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筑史中,无数古代工匠,在那个科技并不发达的时代,用他们的智慧,建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而各式的阁楼又是这其中的集大成者。

又因为一些文人墨客的作品,让原本并不出名的阁楼,流传千古。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和各种关于黄鹤楼的诗歌,让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稳坐“江南四大名楼”的宝座。

经历了千年的风霜,滕王阁、黄鹤楼都已经不复当年的模样。我们看到的,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重新修建的“仿古建筑”。

然而,“江南四大名楼”之中,却还有一个全木质的阁楼,在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雨之后,依然屹立不倒,它就是真武阁。

梁思成测绘祈年殿图纸(真武阁四根立柱悬空)(1)

历经风雨不倒、立柱悬空

真武阁位于广西容县,始建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距今已经有447年。在这400多年的时间里,全木质结构的真武阁,从未有过大修。

根据《容县志》记载,容县在40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5次大地震和3次10级以上台风的袭击,全城的房屋倒塌过半,丈七厚的城墙开裂,大树和旗杆连根拔起。但是,真武阁却多次灾难之中毫发无伤,巍然不动。我们如今看到的真武阁,与400多年前的并无二样。

梁思成测绘祈年殿图纸(真武阁四根立柱悬空)(2)

虽然经历百年风霜未倒,但是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事情,在很多地方也保留着这样的古建筑。真武阁真正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二楼的四根立柱。

通常来说,建筑的立柱是用来承载上层的重量的。上层重量传到立柱之后,再由立柱往下传递。所以一般的立柱都必须固定在地面上的。

然而,真武阁二层的四根立柱,承载上层楼板、梁、柱和屋瓦的千斤重量,却能做到柱脚悬空不落地,可谓是“头顶千斤、脚不落地”。

梁思成测绘祈年殿图纸(真武阁四根立柱悬空)(3)

建筑大师梁思成解开真武阁结构之迷

如此独特的结构,令人无法相信这是人力所能建起来的。所以当地人流传着一个传说:真武阁是鲁班仙师借工匠之力,一夜建造起来的。

真武阁的秘密,直到 1961年才被解开。1961年1月,梁思成和他的团队来到广西容县考察,从当地人的口中,听说了真武阁的奇特。于是立马到真武阁去。

梁思成先生上上下下、认真的查看了真武阁的每一个角落。他感慨的说到:“我从1931年从事中国古建筑的调查研究以来,这样的结构还是第一次见到。”

梁思成测绘祈年殿图纸(真武阁四根立柱悬空)(4)

不久之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做了《广西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的专题报告。报告一出,震惊中外建筑界,真武阁的百年不倒、立柱悬空的秘密也得以解开。

报告中介绍,真武阁是建筑史上的“杠杆结构”。

真武阁共有20根立柱,其中有8根直通顶楼,作为三层阁楼的主要支撑。而其他的立柱和结构,都是围绕着这8根立柱,形成一个了整体。

位于二楼的四根悬空立柱,外围分别与三块挑梁连接,延伸出去形成严密的杠杆式斗拱。这个结构,使得整个阁楼像是一个“天平”,使得阁楼整体结构均匀对称,受力平衡。这四根悬空立柱,就像是平衡天平的砝码,而不是承重柱。

除此之外,真武阁还有一个神奇之处,那就是悬空柱的榫卯之间并不是严丝合缝,而是留有一定的缝隙,可以左右移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起到”减震器“的作用。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真武阁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数次磨难,还能屹立不倒。

梁思成测绘祈年殿图纸(真武阁四根立柱悬空)(5)

结尾

因为其鬼斧神工的构造,真武阁也被誉为“天南杰构”。

不过,由于真武阁位于偏远的岭南地区,鲜有文人墨客到此游玩。能到岭南来的,基本上也都是被发配而来,更没有心情吟诗作赋。所以,真武阁虽然位列“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但是名气却远远比不上其他三个。

不过,自从梁思成先生的文章发表之后,慕名前来真武阁的人越来越多,国家也重视了起来。1982年,真武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end


我是菜菜,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菜菜说文史】。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让我知道,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