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 深度解析(大明1566大明)(1)

大明1566讲的是什么?是党争?是倭乱?还是单纯的官僚内部的问题,不是了,看完整部电视剧,你会发现皇帝的重要性。

与《大宋提刑官》中的皇帝不同的是,大宋的皇帝是最终被动的告知,而大明中的皇帝始终在掌握着局势,无论是大奸臣严嵩,还是清流,他们无时无刻不再揣测皇帝的意思。

毫无疑问的是皇帝的想法决定了剧中人物的命运,而且剧中人物多半是官,所以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官员与皇帝的事情。

而里面的海瑞实际上是《大宋提刑官》的宋慈,只不过这部电视剧的主视角不是个人而是朝局。

大明的开篇就是廷议,是政府怎么用钱,钱不够怎么办?开源节流,实际上国家财政最大开支是行政成本,就是要人去为国家或者皇帝干活,但是这些人也有生活,不可能不计报酬的给你干活。

问题在哪里?是你要他人干活,就必须满足他人的需求,而一个人的欲望是会增加的,开始严嵩给嘉靖干很多活交给嘉靖许多的钱,但是随着后期严嵩也要用人,也要满足手下人的欲望。

开源节流,节流的话是干掉或者打击严党,减少行政成本的支出,开源就是提高赋税,一般来说有两种,开启一种新的赋税。

另一种是加大原来的赋税额度,而新的改稻为为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首先新开一个税种给谁收?是文官还是太监?

需不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盯着,这个专门的开办成本倒是低,可是为了保持这个机构的运转又要多少钱?

而改稻为桑的钱是有织针局收,不需新增一个专门的机构,这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那么这个解决方案到了下面又变成了什么样?上面的政策很好,可是到了下面就变形了,下级行政机构看这个补偿不会眼馋。

反正国家想要的是税收,下级政府想要降低成本完成改稻为桑,百姓矛盾是种桑树养不活自己,没有看见收益,那么我把田淹了,不就行了,百姓吃不起饭,田也没了。

我就能用极低的成本完成上面的任务,中间的差价还是自己的,同样还有一种是底层政府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上级政府没有钱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上级贪污了,第二种就是原计划就没有这么多的钱。

第二点就是什么支持着严党,是皇帝的支持吗?是严世藩的聪明吗?都不是,在《大明1566》中严嵩的虎吼出了,皇上用他的人打倭寇,皇上要用他的人赚银子,要用他的人修宫殿,是他满足了皇帝的需求。

他才能保持自身的地位,所以他才会给自己的心腹胡宗宪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要养寇自重,一旦问题被解决了,自己也就失去了保护,个人会这样,更何况是有一群人组成的组织呢?

某些机构的初衷是解决问题,但是后来为了自身的延续,所以他们反而会宣传原有问题没有消失或者加重原有问题的严重性,比如美国许多为美苏争霸而存在的智库公司他们也会为自身而去鼓吹俄罗斯的严重威胁。

而在洪水之后,朝堂上有粮也不会借给你,这是为什么?严党是始作俑者,他们不想解决?实际上他们也只有通过瞒然后解决问题,而且他们反而会加速完成改稻为桑的政策。

一旦政策完成,朝局自然就不会关注这个地方,因为问题已经解决了,皇帝只管这件事情完成没有,没有完成肯定是有问题,问题只有可能出在严党身上。

所以正派人物们也不借粮,而最终也是以严党的失败告终,太监换上了陈拱,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只能让严党出一点血了。

实际上为什么大明朝的人口一直在发展,但是大明政府的财政问题越来越紧张,因为皇室的扩大,官僚机构的贪腐,国家的行政成本会随着越来越高。

由于官僚会腐化,所以有监督机构,而监督机构也会腐化,所以又会增加新的监督监督机构的新机构。

为什么盐税收不上了?一方面是手下人习惯了这种分配模式一时间改也改不过来,而皇帝震怒的原因是,本来钱分给你也可以,那是你要做出事情了。

现在改稻为变成这样,你还是这样,严党的消亡就是必然了。

从第一集的时候,严党就输了,因为裕王,有了儿子,吕芳也是要冯保去裕王哪里?就是认定下一任的皇帝是裕王了,而为什么裕王赢了,严党就输了,严党靠的是嘉靖皇帝的支持。

而嘉靖皇帝不可能永生的,所以嘉靖死后,严党肯定会失势,但是张居正他们为什么会拼命打击?

最重要的倒不是首相的位置,而是帮助裕王稳住他的势力,严党肯定会与裕王不对付,打倒严嵩,你说严党会不会投降。

就算投降了裕王这边还有高拱,张居正,严党投降了,你让皇帝怎么办?严党投降了,严嵩只会死无全尸。

我们聊一聊海瑞,实际上海瑞是大明朝中官员中的特例,在官僚中这样的人是可怕的,一个不贪污,没有死角。

他干事也很不错,一个没有问题的人就意味着不受控制,无所畏惧,所以海瑞是连皇上都敢骂,同时皇帝使用海瑞也不用担心,他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他不需要利益去拉拢,也不会被利益集团所腐蚀。

所以说对于改革来说,必须要这把剑,一把忠诚于皇帝,无往不利的剑,用于干消灭一些不服从的势力最好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改革是靠张居正,而不是海瑞,因为改革不能杀死全部的利益集团,杀死全部的利益集团,还有谁敢为你做事?

天下都是海瑞,哪里需要官员?可是海瑞或者宋慈屈指可数,大多数的时候不得不用利益拉

拢一些人去干肮脏但是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还有自己也不是海瑞啊,自己也有欲望啊,怎么办?

大明王朝1566 深度解析(大明1566大明)(2)

所以改革重要的不是一往无前,而是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一条鞭法侵犯了官吏们的隐形收益,但是国家的税收多了,百姓也有一定的税额,减少了苛捐杂税的可能。

张居正用考成法使得官僚们屈服,用他们最重要的官员升迁为自己干活,改革不是毁灭,是对已有体制的完善。

杀贪官简单,让这些官僚制度上为民服务不更好?

嘉靖是一个聪明的皇帝,这么多年不上朝,但是对局势的控制力没有下降,道有阴阳,治理国家需要恩也需要威。

用利益驱使人,用威势逼迫人,商君有土地财货爵位驱使人,用刑罚流放斩首威逼人,而嘉靖帝用徐阶儿子修宫殿是恩,用陈洪,留严嵩的命是威。

皇帝是帝国内部最自由的人,皇帝永远能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择,才会有人听他的,这就是明末一定要留下魏忠贤的原因,只有魏忠贤在士大夫东林党们才有有恐惧,才会办事?

一个好的皇帝是不会让一个利益集团做大很久的,因为这会使得皇帝的权利减少,而随着时间的这个群体也会堕落,所以需要打压。

《大明1566》,有改革的能臣张居正,有改革的神剑海瑞,可是皇帝不用,是皇帝不想用啊,皇帝不想被人说。

因此年幼的皇帝才会忍受张居正的所作所为,就算他能为国家做了非常大的贡献,皇帝也是凡人,他只想修宫殿。

就算皇帝有权利,有怎样?皇帝也是凡人。

我是香酥辣,我下一期讲改革改革的《雍正王朝》。

欢迎加入67943839,B站每晚7点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