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小鼠实验显示,通过从血液、尿液、皮肤等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出完整的毛囊皮脂腺结构,培养得到的人体毛囊移植后也可以继续存活。下一步我们将开展临床实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3月31日,在雍禾植发和中山大学“产学联合”战略发布会上,中山大学毛囊再生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药学院(深圳)副教授王旭升介绍,针对脱发问题,包括了干细胞毛囊再生等多种技术的研究突破有望为脱发人群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

脱发稳定到什么程度才适合植发(你的秃头或许有救了)(1)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群超过2.5亿人,同时,脱发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30岁的年轻人占比达到57.4%。脱发不仅关于个人形象,还会人们影响工作和生活,成为了社会关注热点。

脱发经济正在催生植发技术变革。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植发行业2016年的市场规模约为57亿元,到2020年时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元,植发行业热度不减。

调查显示,整个市场民营机构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公立医院植发科的份额仅占10%。天眼查数据显示,经营范围包括植发的企业在近5年内成立了151家,截至2021年4月,全国范围内植发相关企业共计301家。

“目前的植发技术不足以解决所有的脱发问题,我们还亟待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方式。”据介绍,植发的原理并不复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脱发类型都属于雄激素性脱发,植发就是让对雄性激素最不敏感的后枕部毛囊来“支援”脱发区域。不过,由于目前的植发技术是“拆东墙补西墙”,而自体毛囊数量本身就是有限的,这也使得植发遭遇到了技术瓶颈。

“从临床数据来看,在雍禾服务的400多万客户中,最终选择做植发手术的只有20万例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自体毛囊数量不足。”雍禾植发医务管理部主任李新枫在发布会上表示。

为此,发布会上,雍禾植发与中山大学毛壤再生团队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人体毛囊再生技术攻关、毛囊再生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为脱发治疗提供最新技术手段。此外,双方还将同时开展抗焦虑型脱发药物等多项研究。

据王旭升介绍,目前其研究团队利用干细胞再生毛囊的研发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我们在小鼠实验中将血液、尿液或皮肤的细胞诱导成多能干细胞,培育出了毛囊的初级结构,并将其在猪等动物身上进一步培育,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毛囊。”王旭升表示,目前该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不过,该研究还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安全性问题。“干细胞再生能力非常强,诱导出毛囊结构后,需要在动物体内分化半年,降低在体内形成肿瘤的风险。”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得到不同大小单位的毛囊,如眉毛、头发、胸毛等。为此,研究团队将在2-3年内完成第一批临床实验,希望能在5-8年内建立可以大规模临床应用的毛囊再生技术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庞大的“头顶生意”,无论是科研团队、药企还是资本,都在加快布局,开发更多药物和技术。如其中,2020年3月,美国FDA就授予礼来制药的巴瑞替尼突破性疗法资格认定,批准该药用于治疗版图,辉瑞制造的JAK3抑制剂也已经进入了临床3期。国内药企方面,恒瑞制药的SHR0302片和泽璟制药自主研发的JAK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等药物也已经在临床实验阶段。

业内专家推测,3年内至少有一款治疗斑秃的药物可面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