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不上幼儿园,没想到那三年我的做法是错的

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我还没有要二胎,我研究了很多幼儿启蒙教育,幼儿发展规律,我深知应当要尊重和保护孩子。

但是,有时候父母往往容易矫枉过正。

比如,我总是蹲下听孩子讲话,我总是尊重他的意见。

我当时觉得,我真是一个开明的家长,我真是一个成长型的家长,我对孩子的爱一定会让他变得更好。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1)

所以,每天我们七点多起床,慢腾腾地穿衣,慢腾腾地刷牙洗脸,慢腾腾地吃早饭,再慢腾腾地散步去学校。

我们经常是9点左右才到学校,全校最后一名,而我却自诩“陪蜗牛一起成长”,尊重儿子“慢吞吞”的气质。

我以违反学校的上课规则来成全孩子。

如果儿子说“我不去上幼儿园”,我并不会发脾气,不会说“你想干吗!”,也不会强制送他进去。

我总是跟他好好商量,陪他多玩一会儿,再进去。

直到我学习了心理学,我才知道,我自以为地尊重孩子,爱孩子,其实是一种溺爱。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2)

孩子在与我讨价还价当中明白了如何拿捏我,规则在孩子心目中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这也就导致了,上幼儿园时他就会上课讲话,走动,并且把这种不良的课堂行为带到了小学。

原本幼小衔接中,规则的认识可以减轻孩子上小学的适应不良,但是我对规则的散漫态度却令他南辕北辙。

他直到一年级下学期才在老师的帮助下,适应小学的生活。


面对“我不去幼儿园”,三种错误反应的家长

当3岁的孩子开始去幼儿园,他的人生便迈开了新的一步——他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同时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不再有那么多关注。

在家里,可能好几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孩子可能是家庭的焦点。而在幼儿园,几十个孩子分散几个老师的注意力。

不仅如此,他们还需要适应很多突如其来的考验——如何与同学们交往,完成最初的社会认知;如何面对和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无论是抢玩具,还是争执;如何表达喜欢和拒绝呢……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3)

但伴随着这些体验,挑战也随之而来:

学校很有趣,但老师们却希望他们能老实地坐着,只关注手头的事情;

他们慢慢学会了与新朋友相处,但新朋友有时却会让他生气,伤他的心;

战胜这些挑战,要求孩子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而这是3-6岁(幼儿期)这一阶段孩子面临的最重要的成长任务。

在这段时期里,孩子需要学习克制不恰当的行为,集中注意力,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4)

所以,当他们无法解决幼儿园和自身需求的冲突时,他们就会选择逃避。

比如,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从起床到出发,中间的穿衣,洗漱,吃饭总是伴随着大人的催促,不停被催促的孩子变得手足无措,而大人的焦虑不断蔓延时,孩子的紧张情绪到了高峰。

孩子可能会用哭闹对抗大人,也可能会迂回地表达不满——我不想去幼儿园。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5)

这时,着急出发的家长,会怎么应对孩子的抵抗呢?先来列举三种错误的反应型家长。

第一种,忽视型家长

对孩子的情绪不够重视,认为它无足轻重;

不与孩子共享情绪,或者忽略孩子的情绪;

希望孩子的消极情绪快速消失。

典型的表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关闭情绪通道,取笑或忽视孩子的情绪,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不理智的,因此不必当回事。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6)

对孩子想要表达什么丝毫没有兴趣听,当孩子变得情绪化时,会感到担心、焦虑、反感、伤心或恐惧。

担心自己会情绪失控,过于关注如何消灭情绪,而不关注情绪本身的意义。

忽视型的家长认为消极情绪是有害的,认为关注消极情绪会让事情更加恶化,面对孩子的情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他们会认为孩子有情绪意味着大人有问题需要解决,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调整能力差的表现,认为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是在往父母脸上抹黑。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7)

所以当遇见这种情况时,这类父母会缩小孩子的感受,对那些引起孩子消极情绪的事件不予重视,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认为时间能解决一切。

这类父母看来,去上幼儿园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有什么可难过的。他们可能会,用饼干哄孩子,转移注意力,给孩子讲讲幼儿园的生活很有趣。

然后送孩子去幼儿园。

第二类,压抑型家长

压抑型家长身上具有很多忽视型家长的行为表现,只不过更加负面

他们会因为孩子表达情绪而评判、指责孩子;过分强调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强调孩子要向好的情绪或行为标准看齐。

不论孩子是否有不良行为,都会因孩子表达情绪而斥责、教训或惩罚孩子;

认为表达消极情绪应该有时间限制,认为消极情绪应该加以控制,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性格不好的表现,认为孩子通过消极情绪来操控大人;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8)

这种观念会引发权力的抗衡。

所以当遇见这种情况时,压抑型的家长认为情绪让人软弱,孩子必须在情感上坚强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认为消极情绪是毫无益处的,是在浪费时间。

认为悲伤等消极情绪是一种需要克制的常见情绪。

压抑型的家长更关注孩子对大人权威的服从。

常见的就是脾气火爆的家长,他们可就没什么耐心了,直接对孩子发一通火,警告孩子不许再闹,再闹就揍你。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9)

这种就是“压抑型”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有不良行为,他们对孩子的消极情绪都是批评的态度,经常斥责打骂孩子,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性格不好的表现,甚至觉得孩子不听话、哭闹是在给自己脸上抹黑。

第三类,放任型家长

放任型家长完全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表达。当孩子感受到消极情绪时,会给孩子以安慰;但是,对孩子的行为不提供任何指导,不教孩子感知、标注和应对情绪。

放任型家长是“好好先生”,什么事都应允,不划定界限,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10)

在快乐教育理念泛滥的今天,很多人都是放任型家长,而不自知,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当面对消极情绪时,觉得除了包容以外没有其他可以做的,认为管理消极情绪就像操控压力装置,情绪一旦发泄出来就万事大吉了。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他们将不懂得如何调整情绪;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建立友谊,与其他小朋友相处。

是的,我自以为是在保护孩子,自以为是在无条件地爱孩子,我在安抚和支持,但是我却没有意识到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去面对这样的负面情绪。


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的正确做法

以上介绍的三种错误做法,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家长也不是故意为之,但是家长自己在小时候就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对情绪的处理和学习也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

那么到底如何来引导孩子呢?来看看科学的做法——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的正确做法。

情绪管理训练型的家长会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作增进亲密感的机会。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11)

当孩子伤心、生气或害怕时,愿意花时间和他在一起;

不会对孩子的情绪失去耐心,能够感知并重视孩子的情绪。

这类家长认为孩子的消极情绪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台,对孩子的情绪状态很敏感,即使是细微的情绪变化也能感觉得到。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不会变得困惑或焦虑;知道这时应该做什么,尊重孩子的情绪。

不会取笑或忽视孩子的消极情绪,不会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想,不会觉得自己需要解决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12)

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会利用情绪化的瞬间去做如下事情:——倾听孩子——共情,用温情和安慰性的话语来对待孩子——帮助孩子为他正在感受的情绪贴上标签——指导孩子调整情绪——划定行为界限,教给孩子什么是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他们将学会信任自己的感觉、调整情绪、解决问题。他们有更强的自尊感,学习成绩很好,与他人相处融洽。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13)

所以当这类父母面对孩子不去幼儿园时,除了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他会先共情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我”理解你为什么难过。

这一点放任型的家长也能做到。

但后面一点就很关键了,接着,他会提供指导,告诉孩子如何面对自己的消极情绪。

我们可以还原一下这样的场景:

孩子说:我不想去幼儿园!

家长问:你不想去?为什么呢?

孩子:因为我想和你待在家里。

家长:是这样啊,我明白你的感受。有好几次,我也想和你待在家里,一起玩,而不是赶着出门。

但你知道吗?我不想迟到。

孩子这时候开始哭了,嚷嚷说:这不公平。我就是不想去!

这时家长可以把孩子抱到自己腿上,说:我很抱歉,宝贝儿,但我们不能待在家里。我猜你一定感到很失望,是不是?

孩子说:是的。

家长说:还有点伤心?

孩子:嗯。

家长说:我也感到有点伤心。

这时候家长可以一边抚摸孩子的头,让孩子哭了一会儿。

再继续说:我知道我们该怎么办了。

想想这周末,我们不需要去上班,不需要去幼儿园。我们就能一整天待在一起。周末你想干什么呢?

孩子:吃冰激淋,看动画片。

家长:不错,那一定会很棒。还有别的吗?

……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14)

你看,从头到尾,情绪管理型的家长并没有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情绪中转移出来,这一点跟忽视型的家长很不同,更不像压抑型的家长去责备孩子。

相反,他花了几分钟时间照顾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尊重他的感受,认为他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

但更重要的是,这类家长懂得为孩子的行为划界限。

她让孩子知道,她会因此迟到,违背对同事的承诺。

孩子会有点失望,但是这完全是他能够应对的。

这样孩子有机会认识自己的情绪,体会、学习去接受这种情绪,然后再让孩子知道,他是可以从难过的情绪中走出来的,明天会更精彩。

这种回应方式,是在研究中被证明的最成功的亲子关系模式。


结语:父母的任务是为孩子行为划定界限,而不是情绪

幼儿园时期,是孩子离开家独自去面对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认识情绪,学习调节情绪的关键期,类似的冲突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夏天想穿冬天的衣服,比如和朋友抢玩具失败受到挫折……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要对不当的行为划定界限。

对幼儿来说,解决问题往往是从区分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开始的。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15)

如果孩子的行为方式伤害自己、伤害他人,那父母要对这种行为立刻叫停,让孩子重新选择更合适的行为表达情绪。

并且告诉孩子,什么恰当,什么不恰当,有明确的标准。

当孩子知道纪律,理解打破这些纪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就更不会做出不好的行为。通过这些体验,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调整情绪。

如何安慰孩子不去幼儿园(面对我不去幼儿园)(16)

我们应该更多地利用孩子消极情绪爆发的时机,引导孩子去认识负面情绪,面对负面情绪,要让孩子明白,出问题的不是自己的情绪,而是行为。

孩子的所有感觉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

父母的任务是为孩子行为划定界限,而不是情绪。

如果父母告诉孩子,他有权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但表达情绪的方式却是多样的,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完好无损。他还会明白,大人理解自己的情绪,还会帮助自己从烦人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