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根穴属足胃经经脉的穴道,主要治疗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胸痛等。乳中穴的位置:在人体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乳根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按什么穴位治乳腺疼(每日一穴位乳根穴)(1)

乳根穴的位置

【乳根穴】 在人体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凹陷处。

【准确找穴】在胸部,乳头直下,当第5 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4 寸。

【3秒取穴】拇指在乳房上,其余四指在乳房虾,食指贴于乳房边缘,食指指腹处既是。

【取穴技巧】仰卧位,在胸部,男性当乳头直下推1个肋间隙,女性沿锁骨中线,第5肋间隙中按压有酸胀感。

【穴位解剖】位于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穴名解说

【乳根穴】Rǔ gēn(ST18),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

(1)“乳根穴”,“乳”,乳房,即此处穴位所在的部位;“根”,本的意思。“乳根”的意思就是说此处穴位是乳房发育的根本。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经脉气血下行而来,由于气血物质中的经水部分不断气化,加之膺窗穴外传体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气血物质实际上已无地部经水,而是火生之土。由于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结实,对乳上部的肌肉物质(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乳根穴”。

(2)“薛息”。“薛息”,歇息之假用也,亦为停驻之意。薛息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停驻,故名。理同乳根之解。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气化之气。

【运动规律】脾土微粒存留穴周内外,气化之气循胃经疏散。

乳根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胸痛、胸下满痛、臂肿痛、咳嗽、呢逆、乳汁分泌不足、乳房肿痛。

【作用功效】宣肺止咳、宽胸增乳、通乳化瘀、宣肺利气。

【保健原理】本穴归属足阳明胃经。坚持按摩,能燥化脾湿、紧实胸部。

【穴位配伍】 乳汁不足配伍穴位:乳中穴、乳根穴。

疾病概述:妇女生产后,乳汁不出或者乳汁很少,不够婴儿食用。

按摩顺序与技法:正坐或仰卧,用大拇指或者食指,轻捏乳头揉转,或者用食指的指腹按压乳头,会有一种又麻又痒的感觉。同时按揉左右两乳头,每次轻揉2 分钟,然后按摩乳根穴3 分钟。

乳痈配伍穴位:少泽穴、膻中穴、乳根穴

肋间神经痛配伍穴位:大椎穴、肩井穴、乳根穴

生活水平提高,人量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致使成年女性患上乳腺增生、乳房纤维囊肿、乳瘤、乳癌的比率不断升高。要保证乳房的健康和美丽,每天早晚各花三分钟按摩乳根穴,能使胸部的齐种血凝气淤得到缓解,对乳房能起到良好的自我保健作用,也有使乳房丰满的效果。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特效按摩】用中指和食指指腹着力按压乳根穴,每天早晚各按揉3~5分钟,对乳痈、乳痛、乳腺炎、乳汁不足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按摩疗法】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乳根穴30次,长期按摩,可以改善胸痛、肋间神经痛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雀啄灸灸治乳根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乳腺炎、乳汁不足等。

【拔罐疗法】以火罐拔乳根穴,留罐5~10分钟,至潮红发热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疗乳腺增生,胸痛等病症。

【刮痧疗法】让刮痧板的边缘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用面刮法由内向外刮拭乳根穴,以潮红微出痧即可。隔天一次,可以治疗乳腺炎,乳痈等。

【艾灸疗法】艾灶灸3一5 壮,艾条灸5一10 分钟。

推拿:指揉法、点按法。

【备注】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细小或乳房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

【特别注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