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和大家谈谈《山海经》中提到的龙,上次提到过烛龙,现在来说一说应龙吧,这也是有很多争议的一位大神。

山海经里龙的记载(山海经记载中的那些龙)(1)

应龙在《山海经》中有三段记载:

第一段出自第十四卷大荒东经。原文:“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也就是说最荒远之地的东北角中有一座山,名叫凶犁之丘。应龙住在这座山的最南面,由于他杀了蚩尤和夸父,再也不能回到天界,所以下界多次发生旱灾。每当下界大旱时,人们便模仿应龙的样子求雨,天上就会降雨。

第二段出自第十七卷大荒北经。原文:“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第三段也是出自大荒北经。原文:“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之冀北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敲黑板:应龙所杀的夸父不是追日的那个夸父?而是一个种族的族长?就像盗墓笔记里的张起灵一样;还有人说这里的杀不是杀死的意思而是击败的意思。当然胖子比较倾向第一种,因为《山海经》第八卷海外北经有明确的记载:“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所以死的那个可能不是追日那个。

山海经里龙的记载(山海经记载中的那些龙)(2)

回到主题,接着说说应龙的身世,《淮南子·墬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而在《镡津文集》中写道:“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述异记》中又记载,“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从种种迹象表明应龙的地位非常高,是凤凰和麒麟的祖先,还是龙族的金字塔的顶尖人物。

说完身世再看看外貌,《山海经》中并没有应龙的外貌特征,但是大家都一致认为应龙是有翅膀的。胖子查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资料,现给大家作个参考:《广雅》有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文选》也云:“天有九龙,应龙有翼”。也有传说其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之外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除了《山海经》中记载的是黄帝手下战神猛将外,他不仅帮助黄帝击杀了蚩尤和夸父,还帮助了大禹治理水患。《太平广记》云:"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楚辞》中有云:“应龙何画?河海何历?”王逸注此句:“或曰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径所当决者,因而治之。”这些都是描述应龙帮助大禹治水的。

应龙就是黄龙?我们还是看一下查到的古文典籍吧:《拾遗记》卷二有:“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史记正义》:“黄龙之神,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而《山海经》也记载:“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黄帝乃令应龙之冀北之野。应龙畜水。”这就说明应龙也主事雷雨,事件与能力两者都差不多,所以争议不大。

山海经里龙的记载(山海经记载中的那些龙)(3)

应龙是个妹子?WTF?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是应龙最具争议的一件事。作为击杀蚩尤和夸父的猛将还是黄帝身边顶级打手,怎么也想不到是小姐姐吧。我们先看一下证明应龙是雌性的证据:《荆州占》云:“钩陈者,黄龙之位也,太一之所妃也。”《云笈七签》记载“黄龙之神,天之后妃也”这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在知乎已经有人给出了解释“星空观测里,勾陈六星就是“后”绕着太一星。勾陈六星有预测凡间后妃运势、主宰将军等神职。太一星有保护凡间帝王的神职。并不是说勾陈太一是夫妻。而【勾陈居黄龙位】【黄龙位】是指天空紫微垣星区的中位,不是【黄龙】这个神。就比如你站左边青龙位,不是说你就是青龙神”额,胖子看完这个解释马上查了一下《荆州占》和《云笈七签》,前者是一本失传的天文星象类的书籍,后者是抄录的道家典籍,这……查完一脸懵X,这就证明应龙是妹子了?完全就不是一码事啊,就好比你女朋友问:“晚上饺子好吃吗?”你回了一句:“嗯!面条挺劲道!”,至于雄雌您还是自己判断吧。

山海经里龙的记载(山海经记载中的那些龙)(4)

应龙是女娲补天时的坐骑?《淮南子》的《览冥训》中有明确记载:“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重万物。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登九天,朝帝于灵门。”这也就说明了符合事实。

敲黑板:再说个狗血的,应龙和女魃两人本拥有相斥相克,无法靠近的命运。但火之女魃却爱上了水之应龙……这个说法的出处也找到了,此故事改编自05年电脑游戏《幻想三国志2》背景设定,爱看言情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至于创世说,也是个争议话题,胖子就不多说了。

最后做个总结吧,中国神话有很多体系,不同的体系中的人物代表的思想都是不同的,本文中所查阅的古典文献也是历朝历代所编写的,就是在原有的基础加上自己独到的想法或故事,让神话人物显得更加生动、立体。当初完善时可能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议论,但是能流传下来就是历史的传承,所以,我们没必要去上纲上线去非议别人的观点,可能你现在看起来很荒谬的观点在几百年后就是别人参考的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