何是好?”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那莱王子却不慌不忙地站在锡唐河东岸,在漆黑的夜里观察了一会儿对岸的追兵。”

小武歪起了嘴巴,微笑道:“这个时候,那莱王子又能怎么办呢?”

八角呵呵道:“然后……就如泰国神话里所说的那样,一支无比璀璨的惊世火箭,滑破了漆黑的夜空,在两岸慌乱百姓的注目之下,直飞向了对岸而去(锡唐河神箭)。”

“这支炫目火箭不偏不倚,正好将西岸的缅军先锋头领射下马来。于是惊慌失措的一方,由锡唐河的东岸变成了西岸!掸族百姓欢呼之声百里可闻---缅军士气已折,也没了首领,只得败了回去报告莽应里,请示下一步命令。”

小武兴奋道:“原来这就是锡唐河‘那莱一箭破敌军’!若不是这样,估计已过了河的暹罗人还是会被缅甸军队再次俘虏---他们是根本不可能长途跋涉、走完回家之路的!”

八角微笑道:“此时的莽应里距离勃固城还远着呢,更加料不到锡唐河边的情况。再者,没有给先锋部队设一个副将,也是他的失误。”

“不过,那莱的心里也是很紧张的,只不过没有当众表露出来罢了。他故意点着了一支火箭,也侥幸射中了对方首领,算是暂时获胜;但不知道莽应里的大军还有多远,也不敢再等另一半未渡百姓,而是带着已经过河之人星夜兼程跑回暹罗去了。”

小武长吐了一口气,道:“临危不乱,蓄谋反杀---正体现了那莱这种不惧艰难、敢于冒险的天生领袖素质!”

八角呵呵一笑,道:“由于之前桑佩一世已封那莱王子为素可泰城主,也就是说素可泰、彭世洛一带现在都是他的领地。一出了缅甸,那莱回返自己的根据地也就没有多远。”

“但是,那莱的军队和百姓并不停脚,因为他决定放弃暹罗中北部,率众一直向南、一路跑到大城去。甚至经过的地方还放了一把火,基本把素可泰和彭世洛都烧掉了。”

小武大奇道:“为什么那莱连自己的根据地都不要了?”

八角嘿嘿笑道:“因为他熟知莽应里好战的性格,等回过味来、安排妥当其它事情之后,必定纠集大军、排山倒海般的向暹罗杀来。”

“到那时,素可泰、彭世洛等地是根本守不住的,粮草也肯定便宜了对方。所以那莱干脆什么都不要了,直接跑去首都。况且被他裹挟而回的暹罗百姓,大多数原籍都在大城一带;只有让他们帮助死守大城,才能发挥出用场。”

小武恍然道:“那莱果然是胆大心细之人!不然的话,那些百姓可能因为害怕又跑了!”

八角捋须微笑道:“其实黑王子的心中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目的:那莱从来就不满足于只拥有素可泰、彭世洛一带的领地,他想要的是整个泰国!并且此时他也不再有其它的选择。”

“根据缅泰两国的历史---若泰国战败求和,完全可以预料到,桑佩一世国王绝对会牺牲这个儿子、将他交给缅甸,以区区一个‘素可泰城主’换来继续的苟安。到那个时候,那莱为泰国的未来而流血拼命,完全会变成一个笑话。”

小武豁然大悟,道:“只有自己成为国王,控制暹罗的全局,那莱才能够汇聚一切力量,共同反抗缅甸!否则这场大战很可能变成自己领地的孤军奋战!”

八角点头笑道:“不错。所以为了这次拼死一搏,那莱押上了自己的一切:他下令整个素可泰、彭世洛一带的百姓,带同所有的粮食、牲畜、武器,也全部南迁大城。在坚壁清野的同时,他派兵四处纵火,将这一带烧为白地!”

小武倒吸一口凉气,道:“那莱王子也是真够狠,对自己的地盘搞‘焦土抗战’呀!”

八角捋须道:“当那莱王子携同军队和数万户百姓,人声鼎沸得涌入大城之时,桑佩一世如何还能说出一个‘不’字?何况此时暹罗军心、民心尽系于那莱王子身上,到处都在传说着他的事迹,国王事实上也早已被架空了。”

小武笑道:“这样一来,那莱王子虽还不是国王,但事实上已经可以向所有暹罗人发号施令了。而桑佩一世也只能赞同、不能反对了。”

八角笑道:“那莱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而在另一边,如同料想的一样,勃生、兰纳的军队以及明义思瓦几次追击那莱无果之后,莽应里便筹划了1586年的大反攻。”

“这一年,莽应里不但统领了缅甸的各路大军倾巢南下,甚至还联络了暹罗的另一个仇家---高棉人,一起包围了大城,显然是打算一口彻底吃掉这一股反叛力量。”

小武吸了一口气,道:“柬埔寨估计之前被那莱打惨了,这次莽应里约他们出兵、马上就答应来了。但其实照我看,如果缅甸真得彻底消灭了泰国,然后高棉也跑不了。”

八角呵呵一笑道:“别的事情说起来还早。只是这次大城里面的百姓上下一心,莽应里的各路大军围攻了整整十三个月,硬是没有办法突破雷池半步,最后只能回师。”

小武摇摇头,冷笑道:“这就是莽应里穷兵黩武的开始了!打这么大的仗,耗费的钱粮、动用的人力都是极大的开销!打的赢倒还好,但是无功而返、对本身的信心和实力都是巨大的打击。从此,暹罗人对缅甸多年的恐惧感荡然无存了!攻守易势了!”

八角笑道:“不管怎么说,那莱王子终于赌赢了这一把。迈过这道坎,外部的风险大减,同时内部的潜在问题也基本上不复存在了---桑佩一世因年老而退居了二线,暹罗一切朝政事宜都交给了那莱处理。”

“不过莽应里并不检讨自己的过失,反而认为暹罗的能力只限于死守,故不必与其干耗。从另一方面看,缅甸北方的大小土司几乎全部倒向了明朝---这或许是更大的一个问题。上一次莽应里对阿瓦城的闪击战虽然成功,但不足以改变上缅甸的全局。”

小武点头道:“所以莽应里又开始谋划反攻明朝了,对吗?”

八角点头,微笑道:“对莽应里来说,如今自己在上缅甸的势力只到阿瓦城为止,孟养和木邦等大土司都是倒向明朝那边去了,‘三宣’已经被明朝完全夺回。”

“眼看着以前父亲所打下的江山分崩离析,阿瓦城也几面是敌、只能苦苦支撑,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莽应里就将‘仅能自保’的暹罗、交给儿子明义思瓦负责对付,如此自己好抽身出来、专注于北面的战事。”

小武笑道:“莽应里消灭不了暹罗,反而掉过头来全力北上,莫非认为明朝更容易对付?”

八角呵呵笑道:“由于明义思瓦的兵力不是很多,有时候还要召集了兰纳(清迈、清莱)的兵力方能讨伐暹罗。如此一来,暹罗和那莱王子都获得了喘息之机。”

“又过了三年,桑佩一世终于病死。暹罗也有实力做一些反击了---于是那莱王子正式称王,自号桑佩二世!”

小武点了点头,吐气微笑道:“那莱王子是在1590年登基的吧?这点我还记得,从此也可尊称他为纳黎萱大帝啦!”

八角微微摇头,笑道:“那莱要称大帝?那还是早了一点。莽应里的全盛时期尚未过去,他的北上战争还是很有成效的。”

“而且在1584年,东吁侯明康过世,其子明耶继位;到了1588年,卑谬侯达多也过了世。这让莽应里感觉好了许多,因为没有了几位叔伯的威慑,自己更有大权在握的得心应手感。”

小武若有所思,道:“缅甸的那些城主都是世袭的吧?莽应里肯定也有几个儿子,但他能不能把自己儿子任命为东吁和卑谬的城主呢?那样岂不是就没有威胁了?”

八角摇了摇头,捋须道:“缅甸跟中国还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国王没这么大的权力,可以随意改变土司的传承。”

“正常来说,明康的地盘还是由明康的儿子继承;达多的地盘也由达多之子继承,莽应里也插不进手。对了,卑谬城连续三任城主的名字是一样的---若你想分辨的话,就是达多一世、达多二世、达多三世,这样叫就行了。”

小武哈哈大笑,释然道:“原来是这样呀!我倒是记得,以前达多城主就被莽应龙灭了,怎么后来还有达多城主?现在我才明白!”

八角捻须笑道:“而且莽应龙家族的后裔众多,其中近亲结婚的更多。那些城主们也喜欢让后代亲上加亲,彼此间多有堂兄堂妹、甚至与堂姑母、堂侄女之间的婚姻。当然莽应里也有姐妹和女儿嫁给别的城主,这样一来就更没有理由去更动其它土司的继承了。”

小武恍然点头微笑道:“原来如此!土司们彼此间的政治婚姻如此紧密,恐怕也不能说卑谬、东吁等地的接班人就不是国王的后代了。就算消灭了哪位城主、恐怕也还是得让他的后裔去继承!”

八角哂笑道:“莽应里若想消灭一些有威胁的土司,总得师出有名吧?不然其它土司还不群起造反了?缅甸的国家体制基础就崩溃了。”

小武大悟道:“在土司当中,只有阿瓦城主明绍是个例外---因为有造反信件那样的确凿证据落在手里,才能武力驱逐明绍父子,借机吞下阿瓦城!否则莽应里也就只能盘踞在勃固城一带,明知很多土司都是威胁,但也没有办法,只能任由这个风险一直存在。”

八角点了点头,哼了一声道:“正是如此。两位大土司的先后过世,令莽应里的大举北上更无后顾之忧。应该说其精锐还是颇有一些战斗力的,在同明朝的争夺中取得了不少战果,很多北方土司又逐渐投靠了他这一边。”

“但是莽应里的残酷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大肆屠杀孟养邦一带的汉人商贩,以防他们成为明朝内应。这造成汇聚了闽、广、江、蜀等地中国商贩、拥有大明街(唐人街)的地方全都毁于一旦。而繁华了元明两代、与蒲甘齐名的缅中两大名城---江头城(Kaungton)、太公城(Tagaung)此后都大为萧条了。”

龙血玄黄野外战术(浣洋诀3.5.11龙战于野)(2)

图表 26明朝西南夷分域图

图表 26明朝西南夷分域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震惊道:“原来如此!明缅战争前期的那些小胜即退、小富即安的云南领导真是可恶之极!他们不将剩勇追穷寇、纵放了莽应龙、莽应里父子,才会有后来这样的恶果!如果我是万历皇帝,我也会被气得火冒三丈!”

八角捋须微笑道:“在五年中莽应里向缅北大举进攻了三回,其后在明朝的反攻之下终于消停了。与此同时,来自南方暹罗的威胁越来越大,缅中的土司也因为战争损耗太大而不愿继续尊奉其号令。内外都是漏洞的缅甸帝国,已让好战的国王补东补不了西了。”

“但是从客观上看,莽应里连续北伐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阿瓦城主、莽应里的幼弟良渊。原本他只能在明朝的压力下苦苦自保,但现在莽应里讨伐所得的胜果基本上都归了他所有。因为莽应里总得回勃固而去,那么在北方征服的地盘和人口不就只能留给他了吗?”

小武猛然醒悟,大声道:“没错。我记得资料上说,莽应里倒台之后,缅甸也并没有就此灭亡。这个国家还有东山再起之日,而新的国王正是阿瓦城的良渊。”

八角笑道:“不错。所以就算莽应里垮了,也不代表明朝就赢了。良渊王及其后代会继续跟明朝争夺上缅甸的地盘。”

“最终由于云南支援不力,木邦的广阔土地也被阿瓦军队所攻占。万历皇帝在位第34年,终于处死了云南巡抚陈用宾---因为之前他吹牛、有很多方法可以遏制缅甸。”

小武犹豫了一会儿,忽然道:“在我看来,云南高层官员的那些所谓制夷之策,估计都是些小打小闹而已。”

“他们的假想敌,其实只是一些中小土司。但是跟有志于统一缅甸的王者对决的话,还是需要更有魄力的手段才行!如果老是想着怎样小修小补,而不从根本上解决缅甸问题的话,最终只会让本方越赔越多!”

八角大笑道:“没错,那就是‘添油战术’---最终只会越添越多!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有机会的时候要舍得一次性下大本钱,才是明朝最好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