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放炮规矩(我的春节记忆放炮的那些事)(1)

安静的夜晚,谦和的生活

今年的除夕夜安静而详和,夜空中的星星闪烁可见,爸爸再也不用因为鞭炮,迟迟不睡,看护宅院的安全了。昔日除夕夜,惊天动地的声音,昙花一现的夜景,冲鼻的火药味,久久不散的烟雾,将很难再现了。 这不禁勾起了我脑海中,那些年放炮的事。

过年放炮规矩(我的春节记忆放炮的那些事)(2)

璀璨烟花散去,留下的是什么

小学时候的我,对鞭炮不是很痴迷,但妹妹很喜欢放炮。看着妹妹放炮,我偶尔也会手痒,就寻求一下刺激。我们玩得最多的就是小鞭,它是长鞭的缩小版。

过年放炮规矩(我的春节记忆放炮的那些事)(3)

儿时的鞭炮,一个一个的放

我们会把小鞭上的炮解开,一个一个地放,点燃小炮的工具基本是一根香。香烟也可以,烟的缺点就是时不时需要吸一口,要不会灭掉,我就吸过一口,呛够呛,以后我就再也不用香烟点炮了。等所有的小炮都放过之后,我们会去捡地上没有响的小炮,把它掰开,露出里面的黑色火药,在红红的火引子与黑色的火药接触的一刹那,一道光亮喷射而出,有时候火药的力量还会推动小炮的身体原地打转,火药虽少,但也让我见识了它们的力量。相比放小炮,我更愿意捡没响的炮,点燃火药,享受那昙花一现的美感。

过年放炮规矩(我的春节记忆放炮的那些事)(4)

捂着耳朵看炮,让胆小的人也能感受鞭炮的魅力。

中学时候的我,最热衷的就是捂着耳朵看别人放炮。记得一次在姥姥家,大舅新买了一些闪光雷,大白天的就要试试闪光雷的效果如何。大舅一手拿着闪光雷,一手拿着烟,试炮开始了。只听“当”的一声,一束白光喷射而出,可它没有射向天空,而是直直地射向姥姥家院内的玉米秧垛,随之而来的是一点红光的出现,玉米秧着了,万幸的是虚惊一场,在我们还没有做出反应时,那一点红光就消失了。也就从那时,我才知道,“闪光雷”是必须朝着天空放的,而且最好要固定在地上,像大舅那样手拿着放,不安全。

结婚后的我,不再捂着耳朵,而是远远地看着家人放炮。小叔子喜欢放炮,我老公基本不放炮。在我的印象中,我只见他放了一次炮,还差点把邻居家给点着了。那一年,老公见小叔子放炮,手就有点痒,随手也放了一个炮,没想到随着这个炮点燃的是邻居家的玉米秧垛,不过这次不再是小红点,而是冲天的火龙。我们每个人立刻寻找各种能舀水的工具,到水缸里舀水救火。让我瞠目结舌的一幕又发生了,老公舀了一盆水朝火光泼去,没想到随着水过去的还有那个盆,幸好其他人没有像老公一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来邻居家也加入了救火的队伍,火很快灭了。冷静下来,我们才注意到,大家手里的盆是千奇百怪,但在进入水缸舀水的时候都没有迟疑,这缸做饭用的水是废了,不能在做饭吃了。

过年放炮规矩(我的春节记忆放炮的那些事)(5)

努力绽放的呲花,向你诠释着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拥有属于它自己的辉煌。

为人母的我,胆子大了很多,因为孩子喜欢放炮,我必须陪着孩子一起放炮。孩子们喜欢玩小呲花,我的工作就是负责点火。我原本以为这个呲花是安全的,可那一次之后,我再也不这么认为了。那一年儿子两岁,他和哥哥一起玩呲花,两个小家伙一根接一根地点燃呲花,玩得特别嗨。我负责点呲花,让孩子们老有点燃的呲花。玩着玩着,我手头的呲花没有了,我就去厢房拿。也就一两秒钟的时间,等我转身回来,就看到儿子在原地跳,大声叫着。我急忙去看,原来是一个火星掉到了后脖颈里,赶紧往外弄,但已经晚了,火星顺着脖颈滚了下去,直到熄灭。儿子现在4岁多了,后脖颈处还留有当初烫伤的痕迹。我当时挺奇怪的,儿子戴着帽子,围着围巾,呲花在前面,怎么会掉到脖颈上呢?事后想一想,可能是儿子把花抡了起来,而火星正好掉入了帽子与围巾中间的空隙,滚入了后脖颈。从那以后,我长了记性,孩子玩的时候,即使是认为安全的事情,也要多关注,如果是有一定风险的事情,就一定要陪在身边。

这一个个关于鞭炮的记忆,有的让我回忆起儿时的乐趣,有的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有的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方法”,有的让我懂得了“陪伴”是最好的安全保证。感谢我生命中的这一个个瞬间,是它们让我生活的感觉更加真实,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刻。

过年放炮规矩(我的春节记忆放炮的那些事)(6)

生活如同一杯茶,需要慢慢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