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王家河花鼓子(安康老家那深情的)(1)

安康农村的老家,是美景如画的地方。“花鼓子”是老家农村人大凡小事都唱的一种歌。农家的好客,让你亲切难忘,不管红白喜事,前三天后四天,把事过好,更要把客人款待周全。过事儿,就得讲究个气氛,花鼓对唱,风月无边。而唱“花鼓子”的主唱,还包括锣鼓手是主人家事先要去请的,大都是当地出了名的好把式。只要锣鼓一敲打起来,就热闹了。主唱开唱,过一会儿,就会邀请上事的客人一起唱。

安康王家河花鼓子(安康老家那深情的)(2)

“花鼓子”是用对偶的四句一韵,其表现形式在老家安康农村自成一体,与地方戏秦腔、汉剧风格各异,曲调中山歌味极浓,唱词所涉及很广泛,常常利用阴、晴、烟、雨、春、夏、秋、冬不同自然现象和山水、人文、地理、人物、习俗、时令以及花、草、树、木展示,且不着痕迹地溶入当地风俗民情,诠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花鼓子”有传承也有即兴,在锣鼓乐器的伴奏下,高腔低调,宛转悠扬,纯粹是“Made in本地”。“花鼓子”在安康农村,恰似穿越时光隧道,从大自然中传来的天籁之音,更是人们敲响锣鼓后喜乐忧哀的感怀!

安康老家农村“花鼓子”的热烈和歌词的优美,唱尽了安康农村人的苦辣酸甜。在我的意念中,“花鼓子”这广泛流传的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乡土风情极其浓烈。流传较广泛的如《十对花》,通过细腻观察各种花生长、生存的不同环境,用形象的理解与认识表达出它们的规律;《十爱姐》,则唱出了不少轻年男女的心声,表现了年轻人对爱情的乐观、阳光心态;《唱梁祝》以梁祝化蝶的故事形象生动地引出情感,进而追逐、表达一种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把握爱情婚姻生活的美好意境;《孟姜女寻夫》则是表现了悲凉而不失浪漫色彩和忠贞不渝的民间爱情故事;而新创的《歌颂党的十九大》(十九大盛会隆重开,全国人民乐开怀\总结过去展未来,引领迈进新时代\党把人民爱)等,更为形象地表现了欢快的老家人爱党情怀和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情绪。

以欣赏的心境聆听口耳相传的“花鼓子”,还有很多是自编自唱即兴发挥的好歌。前几天,黄老师发在微信群里的歌词都非常好:比如“锣要打来鼓要敲,人要从师井要淘,井淘三遍水好吃,人从三师武艺高。”这段采用了节奏欢快、押韵对仗整齐的形式,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让听者既听得明白、又开心,还把从众师学高艺的道理深入浅出地灌输。再如“太阳一出满江红,师父骑马我骑龙,师父骑马桥上走,我骑龙儿水上漂,师傅比我高。”这段“花鼓子”歌词,既夸赞抬高了对方,又通过转韵使得歌词在整齐中见变化,增加了歌儿的音乐感,如果再加上锣鼓等乐器打击伴奏,就显得热烈欢快、情调更高。

安康王家河花鼓子(安康老家那深情的)(3)

“花鼓子”,其情、其声、其韵,给人一种神奇而迷醉的快感,只有亲临其境亲耳聆听,才会体验和品味其中美妙的内涵。安康老家农村的“花鼓子”,随处都能听到。农村的男女老少只要把语言放声,歌声嘹亮,谁都会唱几句,且隐含着深厚的乡土情结。如果你是异乡人,在安康农村听了“花鼓子”,那么,你肯定会断了情愁,多了欢声笑语。如此,我也有了关于安康老家“花鼓子”的美好回忆。

记得有一首关于写“花鼓子”的诗句:“花鼓子”歌,“高腔\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浅吟低唱\累了,便提高嗓门\与清脆的鸟鸣\合成了一片别样的寂静\大公鸡吊儿郎当地\对着苍茫的大山\很野地抒情。”在老家,高亢雄壮、浅吟低唱的“花鼓子”是一种艺术品,应是物质和精神、历史与今天的完美组合。如果深度探悉这地域文化背景下“花鼓子”,确实是人间至美、耐人寻味、最深情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