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汽推出了一款全新车型——北汽魔方,这款10万级的量产SUV不仅搭载了华为智能座舱,支持鸿蒙车机OS系统,还在同级车中率先搭载了电子外后视镜,与奥迪e-tron同款,成为首款量产搭载“电子后视镜”的国产SUV。

cms与流媒体后视镜区别(汽车后视镜变革)(1)

而在此前,奥迪e-tron、本田e、现代IONIQ 5&6、奔驰Actors重卡等车型都已经取消了传统后视镜设计,并实现了对电子后视镜的量产。

电子后视镜的陆续上车,已然掀起了汽车市场的新浪潮,使得市场想要对其一探究竟。

电子后视镜(CMS)

电子后视镜是由摄像机与监视器组成的系统,在规定视野内需要看清车辆后方、侧方视野,是一种新型间接视野装置,新版GB15084标准称之为“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amera-monitor system)”,简称CMS。

相较于传统光学后视镜,CMS的体积要更小一些,后视镜片被摄像头取代,而后将图像呈现在显示屏上而非传统的直观镜片上,视角更灵活,视野更广阔,在黑夜、雨、雪、雾等环境下可以呈现更好的使用效果。

电子后视镜主要分为电子内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其中电子内后视镜常被称为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则一般用电子后视镜(CMS)直接指代,下文提及的CMS均指电子外后视镜。

cms与流媒体后视镜区别(汽车后视镜变革)(2)

电子内后视镜现状

电子内后视镜而言,其自2016年搭载凯迪拉克XT5登陆中国乘用车市场开始,之后又陆续搭载长城WEY、通用别克、一汽(红旗、奔腾)等品牌上市,截至2022年5月,我国国内共有13个汽车品牌实现了流媒体后视镜车型的上市。

智能座舱和ADAS的发展给车载摄像头带来了增长机会,电子内后视镜也不例外,不过,目前电子内后视镜的整体装配率较低,仍处于初级阶段。

cms与流媒体后视镜区别(汽车后视镜变革)(3)

电子外后视镜现状

对于电子外后视镜,车企考虑的要更多一些,因此,行业外后视镜电子化的路走得十分谨慎,毕竟,外后视镜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015年,ISO发布了电子后视镜标准;2016年6月,联合国发布UN-R46法规后,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地开始陆续推出了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车型。

虽然我国关于电子后视镜的法规还没有完全确立,不过,早在2018年12月,国内就开始了电子后视镜国家标准的修订,并于2020年6月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如今,更新后的GB15084标准也已经处于即将面市的阶段了。

在CMS市场面临全面打开之际,有些车企已经成为了先行者,也有一些车企敏锐地嗅到了市场的风向,开启了相关布局。

cms与流媒体后视镜区别(汽车后视镜变革)(4)

图源:佐思汽研

毫无疑问地,2019年发布搭载CMS量产车型的奥迪、奔驰、丰田已经走在了前列;而后,沃尔沃、本田、达夫DAF、东风柳汽、陕汽、比亚迪、曼恩MAN、现代等厂商也相继推出了搭载CMS的车型;此外,威马、小鹏、岚图等厂商也进行了相关布局,只待风起后迅速跟上步伐。

cms与流媒体后视镜区别(汽车后视镜变革)(5)

CMS的挑战与展望

相较于传统光学镜片,电子后视镜的优势无疑是明显的。

短期来看,成本较高、画面延迟、视觉疲劳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车企需要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后续还要推进降低成本等问题,使用户愿意为这一新功能买单。

今年5月,奔驰已经发布了第二代MirrorCam电子后视镜系统,北汽也首发了CMS量产SUV车型,可见,厂商们依旧在加码相关技术。想来,当相关技术经历积累、交流、逐渐走向成熟之后,只要拥有足够的功能性与稳定性,经得起市场的检验,CMS市场将很快迎来新的进步。

长期来看,电子后视镜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已呈现出不可或缺的态势。CMS与ADAS/自动驾驶融合、CMS内外视镜画面融合、CMS与座舱域控融合也是目前可选择的技术方向。在智能驾驶快速发展的当下,CMS作为汽车智能网联化应运而生的产品,无疑将为汽车后视镜市场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据称,我国允许使用CMS的法规GB15084更新版将在2023年1月发布,彼时,相关传感器供应商、摄像头供应商、CMS方案提供商&测试厂商等均将由此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