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冬天有多冷(70后记忆里的冬天)(1)

冬天树林

文/七月长安


70后,一晃一晃,人已经老了。

70后,我们吃过苦,有过无比幸福的童年,回忆那样的冬天,我们为什么都不怕冷呢?

因为,那时候的我们,都是放养的娃,心中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寒风凛冽的冬季里,大自然便是我们最好的娱乐场所。

我们单纯,快乐,如同一群小天使,从村的这头,呼啸而过;我们不需要人看管,团结互助,大的带着小的,就这么尽情享受冬季的乐趣。

回忆总能带来一丝丝的温暖,尤其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季,曾经的一幕幕,宛如温馨的电影重放,在脑海里一遍遍播放,儿时的足迹,留在那厚厚的雪地里,一串串蜿蜒而去……

80年代冬天有多冷(70后记忆里的冬天)(2)

01.最暖的棉衣棉裤,暖了一个冬季

那个时候,我们穿过世界上最贵的衣裤,便是由母亲亲自缝的棉衣棉裤。

每到冬季来临的时候,母亲都会在昏黄的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棉衣棉裤,洁白的棉花,被缝在不时尚的布料之中,显得很臃肿肥大,却十分的保暖。

穿着母亲缝的棉衣棉裤,在最冷的冬天,也不觉得风有多么大,天有多么冷。

我们一见面,就相互炫耀,看看谁的棉衣棉裤,最厚,最保暖,于是故意在风雪里,随意跳着,滚着,玩着。

那时候的天气,还真是冷,每一个冬季都会下雪,雪一下,世界就两样了,冬天特显得诗意和美好。

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我们还真是不用担心,雪水会浸透衣裤,即使浸透了,快乐也会将一切淡化。我们疯狂地在雪地里,踩着深深浅浅的脚印,等到雪大了,厚了,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那雪人堆得可丑了,鼻子用胡萝卜弄的,眼睛用煤球捏的,我们管它叫“小丑”,围着小丑雪人,我们闹着,跳着。

最兴奋的莫过于,那一枚枚的“雪弹”在空中你来我往的飞来飞去,这个时候,棉衣棉裤成为我们最天然的保障,即使“雪弹”袭来,也不需担心它会凉透我们的全身,带着暖意,我们尽情的玩着,打着。

时光在慢慢地消逝,当黄昏降临的时候,雪夜曾现一片迷蒙的美,而这个时候,从村里传来母亲的呼唤,暖暖的呼唤声,是我们归家的信号。

穿着有着妈妈味道的棉衣棉裤,我们心满意足地往回跑,一路洒下银铃般的笑声。

80年代冬天有多冷(70后记忆里的冬天)(3)

02.通红的火炉,暖了一个家

那时候的家,是矮矮的平房,没有暖气,也没有电炉,可依然家里暖烘烘的。

父亲特意在地上挖了一个土灶,然后烧着红火的煤球,时间一久,暖暖的气流便流淌在小小的家中。

一家人就这么围坐在土炕周围,红红的火焰映着父母亲年轻的脸庞,从他们的神色中我看到了惬意,暖暖的温馨感油然而生。

火炉缓缓地散发着热量,母亲轻轻地吟唱着儿时的歌谣,慢慢地就进入了最美的梦乡,那梦很甜,很甜,梦见在雪天里,和父亲母亲一起笑着闹着,时不时地还笑出了声,口里叫唤着爸爸妈妈。

家,很简陋,却充满了温馨,冬天的冷,无法凉透着通红的火炉,更无法冷透着炽热的亲情。

其实,最喜欢的便是寒冬腊月,在土灶上用一个大大的脸盆,里面装着汤水,周围摆满了各种蔬菜,肉类,喜欢吃什么,就去煮一下,涮着吃。

那个时候,我自然不知道这种吃法叫做“吃火锅”,家里也没有那种高级的火锅,但是聪明的父亲,总能想出办法来,他精心地调制,精心地准备,虽然都是很朴实的东西,却散发着很浓很浓的香味。

一个火炉,一个脸盆,暖了一冬的冷,滚烫的汤水顺流而下,流进了心田,暖暖地,让人难以忘怀。

那种味道,温馨而甜蜜;那样的冬天,再也没觉得冷了,即使风时而从那破窗户的洞里,钻了进来,也吹不散心中的炽热。

80年代冬天有多冷(70后记忆里的冬天)(4)

03.提着自制的烤炉,我们排队打爆米花

穷人,总有很多办法对付着寒冬的冷意。

我们没有暖手的电器,只能靠着自己的智慧,自己弄着烤炉。

小铁桶用铁丝穿着,四周打着洞眼,里面放满红彤彤的火炭,提着铁桶,迎风而晃,火炭瞬间燃烧,经久不息。

提着它,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冬;提着它,我们最喜欢的便是去看爆米花。

其实,更多的是想吃爆米花,那种味道,是儿时最喜欢的味道,尤其在那样的冬天里,能吃到这样的美食,是一种幸福的事情。

村头,早已经排满了人,我们一手提着自制的烤炉,一手提着米和糖,笑嘻嘻地站在队伍里,看着爆米花的老爷爷忙不迭拉着风箱的样子,心情特别激动。

“轰”的一声炸响,烟雾顿起,等到烟雾消散,白花花的爆米花,便从那黑黑的爆米花机器中倾泻而出。

那种机器很古老,椭圆形的样子,架在火炉上,老爷爷一边摇着机器,一边拉着风箱,那种美的画面,在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虽然天很冷,我们的兴致却很高,等我们的爆米花打好以后,我们迫不及待的就吃上了,不知道吃了多少,反正母亲讲了,管饱,打了以后就尽情吃。

很多年以后,我再也吃不到那种味道了,也没有那种不怕冷的精神了。

也许,如今的我,已经老了。

80年代冬天有多冷(70后记忆里的冬天)(5)

04.火热的过年氛围,暖了一个流年

要问什么时候最兴奋,当然是临近过年最高兴。

那空气中都洋溢着一种过年的气息,时而这里放着鞭炮,时而那里响着声音,一股浓浓的硝烟味,流淌而来。

我们使劲地闻着,这种味道很刺激我们的鼻子,因为我们知道,要过年了。

我们不去管大人们怎么去准备年货,怎么祭祀灶神,只关心一到腊八就要吃腊八粥,一到除夕之夜就要放烟花。

滚烫的腊八粥一下肚,瞬间开了胃,母亲煮的粥,带着暖暖的爱心,一直甜到心里头。看着母亲关爱的目光,我的心也暖暖的。

到了除夕之夜,鞭炮声连绵不绝,烟花更是璀璨,哪里像如今的过年,连一声鞭炮声也听不到,外面的大街,除了冷意,就只剩下空旷一片。

那时候的我们,都奔跑在外,那夜的黑,被璀璨烟花照亮,被喜庆的鞭炮声唤醒,它不再是黑夜了,而是永远的白昼,心中永远的暖。

80年代冬天有多冷(70后记忆里的冬天)(6)

时光流逝而去,带走的是年华,是曾经的美好。

那时候的冬天,我们真的不怕冷,虽然没有很好的环境,却有着一颗炽热的心,有着父母亲浓浓的爱意。

70后的人生,一半沧桑,一半回忆,一半心酸,一半幸福。

沧桑的是历史,回忆的幸福,心酸的是我们曾经所吃过的苦,而幸福的是我们曾经拥有这些最美好的“苦事”。

70后的你们,还记得那些冬天不怕冷的事吗?

-END-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