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已经变成一种共识,可以说是中国人心目中,无法抹去的团圆情结。对于离开家乡远离父母的人而言,最期盼的日子就是春节。

因为回家过春节不仅可以解思乡之愁,而且还能见到年迈的父母和家乡的亲人。

春节有很多需要大家了解的习俗和禁忌,虽然很多习俗都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但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也蕴含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例如,贴春联就是一个特别讲究的习俗,过年习俗亲人去世3年内,为何不能贴红春联?现代年轻人已少有人知。年关将至,不妨学习一下。

亲人死后三年内不能结婚吗(农村亲人去世3年内)(1)

第一、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春节固然是一个普天同庆的重要传统节日,可是对于失去亲人的人来讲,越是热闹喜庆的节日就越伤心。

因为看到别人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地过春节,就会想到逝去的亲人,这种触景伤情的心情,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在我国农村地区有一种习俗,亲人去世三年内不贴春联。因为春联的颜色是红色的,并且寓意喜庆、祥和、美满。

亲人死后三年内不能结婚吗(农村亲人去世3年内)(2)

如果家中有人过世,而不顾别人的看法贴春联,就会被大家认为是无情无义的不孝之人,最重要的是也是一种不尊重逝者的行为。

而三年内不贴春联,正应和了古人“守孝三年”的说法。《论语,阳货》中曾记载过一段,孔子和学生宰予的对话。

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宰予问孔子亲人故去三年已经很久了,但是作为君子却应该“三年不为乐”。孔子则说亲人逝去后依然锦衣玉食,你能心安吗?

亲人死后三年内不能结婚吗(农村亲人去世3年内)(3)

可见古人早已经立下了规矩,家中亲人去世三年内,绝对不可以大肆娱乐,更不能贴春联。

即使根据当地的规矩需要贴春联,也应该选择贴蓝底白字的春联。因为红色象征着喜庆,而亲人去世本应该悲伤、悲痛,绝对不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第二、属于传统文化范畴

自《周礼》出现之后人们才开始知礼、讲礼,亲人去世三年不贴春联,看似是一个陈旧的传统文化习俗,但这并不意味着陈旧就是糟粕。

一壶老酒,只有历经沉淀才能历久弥珍,所以千百年来传承的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早已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

亲人死后三年内不能结婚吗(农村亲人去世3年内)(4)

虽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是很多值得后人记住的传统文化,却在农村人的口口相传中保留了下来。虽然说很多传统思想都具有迷信色彩,但是却不失为一种文化特征。

亲人去世三年内不贴春联,看似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实际上却蕴含着古老的孝道。

在古代社会中家中父母去世,孝子贤孙必须要在坟墓旁搭建灵棚,无论是娶妻、嫁人、科举等,都要为守孝让路。

即使已经入朝为官,也要回“丁忧”三年为亲人守孝。每天都要身披孝服、焚香烧纸,可见古人对孝道的重视程度,早已经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而这亲人去世三年内不贴春联,已经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虽然历经上千年的发展,但依然深植于农村。

亲人死后三年内不能结婚吗(农村亲人去世3年内)(5)

第三、后人对逝者的特殊缅怀方式

《孝经》有云: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可见事死者如事生者的思想, 早已经转化为一种孝道了。

在广大农村地区虽然人们的生活可能很穷,但是对于孝道却不敢有半分怠慢。一旦家中至亲去世不仅会伤心至极,而且内心中也会一直谨遵孝道。而亲人去世三年内不贴春联,就是他们表达孝道的一种方式。

或许很多人认为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孝顺,即使他们去世了也问心无愧。但实际上一个真正懂得孝道有孝心的人,无论是父母生还是死,都会一如既往地尽孝。而死后尽孝除了在诞辰、祭日焚香烧纸之外,还表现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中。

亲人死后三年内不能结婚吗(农村亲人去世3年内)(6)

结 语

“人死为大”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早已经根深蒂固,在“事死者如事生者”的思想影响之下,孝道几乎体现在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亲人去世三年之内不贴对联,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能够见微知著地体现一个人的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