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这个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是一个有深刻时代烙印的命题。不包含两对范畴,一是“中西”,一是“体用”。中与西是欧风美雨东来之后产生的对待之词,不单是区域名称,而有着不同生活和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体”与“用”运用的面很广,涉及的范围常因论旨而异,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和另一对更古老的哲学范畴“道”与“器”常发生联系。怎样运用它们,有唯物和唯心之别。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有西学的是“体用”,即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有各自的“体用”,移花接木地把西学的“用”移到中国封建主义的“体”上来,这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在中西文化两极相逢的矛盾中第一阶段的结合形式,是以以新卫的形式来推动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与同一国度内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斗争既否定又吸收的形式相比,是被逼得变了形的。

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论中体西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