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幼儿创造性的源泉,是幼儿童年精神的诗性表达。在学前教育专业普遍认知中,“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亦然是教师需要维护的基本立场、坚守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从业者的专业信仰。

为丰富学生学术生活,增加学生专业素养,2021年11月26日,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隆重邀请了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为学院师生做《幼儿园游戏课程化路径》的学术专题讲座。

丁海东教授,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幼儿游戏与玩具专委会副主任,《学前教育研究》编委。获评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

一起来聆听专家带来的学术盛宴吧!

讲座中,丁教授就“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的实践路径”这一主题,阐释了游戏的内涵及其价值,指明了幼儿园游戏活动课程实施的三条路径。

什么是游戏的内涵?丁教授说:“游戏是由特定的、可见的行为或行为系列而呈现出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即游戏的活动形式。”

什么是游戏的手段价值?丁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游戏的手段价值亦称工具价值。它体现于把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来组织和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教学高效和顺利的完成。凸显出学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特色及其独特规律活动性、直观性、情境性、行动性;体现了融洽、民主的师幼关系;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游戏手段价值应该如何实现呢?首先,游戏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便主要体现为是对于幼儿园正规的、集体化的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的支持、辅助与补充,而更注重于直接为正规教学目标与要求而服务的功效发挥——教学游戏,。其次,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都可以游戏的形式得以组织和完成。最后,把游戏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凸显出游戏作为显性课程的有效形式资源。

通过视频和案例分析,对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心理活动、教师的指导进行了专业的解读和分享,让参会师生更清晰地领悟游戏的内涵,理解和把握有效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

丁海东教授通过专业理论以及案例分析对幼儿园游戏化路径进行深度剖析。他提出,“游戏”和“课程”的融合有三条实践路径:

路径一: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手段

路径二:游戏作为课程实践的内容

路径三:游戏精神:贯穿课程实践的内容

聆听完丁教授的讲座后,老师们对幼儿园游戏活动课程的实施和路径都有了新的思考。未来,大家也会把今日所学所思运用到今后对幼儿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可用资源,有效支持幼儿活动,不断反思、不断前行!

谈谈如何学好幼儿游戏这门课程(以游戏之心)(1)

谈谈如何学好幼儿游戏这门课程(以游戏之心)(2)

谈谈如何学好幼儿游戏这门课程(以游戏之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