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1)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2)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3)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

文图/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大瓮天坑,2011年6月23日,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张远海先生确认为天坑。

这个天坑,位于湖北利川团堡镇金龟管理区大瓮村大瓮天坑GPS N30°19′11.52″E109°13′04.93″(长535米、宽300米、最大深度209米),安顿好“驴友”,何端傭带领我们赶往大瓮村。

大瓮天坑被一片玉米地遮掩,如果没人带领,即使在坑边几米的地方,也不容易发现。站在坑边,老徐不禁感叹:有点壮观啊!

四面都有灰白的崖壁裸露,坑底以西还有田埂。下到坑底,过了一个木栅栏门,左边有一个小洞口。走到跟前,发现其实并不小,进到里面,是很大的一个厅,说话都有点嗡嗡声。

洞厅里有十几头牛,见得我们进来,镇定了片刻,最后还是蜂拥着跑出洞去。据何端傭勘测,这个天坑底部有四个洞穴,在天坑E-W中部方向也有两个洞穴,洞壁岩有明显水冲刷的痕迹,天坑底部有成眼睛状的两块洼地,天坑东面地势较矮有明显的消水痕迹并形成圆形消水坑,有一盲洞,盲洞洞壁岩石有明显的水波痕,从盲洞的崩塌堆积石块分析,崩塌石块堵住原有的洞道,水位迅速上升形成水库,由于地表水不断的补给,增加了压力加上一些细小的缝隙使地下水改道。

在天坑底部最陡的一面崖壁下,有一些石头房屋的遗迹。石头房屋附近的土地,看起来早已荒废,长满一种不知名的接着蓝宝石一样颗粒的植物,有半人高,走在里面,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团堡镇长庆小学沈元军老师的家,就在天坑旁边。他说我们来得真巧,正是周末,他刚好在家。平常,家里是锁门,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到远方打工去了。沈老师说,天坑里面原来住着冉家的一个大家族,说不清什么时候的很久很久以前,就住在里面。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4)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位领导来恩施视察,给了政策,指示居住岩屋的农民全部搬出岩洞以求脱贫。政府出钱造好了房子,可冉家人并没有行动,主要原因就是天坑里里面的五、六十亩地。到了1996年前后,出水洞里突然涨起了大水。水很大,一直淹到了树梢。住在里面的90多岁的冉家老汉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也没听说过这个洞会发大水,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发起了大水呢?之后,他们一大家子,才搬出了天坑。

沈老师至今仍很奇怪,当时,拿天坑上面他们家这里来说,雨并不大,不至于啊。当时时间是阴历五月,也不算正儿八经的雨季。怎么洞里就突然涨水?再说,他们这一带,下大雨很常见,一点也不奇怪。比如今年,本地就有洪灾,可天坑里面的洞里也没见涨水。

虽然一直住在天坑边,沈老师仍觉得这个天坑很神秘。右边的干洞,有人进去里面拜过山神,说里面有山包。冉家老头去世前曾给他讲过:洞里面还有圆门,有犀牛角,还有人的脚印。一直走一直走,,能走到元堡镇的花椒坪,从另一个天坑里面出来。

沈老师小时候有一次爬到天坑在半中腰那个洞里去玩,累了躺着休息,耳朵贴着石壁,这时候,他听到了以一阵阵流水声。他以为是幻觉,再一听,没有了。继续听,又有了。你说到你有没有?很奇怪的。

大自然以自己的方式,时刻展示着自己的魅力。何端傭分析说,这些事实,可能说明天坑地下水,是由西向东流进入小溪河注入清江。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就需要仔细探索了。

吸引何端傭好奇,让他耿耿于怀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2008年3月,在利川文斗乡十字路管理区落溪天坑,何端傭他们下到深度约100米时,发现一具尸体,报案后配合公安部门破案时一名队员受伤,这次探险被迫结束。未能对该天坑继续探测。

另一个利川忠路镇小河管理区龙堂铺村石盘黄桶岩天坑,由下雨没有进行具体测量。天坑的岩壁上,有一条不知什么年代修建的栈道,可以直接下到坑底。有个神秘的传奇故事,据说里面曾经是红军的军工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想搞个清楚。

1637年前后,徐霞客游历广西、贵州,在实地考察中生动地描绘出峰从和峰林石山理念,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之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它不但在分析各种地貌上具有惊人的能力,而且能够有系统的使用各种专门术语……” 现在貌似走进户外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仿佛一瞬间,西风东渐,户外服装也俨然成为时尚,南京的某政府部门甚至把顶级户外防水服当作工作服了。满街户外商店,花花绿绿的杂志,到处是“功略”、“路书”。关于旅行,似乎除了省钱绝招、艳遇圣地、一座叫春的城市、机械式工业化到此留影、饕餮美食、小资滥情、炫耀装备、以高尚的名号博取不假思索的廉价善良、伪装环保贩卖高尚之类,就是怎么怎么省钱就可以游遍世界之类的不知所云。实质上已经走向探索精神的反面。所谓驴友,错别字谐音,竟然也成为时髦的网络语言。我等童年喜欢看的《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画报》之类,不知还存在否?享受自怜,所谓我来了我看见,其他均与己无关,一切都成为商品时代的必然,大约也该无可厚非。

在城里生活都不易,都挺累的。到达,休闲。只需要休闲,生活方式之一种。大约也无可厚非。但徐霞客、尧茂书们的探索精神是否已经变得遥远?他们如果在今天生活的话,是否会感觉孤独?

在这个更容易被科学和进步统治头脑的时代,也许更需要徐霞客的探索精神。

我站在老318国道上,回头测量了一下到沈老师家的距离,400多米,而沈老师家到天坑边,也就百米之遥。也就是说,这个大瓮天坑,就在318国道旁五、六百米的地方,默默无言。

“天坑就在路边。山就在那里。天坑就在哪里。”我说。

何端傭回应我说:“是啊,天坑就在哪里。”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5)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6)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7)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8)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9)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10)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11)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12)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13)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14)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15)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16)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利川响水洞天坑(318国道旁400多米湖北利川大瓮天坑)(17)

湖北利川大瓮天坑,难忘的一次采访。湖北就此有了天坑。真实探索税晓洁摄于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