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姓氏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课件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2)

1.认识“姓、氏、李、张、古、吴”6个生字和弓字旁1个偏旁,会写“姓、什、么、双”4个字。

2.通过朗读,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3)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了解名字。

明确:我们每个人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即姓和名,一般前面是姓,后面是名。

2.游戏激趣。

教师事先准备几位学生的名字卡,如“赵云飞、王诗雨”等。教师随意抽出一张名字卡并念出名字,叫该名字的学生起立。教师问:“你姓什么?”该学生说出自己的姓。师生依此进行游戏,还可以学生间进行。

3.(课件播放《百家姓》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听,再分组交流:你听到了哪些姓氏?

4.板书课题(板书:姓氏歌),学习生字“姓、氏”,齐读课题。

(1)指名读。(提示:“姓”是后鼻音,“氏”是翘舌音)

(2)多种方法识记,如加一加、组词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自主拼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和同桌合作读要求会认的字,不会读的帮一帮,会读了夸一夸。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4)

(3)和同桌合作读课文,想一想:儿歌共有几小节?(2小节。)每小节讲了什么?(用两种方法介绍姓氏。)

2.交流反馈。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张、赵、周”是翘舌音,“孙”是平舌音,“李”的声母是“I”,“氏”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

(2)教师指导朗读:本课节奏轻快,有问有答,有分有合,读起来富有音韵美。第2小节由8个单姓和4个复姓组成,朗读时要注意姓氏之间的停顿,以及单姓与复姓的节奏变化。姓氏之间不粘连,读出节奏感。

(3)多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拍手读等。

三、趣味诵读,读中识字

1.(课件播放课文音频)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看。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小节,将儿歌中自己知道的姓氏涂上颜色。

3.同桌互读第1小节,比一比谁读得好。

4.指导学习第1~4行。

(1)指两名学生采用问答形式朗读前四行(可以找姓李和姓张的同学)。如:

生1:你姓什么?——生2:我姓李。

生1:什么李?——生2:木子李。

生1:他姓什么?——生2:他姓张。

生1:什么张?——生2:弓长张。

(2)多形式朗读:师生问答读、男女生问答读、同桌问答读、自问自答。

(3)指导识记生字“李”“张”。

①学生在文中圈出这两个姓,再自主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②加一加识记:“弓 长”组成“张”,认识弓字旁,知道含“弓”的字大多与弓箭类武器、丝弦类乐器有关;“木 子”组成“李”。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5)

③让班上姓李和姓张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姓。

5.指导学习第5、6行。

(1)(课件出示第5、6行)教师范读,学生用横线标出新出现的姓氏。

(2)学生自读课文,再读一读这两行儿歌中的姓氏。

“古”“胡”“吴”的韵母相同,声母及声调不同;“徐”“许”声调不同,注意读准字音。

(3)运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认识生字。(师问生答)如:

师:什么胡?——生:古月胡。

师:什么吴?——生:口天吴。

师:什么许?——生:言午许。

(4)(课件出示“徐”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介绍“徐”这个姓氏的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有何不同?(“徐”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6)

(5)拓展练习。

①运用“说偏旁”或“加一加”的方法介绍下面的姓氏。

黄(草头黄) 程(禾木程) 何(单人何)

刘(立刀刘) 章(立早章) 吕(双口吕)

林(双木林) 陈(耳东陈)

②同桌合作,仿照课文,用自己的姓氏来编姓氏歌。

四、背诵书写,作业设计

1.指名读第1小节,再全班齐读,然后自由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

2.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动漫笔顺:姓、什、么、双)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顺及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空间分布,同桌互动交流。

(2)教师利用课件及相关图片讲解书写要领。

左右结构。女字旁的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第一横起笔于横中线,最后一横最长。

“十”的横在靠近单人旁中竖的地方起笔,在横中线上右行;竖靠竖中线右侧,收笔处比单人旁底端略低。

撇在竖中线上起笔,在横中线上收笔。“ ”的折角不能太大,所以起笔的撇要倾斜一些,穿过田字格的中心,折笔处在左下格,略往上斜。

第二笔是长点,第四笔是捺,第二个横撇穿插到左下格。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书空练习,然后描红、临帖。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5)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读读写写。如“姓王、什么、多么、双手、双人”等。

3.教师回顾课堂所学要点,做出小结。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7)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8)

1.认识“赵、钱、孙、周、王、官”6个生字和走字旁、金字旁2个偏旁,会写“国、王、方”3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国有很多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3.选择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9)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游戏,巩固旧知。

教师将写有班级学生姓氏的字卡背面朝上放在桌上,任意抽取一张给大家看,拥有这一姓氏的学生举手示意,其他学生看看班上谁的反应有误,如字卡上是“张”,结果有姓张的学生并未举手,姓江的学生却举了手。反应有误的学生来一段才艺展示。师生依此进行游戏。

2.(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再抢读。

3.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姓氏,比一比谁知道的姓氏多。

二、研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第2小节,读准字音,用红色涂单姓,用绿色涂复姓。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指名读第2小节,其他学生指出其在读音上的错误,教师正音。

“赵”“周”是半包围结构,都是翘舌音,“孙”是平舌音;“钱”“官”是前鼻音,“王”是后鼻音。

(2)(课件出示生字:赵、钱、孙、周、王、官)指名认读。

3.教师重点指导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①加一加:钅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0)

=钱 子 小=孙

一 土=王 走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1)

=赵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2)

②猜字谜:◇一加一(王)

◇两口靠墙屋下站(官)

◇十一口人,挤歪门框(周)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3)

③组词识记。

钱(金钱)(钱财)(钱包)

孙(孙子)(子孙)(儿孙)

周(周围)(四周)(周全)

(2)认识新偏旁。

①(课件出示:走字旁——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4)

)引导学生了解含“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5)

”的字大多和路程或走路有关。

②(课件出示:金字旁——钅)引导学生了解含“钅”的字大多和金属有关,再让学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金属制品。多媒体出示项链、铁锅、铜钱、钉子、弯钩的图片及其名称,学生观察体会。

(3)鼓励学生仿照课文,用“分解部件”或“组词”方法识记“赵、钱、孙、周、王”等姓氏。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6)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姓氏有何不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单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是复姓。)

(2)教师联系历史或故事中的著名人物,如司马光、诸葛亮、欧阳修等,帮助学生理解复姓,还可以补充更多的常用复姓,如慕容、端木、公孙、皇甫等。

(3)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姓氏,并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些姓氏的。

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这是单姓;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并试着背诵。

三、游戏巩固,拓展延伸

1.同桌合作做问答游戏,可以边拍手边做。如:

生1:你姓什么?——生2:我姓张。

生1:什么张?——生2:弓长张。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介绍自己姓氏的方法。(①分解部件;②说偏旁;③组词。)

3.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4.统计班级同学的姓氏:分别有哪些姓氏,哪个姓氏人数最多,哪个姓氏人数最少。

5.读一读《百家姓》,找一找自己的姓氏,圈一圈自己熟悉的姓氏。

四、指导书写,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国、王、方)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课件出示会写字的动漫笔顺)学生观察字的笔顺及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书空练习。

(2)教师解析书写要点。

方框写方正,上下等宽。“玉”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三横间距相等,最后一横最长。

点写在竖中线上,横长且向右上斜行,“”要注意笔势的变化,末笔撇舒展。

(3)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5)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7)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8)

一年级下册语文姓氏歌课件(22春季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教案设计配套课件)(19)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问一答这种互动式的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朗读形式。教学中,我运用师生问答、生生问答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问答过程中感受到了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同时,既揭示了生字的识记方法,也为学生之后运用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做好了铺垫。在充分的诵读中,我还解决了背诵任务,激发了学生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2.归纳方法,联系生活拓展运用。在学习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介绍姓氏的几种方法,即分解部件法、说偏旁法、组词法,然后进行拓展迁移,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将所学的方法加以巩固,享受学有所得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