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也成为刘备复仇之战,是不讲任何代价和没有权衡任何得失的一怒而战,尽管战前蜀国内部如何劝说,孙权如何示弱割地,都无法阻挡刘备攻打东吴的决心。俗话说,冲动就是魔鬼。

古代最惨烈的三大战役(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次)(1)

夷陵之战刘备军团

古代最惨烈的三大战役(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次)(2)

夷陵之战古战场

古代最惨烈的三大战役(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次)(3)

夷陵之战形势图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但历史上也有为报仇而一战成名的案例,我们都知道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当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后,伍子胥为从楚国过昭关逃到吴国,竟然急得一夜白了头,在好心人东皋公的帮忙下,借着满头白发和更换行装蒙混过关庆幸逃过了楚国的追杀,楚国大意放跑伍子胥直接给自己埋下灭国的祸根,这才有了后来的吴灭楚、占郢都、伍子胥掘墓鞭尸楚平王的成功报仇的战例。但吴灭楚之战准备时间之长(整整十三年时间,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策划阵容之强大(伍子胥、孙武)、战略部署之缜密是夷陵之战无法相比的,而且是在楚国孤立,吴国与蔡、唐联盟的情况下发动的"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的战略决战。虽然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没有被吴国最终灭掉,却已经是吴国了不起的成就了,这也再次印证了江淮防线对南方政权的重要性,因此取胜是在情理之中的。

古代最惨烈的三大战役(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次)(4)

春秋时期吴灭楚之战形势图

而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下的仓促之战,而关键在于刘备不仅要夺取东吴的战略缓冲地带荆州,而且要剿灭东吴为关羽报仇,是彻底的踩踏东吴难以容忍的红线和底线,所以东吴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必然举国上下、同仇敌忾,顽强抵抗,因为东吴历代君主虽然缺乏开疆扩土的雄心,但守卫国土的战争从来没有认怂,即使在晋灭东吴的最后挣扎中也表现得如此顽强。

我们从三国鼎立形势图可以看出,蜀国的巴东郡即永安白帝城以东至荆州以西的鄂西山地一直以来被东吴稳定地控制,这实际上又是战略缓冲区的问题,荆州是东吴整个国土的战略缓冲区,那么鄂西山地就是东吴的荆州与蜀国前线的战略缓冲区,东吴控制这一地区沿江的宜都、夷陵、秭归等重要战略要地,一是对蜀国的巴东郡形成威胁,二是通过控制秭归的北上房陵的战略通道,对魏国的上庸三郡施加战略影响,关羽襄樊之战为何兵败麦城后都没有成功逃生,关键原因就是东吴迅速控制了鄂西山地,东吴彻底封锁了宜都、夷陵的通过长江的入川通道,秭归北上房陵的要道和麦城通过沮漳河谷分别通往上庸三郡的要道。

古代最惨烈的三大战役(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次)(5)

鄂西山地的战略要道

因此国家之间只要不逾越双方的划定的红线—战略缓冲区,才能维持两国间的战略平衡,如果一旦有一方踩踏对方的红线,突破对方难以容忍的底线,那么对方的殊死搏斗就在所难免了,除非进攻方在力量和实力对比上有绝对优势,否则鹿死谁手,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进攻方往往因劳师远征会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发动的对西魏战略缓冲区运城盆地进攻的战役—玉璧之战,以东魏的死伤七万多人的惨败和高欢两个月后的郁郁而终而落幕,只有那黄土下叠压着的累累白骨的“万人坑”依然默默述说着当年战场上不忍目睹的惨状,并彻底改变了东西魏及后来的北齐后周的力量对比,为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