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傻帽”这个词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东北方言,形容一个人愚蠢糊涂,是对别人带着一点可爱的贬损。

也有人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位倒爷到俄罗斯做生意,碰上了零下30度的寒冷下雪的天气,他忘记了戴帽子,冻得耳朵生疼,只好捂着耳朵在雪地里跑,后来有人把一顶暖和的帽子戴在他头上,并指了指天,告诉他明天这个时间还回来。

第二天他不但没还回去,还洋洋得意地和同伴炫耀这件事,说傻子现在一定是在等他的帽子,真是傻帽。这个人不知恩图报也就算了,还耻笑帮助过他的人傻,你说损不损?

再有就是人们觉得“傻帽”这个词来源于八十年代陈佩斯与朱时茂的小品,陈佩斯调侃朱时茂是“傻茂儿”,其实都不是,这个“傻帽”的词早在唐朝就有了,还和杨玉环的老公公把她占为己有有关系。

骂大姑姐干涉娘家事的话(这个词原来和一个老公公霸占儿媳妇的事有关系)(1)

杨玉环与与西施、貂蝉、王昭君并称古代的四大美女,要问杨玉环到底有多美,听听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为她写的《长恨歌》就知道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虽然出生在古代,但她可不是深闺中的平庸小女子,古代崇尚一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观念,但是杨玉环是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是隋朝的吏部尚书,父亲是蜀州司户,叔父曾经任河南府士曹,后来父亲去世,她是和叔父在蜀州度过童年的。

杨玉环的家庭背景,让她从小就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为她之后成为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后宫宠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河南开封举行婚礼,杨玉环也被邀请去参加婚礼了,婚礼上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随即就把玉环带进宫里,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下诏封杨玉环为寿王妃。

骂大姑姐干涉娘家事的话(这个词原来和一个老公公霸占儿媳妇的事有关系)(2)

婚后俩人恩恩爱爱,可是不久以后李瑁的母亲武惠妃就去世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武惠妃感情深厚,一时难以接受,整日茶饭不思。

要说有一句话“皇上不急太监急”还真是说得没错。有一次在华清宫的家宴上,杨玉环即兴表演了一段舞蹈,她曼妙的舞姿,和绝世的容颜把李隆基深深吸引住了。而这一切又被李隆基的贴身太监高力士看穿了,于是他就给李隆基出了个馊主意,让把杨玉环这个儿媳妇给夺过来纳为妃子。

你说皇上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能直接占为己有吗?当然不会了,于是太监高力士又给李隆基出了个主意,让他把自己的皇子们全部叫过来,一人发了一本《孝经》,告诉这些儿子什么叫孝顺,顺应父母的心意才叫孝,可惜这个李瑁足足看了两个月,也没明白父皇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他的皇兄皇姐们就点拨他“瑁啊,瑁啊,你可真是傻瑁”,那咱父皇让咱看《孝经》你还没懂什么意思吗?所以说我们后人所说的“傻帽”就是由这个“傻瑁”演变而来的。

骂大姑姐干涉娘家事的话(这个词原来和一个老公公霸占儿媳妇的事有关系)(3)

李瑁在哥哥姐姐的点拨下,终于明白了原来是父皇看上了他的寿王妃,在那个天子为大的年代,能有什么办法呢?只有服从了。

可是父亲抢了儿子的媳妇,这种事毕竟是丑闻,传出去不好听,于是李隆基效仿了当年他爹李治娶自己小妈武媚娘那样,先让杨玉环去道观出家为尼,这样就解除了世俗的婚姻关系。

杨玉环去的道观也是皇家道观,她出家为尼时改了个名字叫杨太真,在道观里修行的时候,李隆基就迫不及待地与她同居了,三年之后被正式封为了皇贵妃。

有人说杨贵妃是红颜祸水,是他让李隆基整日沉迷于淫乐之中不理朝政,所以才有了“安禄山叛乱”,将士们一致认为是杨玉环祸乱朝纲,心生怨气,最后李隆基为了稳定军心,含恨赐死了他最喜爱的女人杨玉环。

骂大姑姐干涉娘家事的话(这个词原来和一个老公公霸占儿媳妇的事有关系)(4)

在唐朝那个思想开放的年代,李世民娶自己的弟媳,李治娶自己的小妈,到了李隆基这儿,他娶了自己的儿媳妇,所以杨玉环迫于皇威,她或许并不觉得难堪,她也是为了保命啊,更何况她从皇子的妃子直接升级到了皇贵妃,她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唐皇家族这点事搁到现在也是奇闻,这种败坏伦理道德的事也会被人耻笑咒骂的。

至于大唐的败落,我觉得不应该全部怪罪在一个女人头上,毕竟大权在李隆基手里,是他自己意志不坚定,没有能力治理好国家,怎么能怪到一个女人头上呢?杨玉环她也是那个年代的一个受害者、牺牲品,她也是身不由己而已。

骂大姑姐干涉娘家事的话(这个词原来和一个老公公霸占儿媳妇的事有关系)(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