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拆了区以后,便出了乡,此乡大一点的叫镇,我想是这样的于是,便有了镇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散文乡镇风情?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散文乡镇风情(散文镇长)

散文乡镇风情

镇长

拆了区以后,便出了乡,此乡大一点的叫镇,我想是这样的。于是,便有了镇长。

镇长很年青,在我眼里,他不过二十多岁,这么年青的人,领导着几千人,真叫人佩服的同时,又十分的羡慕。后来了解到他是高我几级的校友,就更加让我为他骄傲。

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县局世行办有一批资金,准备投资到修镇中心校。但有一个要求,每十万资金,得有两万的配套资金。我当时在中心校工作,在会场上,便听到不少的嘀咕:这么大个镇,几万块钱还挤不出来。但镇长没有马上表态,沉思良久,说:镇上一时拿不出来钱,款先投资别处吧!以后有钱了再想办法。尽管会后有人说镇长不关心教育怎么怎么的,但我却认为不是这样。因为,连遇几年旱涝灾害,农民普遍欠收。这几万块钱说起来简单,拿出来难,镇长是充分考虑到民生问题,他是从人民生活的大局出发,并不是不关心教育,从这,让我深深感到了年青镇长的稳健和成熟。

后来,与镇长在一块喝过酒,他拳厉害,但酒量并不怎么样,而且还懒,他拿小杯,你得拿大杯,他与你拿一样大的杯子,便不喝干净。

从中心校来到村小学负责以后,才真正了解到社会的复杂。学校隔壁一家人,依着势力,常无端地来找事,一次,他娃儿与另一家娃儿课间疯着玩,把那儿弄伤了,这家人冲来打了人家娃儿,还要学校处理。因为大人参与,不便处理,这家人成天便到学校来闹,镇长听了很生气,不但自己过问,还派人下来处理了此事,很让人感动。

也许因为世代是农民的缘故吧!对“官”有着一种本能的畏惧,人家镇长也是行政级别是四级官,虽有几次交往,但也敬而远之。但是,一次事后,改变了我的态度。

咱县地大人稀,咱又在县城的最北边,去县城一次得翻两座大山,很不容易。今年春天,学校书不够,去县里买。第二天一大早,正巧在街上遇见镇长。我知道镇长不是咱县人,在这也许是人生地不熟,“独在异乡为异客”,便极为热情地迎了上去,没想,他也极为热情地应接了我。聊了几句后,我请他吃早点,他很随和地应了。我们走进了一家餐馆,我准备请他好好吃点什么,喝点什么,但他不准这样,只要了一碗豆浆,几个包子,吃毕后,给他买饮料,他硬不要,由此让我看到了他的朴素。

从县上回来,便读到了他发表在报上的一篇题目叫《三楼上的小伙子》那便文章。一口气读完,感到文章很质朴,很美,闪动在字里行间的是一种真诚。啊!他的心原本那么真诚。

他是个政客,我相,写文章更适合他,由此,也改变了对镇长的认识。他说话,硬棒棒脆脆的,如爆火花一样,我要,有空了,去与他谝文学,听他那脆蹦蹦的话,一定有意思。

镇长,与我见过的一些官是不同的,他会写文章,让我不敢刮目相看他,他不是那种光凭一张不学无术的官。我希望他能用表多写写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